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相關臨床研究顯示患者症狀平均改善率超60%抑鬱症,試試腦機介面神經調控

上海 38℃ 0
摘要:2020年12月,瑞金醫院腦機介面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同時啟動難治性抑鬱症腦機介面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

  記者黃楊子

  現時,全球有超過3.5億人受到抑鬱症困擾,其中超過20%的患者採用傳統治療方法效果不佳,成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有沒有新的治療手段?

  昨天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報告廳,一名患者在《夜半小夜曲》的歌聲中訴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感悟。吳先生雖然是名90後,但他的病程超過15年。2021年1月,他正式入組難治性抑鬱症腦機介面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如今回想起2年多前的場景,“開機的一刹那,毫不誇張,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可以說,這一天是我的新生日”。

  2020年12月,瑞金醫院腦機介面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同時啟動難治性抑鬱症腦機介面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功能神經外科、腦機介面神經調控中心主任孫伯民介紹,該研究由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專家聯合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劍橋大學及神經調控器械研發公司,嘗試開發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最新治療方法。“現時,研究已入組23比特患者,患者術後抑鬱症狀的平均改善率超60%。研究團隊在抑鬱症的發病機制、神經環路和神經遞質研究方面獲得重要發現,並在國際高水准期刊上發表。”

  孫伯民介紹,腦機對接是一種物理治療,在患者頭部、胸口分別植入電極晶片,可直連神經環路,通過電刺激進行神經調控治療。電極晶片將有效記錄患者的神經訊號,“這些訊號傳輸回來後,我們可以通過波形、生物標記物變化等判斷患者的狀況,未來還可以進一步研發可自動識別的波形,及時調整電極治療參數。”吳先生說,日常生活並無特別的感覺,也沒有异物不適感,“原則上可以三天充一次電,但我基本還是會每天充電”。

  如今,他的精力逐漸恢復,比手術前大有提升,也回歸了正常工作和生活,還重拾了對唱歌的熱愛。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這部分特殊群體,共同為其健康生活作出貢獻。“功能神經外科近年來在神經調控領域,特別是在精神疾病的神經調控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全球神經調控領域是治療項目最齊全、手術病例最多的神經調控中心之一,在國際上開創了多項新醫療科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