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以鏈式思維做大做强水稻產業

内蒙古 69℃ 0
摘要:同時,通過選育優良品種、創建“興安盟大米”品牌、建立智慧農業園區等舉措,持續推進水稻產業高品質發展。作為自治區主要商品糧基地,“興安盟大米”已成為響亮名片。

“興安盟大米配阿爾山白蘑醬,味道絕了!”近日,在重慶市舉行的京蒙消費幫扶集采推介會暨幫扶產品“五進”活動現場,重慶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品嘗完興安盟的綠色農畜產品後,贊不絕口。

興安盟大米香飄萬里的背後是該盟堅持以“綠色”打底,從種到收全程規範,並通過不斷研發新品種,提升水稻品質,做大做强“興安盟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的生動實踐。

興安嶺下米糧倉,草原深處大廚房。興安盟是內蒙古水稻主產區,也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為了給“中國碗”裏多裝“塞外糧”,讓更多人喜歡上“興安盟味道”,興安盟聚焦優勢特色產業,以鏈式思維抓全產業鏈建設,千方百計推動水稻產業鏈往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種業振興是握緊農業“晶片”的關鍵。近年來,興安盟强化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看禾選種”平臺建設等重點專案實施,並積極配合自治區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性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同時,通過選育優良品種、創建“興安盟大米”品牌、建立智慧農業園區等舉措,持續推進水稻產業高品質發展。

興安盟還依託國家水稻產業科技體系興安盟綜合試驗站、袁隆平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平臺力量,引進種質資源資料1706份、後代資料29000餘份。通過自治區審定水稻新品種6個,形成的水稻畝增產100公斤科技模式已在全盟4個旗縣市進行了示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累計示範推廣10萬畝。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良種的效應不可低估。在紮賚特旗好力保鎮永興村,80多戶村民把自家院子裏的土地改成水田發展起庭院水稻種植,戶均種植面積2畝,每畝地收益1700元。村民王立波家去年種了1.7畝的庭院水稻,收穫大米1500斤。“今年,我還打算在院子裏種水稻,並且將種植面積擴大到3畝地。”王立波樂呵呵地說。

作為自治區主要商品糧基地,“興安盟大米”已成為響亮名片。在科右前旗歸流河鎮滿達胡嘎查金剛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正備農資、修農機,緊鑼密鼓地為春耕做準備。“合作社有1000畝稻田,畝產在600公斤以上,在‘興安盟大米’品牌的加持下我們的大米不愁賣。”合作社負責人包鳳英高興地說。

水質清澈甘甜,微量元素豐富多樣,獨特的條件成就了高品質的“興安盟大米”,成就了與眾不同的口感,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去年,隨著“興安盟大米”“太和小米”地理標誌產品產值不斷增加,品牌溢價達到20%以上,帶動相關加工、物流、旅遊產業產值達到23億元,約10萬人實現就業增收,為興安盟地理標誌特色產業注入強勁動能,成為引領產業發展,帶動羣衆致富的“金米粒”。

今年,興安盟將培育龍頭作為壯大產業、延伸鏈條的重點,按照“外引內扶”“育新調舊”的思路,積極招引行業頭部企業到該盟投資發展的同時,通過股份合作、產業聯合、並購重組等管道,不斷扶持現有中小企業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鏈主企業,推動水稻、玉米、生物育種等主導產業產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