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號文件為促進農民增收“單寫一章”讓農民“腰包”更鼓四川這樣“打算盤”

四川 37℃ 0
摘要:3月16日,在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介紹,接下來,我省要從就業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多方面著手,促進全省農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三月春意濃。眼下,瀘州市納溪區茶葉活豬種養迴圈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化茶園進入採茶旺季。有20多畝茶園的當地種茶大戶林奇英每天有近3000元收入。不只是林奇英,在這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坡地種茶、谷地種水稻、茶間套種果樹油菜以及規模養殖等模式,去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690元,同比新增3000元。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日前發佈的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專門用一個章節對促進農民增收作出部署安排。3月16日,在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介紹,接下來,我省要從就業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多方面著手,促進全省農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提升就業質量穩增收

積極培育“川字型大小”勞務品牌

資料統計顯示,去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672元,比2012年增長151.2%,過去10年年均增長9.6%。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同期全省城鎮居民收入增速,也高於同期全國農民收入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7下降到2022年的2.3。

“我省是農民工大省,就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通路。”徐芝文介紹,全省常年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2500萬人左右,去年勞務收入達6640億元,薪水性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達31.3%。

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明確,要促進農民工高品質充分就業,健全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川字型大小”勞務品牌,加大跨省農民工就業失業監測和困難幫扶,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

此外,四川易地扶貧搬遷規模大,提高搬遷羣衆就業質量同樣重要。

省鄉村振興局局長蔣剛介紹,今年要在800人以上安置區深入實施搬遷羣衆就業幫扶的專項行動,積極搭建就地創業平臺,創新採取民俗商品製造、電商網點、家政服務等管道,實現搬遷羣衆居家靈活就業,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發展鄉村產業促增收

推動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這幾天,眉山市丹棱縣不少新鮮柑橘還掛在枝頭等待採收。種植大戶李維俊算了一筆賬,今年自家10多畝柑橘,產量在2.5萬公斤左右,預計收入20餘萬元,“比去年提升了40%。”

依靠產值達30億元的晚熟柑橘產業,去年丹棱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08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

資料統計顯示,全省農民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的37.7%,是農民收入的大頭。發展鄉村產業是新增農民經營性收入的主要途徑。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要求,拓寬農民經營增收通路。具體而言,就是支持農民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農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廠和鄉村生產生活服務業,在縣域內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或利用個人技能從事便民勞務活動。支持鼓勵鄉村傳統技藝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鄉村工匠等發展鄉村特色、民族手工業。鼓勵支持村級組織和鄉村建設帶頭工匠依法承接小型工程項目。

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羣衆,蔣剛介紹,今年要在800人以上安置區建立完善配套的產業發展鏈條體系,實現產業園區、幫扶車間或者社區工廠支撐全覆蓋。同時鼓勵推動集中安置區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通過參股、聯營、股份合作等管道,盤活閒置資產資源,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實現800人以上安置區全部有集體經濟。

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也是我省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時,我省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還很低,只有3.4%,這既是短板也是潜力。”徐芝文說,我省將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健全土地租金和分紅收益增長機制,多管道挖掘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潜力。同時,落實各項强農惠農富農政策,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低保等社會保障水准,促進農民特別是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的轉移性收入。(記者闞瑩瑩邵明亮燕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