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水、氣、土、生態、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監測點比特2.8萬餘個生態環境監測更加“耳聰目明”

四川 51℃ 0
摘要:現時,圍繞水、氣、土、生態、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監測點比特2.8萬餘個,實現了市縣都市和主要幹支流監測點比特全覆蓋,要素基本完整,生態環境監測更加“耳聰目明”。

“成都市决定於2023年3月6日零時啟動臭氧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3月5日,預警啟動的前一天,成都發出重污染天氣預警資訊。通過採取應急管控措施,成都搶回一個優良天——3月6日空氣品質狀況為良。精准高效的預警,背後依靠的正是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現時,圍繞水、氣、土、生態、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監測點比特2.8萬餘個,實現了市縣都市和主要幹支流監測點比特全覆蓋,要素基本完整,生態環境監測更加“耳聰目明”。

四個轉變

●從人工到自動的轉變

我省自動站由296個新增至2634個,比2015年新增近8倍,基本實現全省市縣城市環境空氣、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全覆蓋

●從粗放到精准的轉變

環境空氣品質方面,縣級都市從“十三五”初每月監測5天、每天監測4次、每次監測3個名額,到現在實現了每小時監測1次,每次監測6個名額

水環境質量方面,從“十三五”初每月監測1次,到現在每天監測6次,實現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9項全監測全分析

在測管協同方面,利用雷達走航車、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開展污染物移動走航,精准繪出“污染地圖軌跡”,快速精准鎖定污染源

●從分散封閉到集成聯動的轉變

生態環境部門與氣象等部門實現協同聯動,建立生態環境監測資料共用機制,逐步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質量監測等數據有效集成和互聯互享,對生態環境品質狀況評估更客觀,對發展趨勢的預測更準確

●從現狀監測到全面預測預警的轉變

“十三五”初,我省尚不具備水質預報能力,經過5年的建設,現在可預警預報重點流域斷面未來3天精細化和未來7天趨勢性水質預報

如何監測?建設網絡,實現市縣都市、主要幹支流監測點比特全覆蓋

在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六樓的超級站大氣科研重點實驗室內,一個大螢幕上,無機元素、碳組分、VOCs組分等海量監測數據在這裡纖毫畢現。這些監測數據來自實驗室內晝夜不停的監測儀器和持續運算的高性能電腦。

“這是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也就是我們專業平時所說的超級站。”成都市環科院工程師羅伊娜告訴記者。跟隨羅伊娜來到實驗室的樓頂,記者見到監測儀器的採樣管。羅伊娜介紹,採樣管會像針管采血一樣對空氣進行採樣,採樣成功後再通過筦道輸送到監測儀器進行分析。“這些採樣監測設備全年無休,不僅實現環境空氣常規6參數的即時監測,還能實現包括揮發性有機物等150餘項大氣污染物名額的監測和解析。”羅伊娜說。

在實驗室,記者發現,不少監測名額被分時段或以曲線或以影像的形式進行了詳細記錄。這些影像與曲線對空氣污染防治攻堅有什麼幫助?

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給出答案:這些顏色各异的曲線、影像,其實暗藏著大氣污染物變化的各種“苗頭”,空氣污染的成因可從中解讀,這也是超級站和常規自動監測站的不同。雷毅介紹,超級站可以捕獲更多更小的污染因數,其中包括150餘種名額,通過為大氣“抽血化驗”,將空氣污染的“病因”查清楚,從而“對症下藥”,實現精細化管控。

沒有監測數據的有力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地基”就不穩,超級站只是四川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瞭解到,圍繞水、氣、土、生態、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監測點比特2.8萬餘個。其中,環境質量監測點比特近2.5萬個,生態質量監測點比特100餘個,污染源監測點比特3000餘個。基本完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3年目標任務,實現了市縣都市、主要幹支流監測點比特全覆蓋,要素基本完整。

效果如何?四個轉變,讓生態環境監測更智慧更高效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讓生態環境監測更智慧、更高效。

“首先就是從人工到自動的轉變。”生態環境廳監測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建設,我省自動站由296個新增至2634個,比2015年新增近8倍,基本實現全省市縣城市環境空氣、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全覆蓋。以污染源監控為例,在11個市開展第一、二批污染源線上監測監控體系試點建設,實現新型化監控手段“用電監控”從無到有,“通過遠程査詢企業用電量,即可得知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監控觸角進一步延伸。”上述負責人說。

實現從粗放到精准的轉變。“現時環境監測管道一改以往較為粗放,頻次低、名額少、手段單一的情况。”上述負責人介紹,環境空氣品質方面,縣級都市從“十三五”初每月監測5天、每天監測4次、每次監測3個名額,到現在實現了每小時監測1次,每次監測6個名額;水環境質量方面,從“十三五”初每月監測1次,到現在每天監測6次,實現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9項全監測全分析,讓老百姓喝上乾淨水、放心水;在測管協同方面,還利用雷達走航車、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開展污染物移動走航,精准繪出“污染地圖軌跡”,快速精准鎖定污染源,讓環境執法有的放矢。

實現從分散封閉到集成聯動的轉變。記者瞭解到,現時生態環境部門與氣象等部門實現協同聯動,建立生態環境監測資料共用機制,逐步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質量監測等數據有效集成和互聯互享,對生態環境品質狀況評估更客觀,對發展趨勢的預測更準確。僅2022年,生態環境部門就與氣象部門會商23次,發佈重污染預警15次。

從現狀監測到全面預測預警的轉變。生態環境廳監測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十三五”初,我省尚不具備水質預報能力,經過5年的建設,現在可預警預報重點流域斷面未來3天精細化和未來7天趨勢性水質預報,“可有效預防和控制水污染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損失。”該負責人說。(記者田程晨)

相關新聞

7家企業入選2022年度省級節能降碳標杆企業名單

3月23日,經濟和信息化廳公佈2022年度省級節能降碳標杆企業名單,來自水泥、電解鋁、化工、鋼鐵、陶瓷等行業的7家企業入選。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行業為高耗能行業,評選出的標杆企業通過加大工業領域節能降碳工作,能效水平均優於行業水准。以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公司在環保投入上不遺餘力,持之以恒治源、减排、降耗、抑塵、降噪、增綠,積極嘗試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在傳統領域的應用,改變了“晴天飄灰,雨天下泥”的傳統水泥行業生產面貌。

四川提出目標,到2025年,工業領域重點行業達到標杆水准的產能比例超過30%。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標杆評選活動為依託,各市(州)要對標先進做法和經驗,對照前期本地區製定的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指導重點領域企業科學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推動能效水准應提盡提;各節能降碳標杆企業要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鞏固創建成果,持續提升節能降碳水准,帶動全行業低碳轉型和高品質發展,助力如期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2022年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四川7家省級節能降碳標杆企業中有兩家上榜。(記者寇敏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