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落幕
彙聚行業智慧把脈種業振興
四月四日,參加二〇二三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的嘉賓在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水稻展區參觀。
海南日報記者李豔玫
4月4日,在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伴隨成片的稻浪迎風搖曳、豐收的果實綴滿枝頭,為期4天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落下帷幕。
種業盛會,萬眾矚目。大會啟動報名後就受到業界的熱烈關注,超過3000人報名參會,嘉賓雲集。
思想碰撞聚共識,理念創新促發展。大會期間,“1+13”場論壇接連舉行,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同臺,圍繞發展成果、行業趨勢、政策支持等內容,講乾貨、出實招,為種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A
觸摸前沿成果
4月2日,在水稻產業鏈發展論壇上,雲南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胡鳳益介紹多年生水稻,讓大家開了眼界。原來,水稻可以像韭菜一樣,割了又長,種一次可連續收割三五年。
同日,國家水稻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全面上線。這是國內首個聚焦水稻產業數據生成、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打通水稻生產、儲備、市場、貿易、消費、科技全產業鏈,構建一個資料中心的水稻全產業鏈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
“現時,海南種植的榴槤面積有3萬畝,今年有1000畝左右陸續開花結果,最早一批6月可以採摘。”4月3日,在南繁矽谷分論壇,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馮學傑上臺分享,“海南牌”榴槤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
大會上,與會嘉賓可以看到新品種,學到新技術,認識新理念,瞭解新政策,透視種業振興新進展。而經過五届的經驗積累,如今的大會,已經成為中國種業界的群英大會、博覽大會、共亯大會、引領大會。
大會探討中國種業熱點話題,直面行業發展難點,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未來發展趨勢。五届大會累計舉辦59個論壇,70多人次院士出席,國內外專家學者共作出645個報告,提出一個又一個有價值的建議。
B
扛起企業擔當
4月4日,在田間展示現場,海南博收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昇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兩位外國嘉賓介紹起選育的品種。顏色多樣、形狀不一的蕃茄、辣椒就展示在面前,有直條狀、螺絲狀,有綠色、黃色、紅色等。兩位外賓越聽越感興趣,又跟著張曉昇從展臺來到棚內,實地瞭解種植情况。
張曉昇多次參加了大會,但這是第一次將選育的品種帶到現場展示。在他看來,大會既高端,又接地氣,提供一個瞭解前沿技術、政策法規視窗的同時,還有一個展示育種成果的平臺,讓大家從報告中“跳”出來,到現場近距離、更直觀認識農作物品種。
種業振興,一頭連著科研機構,一頭連著育種企業。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覈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公司,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羣。
大會上,“扶企業就是扶種業,企業振興就是種業振興”成為共識。“在種業振興五大行動裏,企業扶優就是要讓企業做大做强。”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馬淑萍說。據瞭解,農業農村部從3萬餘家農作物、畜禽、水產種業企業中遴選出270家優勢企業,對外公佈名單並給予政策扶持,進而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强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企業發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2022年連續兩年在大會發佈兩批種業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嚴厲打擊種子套牌侵權等行為,傳遞了加强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强烈訊號。
C
展示海南元素
今年,大會首次舉辦“海南好吃玉米”品種評選暨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論壇。經過評選,10個鮮食玉米獲得“海南好吃玉米”品種評選金獎。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表示,大會聚焦鮮食玉米產業發展難點,以評選“海南好吃玉米”為抓手,促進鮮食玉米產銷環節對接,讓百姓吃到“海南好吃玉米”,以產業發展幫助農戶增收,助推鄉村振興,助推全產業鏈高品質發展。
如今,海南元素在大會上越來越顯眼。在4月3日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種業發展論壇上,發佈了南繁種業創新成果,共有來自農業技術、農業品種及畜牧業科技等領域的11項成果上榜。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研製的“瓊引8號”菠蘿蜜,以及海南海亞南繁種業有限公司研製的“特優9301”水稻入選。
海南海亞南繁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紮根三亞的種業公司,“特優9301”水稻品種,具有抗逆性强、生態適應性廣、穗大粒多、結實率高、高產穩產等特點,適合在海南做早、晚稻種植。海南省種子總站站長邱軍介紹,海南特有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得豐富的南繁育種資源在海南集聚,與此同時,海南還在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這些優越的資源稟賦協同配合,有利於海南研製出更多像“特優9301”一樣的名特優新農產品。
聚焦三亞,該市在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三亞將依託南繁科技城,積極培育發展南繁種業科技創新鏈、保障要素支撐鏈和開放產業鏈,構建‘一城引領、兩地支撐、全球連結’的總體格局。”三亞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海南日報三亞4月4日電)
五届大會
累計舉辦59個論壇
70多人次院士出席
國內外專家學者
共作出645個報告
本届超過3000人報名參會
嘉賓雲集
大會期間
“1+13”場論壇接連舉行
製圖/張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