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消費合作新模式“兩地倉”讓四川農產品無縫入浙

四川 61℃ 0
摘要:近日,雷波農產品銷地倉在寧波供銷共富中心揭牌亮相,正式開倉運營。這是凉山州雷波縣在浙江省寧波市建的第二個銷地倉。2021年底,寧波市與對口幫扶地凉山州建設“兩地倉”,截至目前,凉山州11個縣與寧波對口幫扶縣(區)分別建立產銷“兩地倉”。


樂山市五通橋區石麟鎮沙壩河村三包茶場。章綦 攝(視覺四川)


廣元市朝天區兩河口鎮大尖山村,村民對竹笋進行初加工。劉旭攝(視覺四川)


寧波銷地倉。受訪者供圖


沐川在高筍鄉光明村設立高笋分倉。(記者燕巧攝)

近日,雷波農產品銷地倉在寧波供銷共富中心揭牌亮相,正式開倉運營。這是凉山州雷波縣在浙江省寧波市建的第二個銷地倉。2021年底,寧波市與對口幫扶地凉山州建設“兩地倉”,截至目前,凉山州11個縣與寧波對口幫扶縣(區)分別建立產銷“兩地倉”。

去年以來,樂山、廣元、南充也與浙江紹興、杭州、溫州、台州啟動“兩地倉”建設。在“兩地倉”助力下,2021年、2022年,浙江省採購、幫助銷售四川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累計達284億元。

兩地建倉

產地直達銷地,降低物流成本

“剛發了一批昭覺的苦蕎麵條到寧波。”3月17日,在位於西昌市的寧波—凉山消費合作倉(凉山倉)裏,負責凉山倉運營的凉山山裡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太嘉林正在清點發往寧波的訂單。鹽源蘋果、雷波臍橙、蕎麥麵條……倉庫裏,分屬不同公司的貨架上陳列著各類凉山特色農產品。“現時倉裏入駐了30多家企業,彙聚了200多種凉山的特色農產品,涵蓋全州17個縣(市)。”太嘉林介紹。

“以前凉山農產品銷往寧波,要先到各縣(市)拿貨,再經過成都集散運輸,損耗高、成本高,運輸時間長。”太嘉林介紹,凉山農產品豐富、物美價廉,但經過一番折騰,與其他地區的特產相比,也逐步失去了價格優勢。

如何解决這個痛點?2021年,寧波打造“兩地倉”消費合作新模式,在凉山設立產地倉,在寧波設立銷地倉。產地倉可以在農產品的“最初一公里”進行收儲、保鮮、質檢、發運;銷地倉可以縮短供應鏈配送路徑,商品在市場所在地提前入庫,用戶下單,直接發貨,當日或次日送達。

凉山產地倉總倉設在西昌,分倉設在各縣。偏遠縣公司的產品收儲在西昌的倉庫裏,收到訂單後,倉庫可代發,省去縣城到西昌的物流時間和成本。銷地倉位於寧波供銷電商公司的專業電商物流倉內,同時還在市中心城區新建了600平方米的寧波供銷共富中心,開設凉山州地區農特產品展陳銷售專區,寧波市民可以直接採購。

“‘兩地倉’不僅可以滿足倉儲、冷鏈冷藏、配送等功能,還可以實現直采直銷。”寧波駐凉山工作隊隊長陳堅軍說,產地倉直達銷地倉,凉山的各類特色農產品可以直運寧波。經初步測算,“兩地倉”可有效縮短物流週期2至3天,降低物流綜合成本35%以上。

做好品控

建立公共品牌,製定產品標準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市場餐桌,“兩地倉”也在四川其他市州鋪開。

去年11月,浙江省紹興駐樂山工作隊在沐川縣盤活了閒置7年的2.4萬平方米凍庫作為產地樞紐倉,在鄰近縣、中心鄉鎮建成了7個二級倉、5個三級倉,同時在紹興市越城區建立銷地倉,配寘4輛大型冷鏈物流車,開闢物流幹線,實行兩地“單挑”。

“樂山、紹興農產品互補性很强。”掛職沐川縣委辦副主任、浙江援川幹部趙申易介紹,在樂山,最早的“峨眉問春”1月就可以上市,每斤價格500多元,而紹興市場最早的“烏牛早”要到3月才能上市,每斤價格達數千元。“紹興市民喜愛吃笋,但當地一年只有兩個月產鮮笋,而樂山有將近10個月可以產鮮笋,如果直銷紹興,紹興市民可以買到高性價比的樂山農產品,樂山農戶也能獲得較高收益。”趙申易說。

