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注重統籌綜合,由“單個幹”向“合夥幹”轉變;注重助農增收,由“建設施”向“培產業”轉變;注重激發內力,由“要我幹”向“我要幹”轉變;注重教育引導,由“富口袋”向“富腦袋”轉變;注重搭建平臺,由“建設好”向“使用好”轉變;注重建章立制,由“一時靚”向“時時靚”轉變,通過“六個注重”、“六個轉變”,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示範引領工程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昆明市深化“市級統籌、縣區負主責、鄉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强市級財政、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等部門溝通對接,統籌抓好項目實施的“頂層設計”,共同指導各縣(市)區抓好項目入庫、政策銜接、資金互補,綜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改造、文化旅遊等項目,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打好示範點建設“組合拳”,使工程建設一委之事、一域之責成為多部門、多層級共同推進、合力攻堅的重點任務,齊心協力改善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示範引領工程啟動以來,共綜合各部門各類資金13.33億元,讓項目工程真正成為造福各族群眾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全市聚焦促進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把示範鄉鎮、示範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產業培植,引導各族群眾因地制宜謀產業,確保55%以上的項目建設資金用於發展產業,培育好持續增收致富的“源頭活水”。西山大穀律村“一朵小菌子”助推該村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破冰”,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大文章;祿勸中屏鎮結合紅旅、林旅、農旅、文旅融合打造鄉愁火本、古韻上村、苗舞莊房;尋甸柯渡鎮傳承紅色基因、助推文旅融合,成為示範引領工程培植產業的典型案例。
同時,堅持把羣衆的參與度作為項目篩選的重要依據,注重查實情、聚民智、體民意,做到項目實施方案80%以上羣衆同意方可申報,用地協調、資金保障、建設監管等80%以上問題解决才能開工,工程完工80%以上群眾滿意才能驗收。將“議事亭”、“連心亭”、“同心亭”、“和諧亭”納入項目建設,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讓羣衆議事、說事有去處,讓羣衆自己人說自家事、自家人建自家村,進一步激發了羣衆的“主人翁”意識,助推各族群眾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共建美麗家園。
在示範引領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內涵。在農村,通過實物小景、牆體繪畫、典型事例展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都市,從2022年起,先行先試開展盤龍金辰、西山福海示範街道建設,將片區各機關、各商圈企業、景區、社區納入項目建設,綜合資源、連片打造,實現了鑄牢意識實踐基地首次落戶以欣都龍城為主的商圈樓宇,啟用了首條跨越時空、空間的以西山風景區為起點的鑄牢意識文宣教育文化長廊,在廣福路建成首個藏在捷運裏的鑄牢意識數位博物館,欣都龍城商場“石榴紅了”文化主題長廊、金實路示範街區文化主題公園、福海民族團結夜市成為網紅打卡點,助推鑄牢意識教育、體驗、實踐有機融合。
在工程建設中,持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强對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組織各族群眾學習民族歌舞、技藝,組建艺文隊、研習班,開展交流活動,努力做到每個示範村都有一塊活動場地、有一支艺文隊伍、有一臺“拿手好戲”,讓公共設施不僅建設好,更要用好,為豐富羣衆精神生活發揮重要作用。積極創建嵌入式居住示範社區,“百家宴”、“睦鄰中心”等一批特色品牌示範作用不斷發揮,“春城文化節”、“社區文化大舞臺”等羣衆性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
著眼長遠發展,始終重視項目的後續管理和效益發揮。項目建成後,指導基層組織細化各示範點公共設施、共有空間和綠化、美化、亮化設施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強化監督保障,確保示範點越來越美。同時,指導各縣(市)區與相關部門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共同做好項目建設後續管理,維護管理好各類文化長廊、示範街區、廣場、基地,鞏固常態化工作合作機制,持續提升項目實施效益,進一步夯實打造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升級版的基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