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退猫進”的過程中,滎經縣、寶興縣等地傳統產業萎縮,經歷轉型陣痛期後——與大熊猫為鄰,這些村落正綠色崛起

四川 51℃ 0
摘要:雖然已近3月,但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裏的冰雪還沒完全消融,首届森林冰雪節的熱度尚未褪去,不少遊客下山後,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第一村”——龍蒼溝鎮萬年村遊玩休息。


位於寶興縣鄧池溝村的大熊猫國際溯源營地。記者盧春陽攝


位於寶興縣蜂桶寨鄉鄧池溝村的“猫熊新村”。大熊猫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共有39戶168人從山上搬到了這裡。記者盧春陽攝

雖然已近3月,但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裏的冰雪還沒完全消融,首届森林冰雪節的熱度尚未褪去,不少遊客下山後,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第一村”——龍蒼溝鎮萬年村遊玩休息。

130公里外,寶興縣蜂桶寨鄉鄧池溝村,同樣是大熊猫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在高山之間的“猫熊新村”來了不少遊學的團隊……

2021年,大熊猫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在“人退猫進”的過程中,滎經縣、寶興縣等地傳統的水電、木材、礦產等產業萎縮。經歷轉型陣痛期後,這些地方已逐漸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在滎經縣,龍蒼溝鎮作為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進行整體打造,“猫熊文旅”已成為區域支柱產業。

在寶興縣,81.7%的土地面積劃入大熊猫國家公園後,全縣作為入口社區進行打造,都市能級實現跨越提升。

“貊貊家園”

帶動入口社區快速崛起

“今年春節,村裡熱鬧極了,民宿和餐館‘沒歇氣’。”2月下旬,記者來到萬年村,見到第一書記畢涵。

接待人數是往年的兩倍多、猫熊氧養民宿飯店全部滿房……說起春節的熱鬧,畢涵笑得合不攏嘴。

萬年村被稱為“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第一村”。搶抓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歷史機遇,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一躍成為“猫熊文旅目的地”。

行走在萬年村,以“貊貊”為主題的猫熊元素隨處可見。貊貊空間是滎經縣的大熊猫國家公園展示館;貊貊星球是大熊猫國家公園青少年活動中心,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場所;貊貊走廊、貊貊學校等,這些項目共同組成一個“貊貊家園”。

“貊貊”是滎經縣打造的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專屬形象IP。晋人郭璞在注解《山海經》中提到:“邛崍山,在漢嘉嚴道,有九折阪,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貊,就是大熊猫,這一記載也被認為是明確記載大熊猫棲息地的最早文獻記錄。“漢嘉嚴道”正是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所在區域。

“目前來看,‘貊貊家園’的招牌已經喊響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畢涵說,村裡的方竹產業基地、康養徒步等文旅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建設,相信會吸引更多人來。

萬年村黨總支書記楊曉林向記者介紹了一組數據:2022年,萬年村集體收入達到65.8萬元,同比增長275%。有了產業支撐,村裡定下今年“小目標”:集體收入突破100萬元。

不只萬年村,“貊貊家園”也帶動了整個龍蒼溝鎮的發展。

“僅春節期間,龍蒼溝鎮就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旅遊收入達1116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70%和200%。”龍蒼溝鎮黨委書記高小松說,今年龍蒼溝入口社區整體開發還將加快,總投資10億元的9個項目已確定。猫熊社區安居工程、猫熊派出所、貊貊奇幻島、猫熊生態法庭等,都將逐一呈現。

“猫熊老家”

推動縣城和國家公園有機融合

滎經縣從“最早”的文獻記錄中選取“貊貊”這一猫熊文化元素。作為世界第一隻大熊猫科學發現地,寶興縣則以“猫熊老家”作為特色猫熊文化標識。

狹義來講,“猫熊老家”在寶興縣蜂桶寨鄉鄧池溝村。1869年,當時還被稱為“黑白熊”的大熊猫,正是從這裡走向世界。

從寶興縣城出發,沿著“中國猫熊奇遇大道”前往鄧池溝村,一路山巒疊嶂、草木蔥蘢,路邊不時出現大熊猫造型的石墩和道旗。臨近村口,一座大型“猫熊拱門”上,醒目的大字提醒遊客,這裡是“世界大熊猫文化發祥地”。

經過“大熊猫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界碑,掩映在高山之間的“猫熊新村”映入眼簾:數十幢鄉村農屋齊整排布,白牆青瓦,小徑蜿蜒。

大熊猫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寶興按照“人退猫進”的發展思路,引導村民自主展開“生態移民”,39戶168人從山上搬到這裡。

寶興臘肉、農家豆花、青椒炒雞……在“猫熊新村”32號農家樂裏,老闆李雲均的拿手菜吸引了不少常客。搬下山前,李雲均靠運輸石材為生。隨著工礦企業、水電站大批退出,運輸需求逐漸减少,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他吃上了“旅遊飯”。

“設定生態管護、社會服務崗位,我們安置新村居民從事生態監測、環境教育服務等工作,讓過去的‘生產者’變為‘保護者’。”鄧池溝村黨總支副書記黃韜說,“猫熊新村”如今已有21戶村民發展民宿餐飲產業,14名村民被聘為國家公園森林管護隊員,16戶村民為大熊猫文化文宣教育中心提供猫熊食用竹。2022年,“猫熊新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

類似“猫熊新村”的“生態移民”社區,寶興全縣共有51個。

“我們迅速轉變發展思路,把全縣作為大熊猫國家公園入口社區來打造,縣城的發展、規劃都圍繞國家公園建設進行。”寶興縣林業局副局長熊平說,這樣就讓寶興縣整體與大熊猫國家公園有機融為一體。

大熊猫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抓好大熊猫國家公園保護管理的同時,也在指導大熊猫國家公園範圍內的20個縣(市、區)編制入口社區發展規劃,支持入口社區發展符合保護和規劃要求的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

入口社區

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建設

屹立千年的青岡木、形態各異的真菌、鬱鬱蔥蔥的竹林秘境……在滎經縣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深處、大熊猫國家公園的一般控制區裡,大熊猫國際森林探秘學校將森林變為課堂。“學校2021年正式運營,是大熊猫國家公園內第一所自然學校。”成都探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盧嬌說,“我們希望在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中,讓大家真正深入和探索大自然。”

2022年10月,該公司在寶興縣鄧池溝村開始運營大熊猫國際溯源營地。“這裡有大熊猫起源館、溯源劇場、手作工坊等多種空間,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累計接待7萬人次。”盧嬌說。

距離鄧池溝村不遠,寶興縣的蜂桶寨自然博物館剛投用不久,館內按照海拔由低到高的排列分佈,展示包括大熊猫在內2000餘件寶興境內的動植物標本。一牆之隔的蜂桶寨模式植物園,培育著多種在寶興境內首次發現並被科學記錄的珍稀植物,我國首個綠尾虹雉保護研究中心也設立在此。這一組建築群落,是寶興開展大熊猫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

熊平說,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中,正探索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打造出更多高水准項目場景,以期在加强保護生態的同時實現全民共亯。

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司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寶興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盜伐林木案入選。該案件中,6名被告人通過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自願認購“碳匯”,用於盜伐林木行為的替代性生態修復。

“這是四川省首例引入‘碳匯’理念開展修復性司法案件。”寶興縣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春蓉介紹,引入“碳匯”修復理念是踐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的國家公園保護理念,目的是及時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維護大熊猫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我們將以法治的力量進一步保護大熊猫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環境。”李春蓉說。(記者李鵬王懷王國平薛維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