紹興古稱“越州”,樂山古稱“嘉州”,“越嘉有味”的東西部合作公共品牌應運而生。此外,樂山在產地樞紐倉設立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製定了臘肉、果凍柳丁等18種農產品的標準。“以沃柑為例,我們根據水果尺寸,分為5分果、6分果、7分果,並分別定價,同時建立了農殘快檢室,做好品控做强品牌。”負責沐川樞紐倉運營的四川雲舟冷鏈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楊勇說。

截至目前,沐川到紹興已經發車30餘車次,過境累計貨物輸送量1376噸。“不同於以往的東西部合作消費幫扶模式,這是一種‘政策導向+市場行為’的全新模式。”紹興駐樂山工作隊隊長陳軍衛介紹,“兩地倉+越嘉有味”模式,讓產品到達銷地倉後可直達商超。

“我們發往杭州的貨物最近幾年每年增長20%左右,現在產銷兩地倉都不够用。”3月27日,負責廣元組貨倉的廣供天下總經理孫露告訴記者。去年,在杭州廣元兩地產銷合作基礎上,廣元開始建產地倉,同時在杭州拱墅區、上城區建立銷地倉。現時產地倉已入庫500多個品種2000多種產品。今年1月,位於廣元的組貨倉二期工程開始建設,預計4月底完工投入使用。

延伸到村

農產品就地轉化,讓農戶充分受益

受益於東西部合作幫扶,凉山、樂山、廣元多地與結對幫扶地區建立起農產品流通的“血管支流”,兩省總倉也在籌備之中。

“不再局限於市、縣之間的對口幫扶關係,今年我們計畫在杭州建立總倉,深度綜合優化產銷資源,不斷縮短物流週期、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商品雙向互通、雙向受益。”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銷“兩地倉”實現了集采、集儲、集配功能,產品到市場有了高性價比,更有利於浙川產品雙向互通。

在巴中,雙向互通已經有探索。

3月27日,一輛滿載義烏小商品的物流專線列車從義烏駛往巴中,直達巴州區盤興物流園,再運到義巴國際商品城。去年,借力東西部合作,義巴國際商品城在巴中市巴州區開業運營,兩地開通義烏—巴州直達物流專線。“差不多一周3趟,物流專線以巴中為中心,同時輻射達州、廣元、南充等整個川東北地區。”四川義巴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政介紹,公司既把巴中的農產品運到義烏,也把義烏物美價廉的小商品運到巴中。

“最重要的是打通農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賀盛瑜介紹,生鮮農產品影響農民收入的彈性最大,如果冷鏈倉儲配套不足,生鮮農產品損耗可達20%以上,而這一損失主要由農戶承擔,“所以‘最初一公里’的建設至關重要,產地倉要對農產品進行保鮮處理,同時進行分級、包裝,在村裡直接轉化為商品,農戶就能充分受益。”

“兩地倉”分倉的“毛細血管”也延伸到了村裡。今年2月,沐川縣選取了6個“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村,成立“兩地倉”分倉,同時採取村集體經濟自辦、村企聯辦、跨村聯辦等途徑試點成立了“强村公司”。

高筍鄉光明村就是其中之一。光明村種植有1100餘畝柑橘、800餘畝黃金梨和2500餘畝茶葉。高笋分倉落戶光明村後,村集體成立硒米出川“强村公司”。3月28日,硒米出川“强村公司”發出首批10萬元的富硒米,送往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的百聯量販店,實現四川偏遠山區農產品直達浙江商超。去年底,通過“兩地倉”,光明村銷售了1萬斤柑橘到紹興。

記者手記

讓有形的倉結出更多無形的“果”

“兩地倉”,在電商物流行業不算稀奇。2020年電商巨頭就在四川、陝西、山東建設產地倉,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銷地倉。2021年,832平臺也在北京、上海相繼建立銷地倉。

“兩地倉”讓銷售視窗前移,幫助外省消費者更方便地買到四川農產品的同時,也讓四川更加瞭解外省市場。建倉並不難,難的是建倉後如何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確保各個環節不能有堵塞。只有這樣,產供銷的“大動脈”才會一直有貨物流動。

浙江與四川結對開展東西部合作已有26年,川貨入浙有良好的產銷合作基礎,但此前四川農產品在浙江市場的銷售占比並不高。新一輪東西部合作建起產銷“兩地倉”,减少物流成本,讓川貨在浙江價格更有競爭力,也讓四川農產品更好地進入浙江市場。

有形的倉在建設,但更重要的是在市場中形成無形的倉。如今,通過“兩地倉”的推動,浙江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採購新鮮、高性價比的四川農產品和手工藝品,但如何提高產品品質、打響品牌,進一步提升四川產品在浙江市民心中的認可度,讓當地人在購買商品時自然而然認准“四川造”,才是我們需要持續努力的關鍵所在,也才是消費幫扶的應有之義。(記者燕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