小學財商培養課走進大學博物館每月認識一件財經文物

上海 43℃ 0
摘要:作為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助力上財附小財經素養教育的探索性舉措,4月,“財經文物小報進教室——每月認識一件文物”項目正式開啟。

  記者李蕾

  “人們為什麼會需要保險呢?”“中國最早的‘錢’是什麼?”“我們手上的錢是怎麼來的?”“中國的第一顆核子弹設計方案是用算盤打出來的嗎?”

  帶著一連串的問題,前天,120名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國安路小學二年級的同學走進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沉浸式地觀摩了豐富多樣的保單、珍貴的中國古錢幣、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幣,以及中西方特色的計算工具,瞭解文物背後的故事,開展了一場特別的博物館探究之旅。

  商學博物館坐落於我國第一所商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校園中,是一座以財經素養為特色教育的大學博物館。在大學生講解員的帶領下,小朋友們不僅搭乘“時光機”穿越了貨幣小鎮、環球旅行,還進行了一次探“險”之旅。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在博物館公共教育空間體驗了古錢幣拓印。每一位同學都有模有樣地將古錢幣“複印”了下來並製成了書簽。90分鐘的博物館財經素養課讓小朋友們意猶未盡。“原先只在課本中看到過的文物,真的出現在自己面前,我感到無比興奮。”上財附小二年級的陳同學說。

  作為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助力上財附小財經素養教育的探索性舉措,4月,“財經文物小報進教室——每月認識一件文物”項目正式開啟。

  依託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源以及大學教育資源,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為廣大中小學打造分眾化、全學段、立體式的財經素養教育。每月,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借助自身的財經文物資源,為每個班級帶來精心製作的文物小報,張貼於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並將成為黑板報的一個常設固定專欄。首期小報主題為“最早的貨幣:貝幣”。

  據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長喻世紅介紹,每月一期的小報以“財經素養教育+文物知識科普”為特色,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小朋友們“每月認識一件文物”,學習一點財經知識,使財經素養教育融於日常、學在經常。

  上財附小還將開設商學博物館“分館”,讓商學文化展覽走進校園。喻世紅介紹,上財附小校園裏的“微展館”,不僅有針對小學生的文字介紹和生動的圖片,上財商學博物館還將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展示一部分高仿的實物和設定一些互動項目,比如體現中國計數、計算工具發展的結繩計數、算籌、算盤等。這一“微展館”計畫5月中旬與學生們見面。

  上財商學博物館和上財附小還將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等系列館校教育合作項目。上財商學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將到學校開設的“小小講解員”社團做培訓,經過一定階段的訓練,學生們也可利用寒暑假到上財商學博物館裏做講解員。

  此外,雙方還計畫開設“小學生講博物館”項目,讓孩子們來錄製講解文物的語音,來參觀商學博物館的觀眾們可以選擇“童聲播報”來增添講解的趣味性,提高孩子們觀展的興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