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學指明了新時代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具體路徑和實踐要求。努力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是我們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抓手。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春湧河套·總書記交給的任務巴彥淖爾這樣幹”欄目,全面展現我市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敬請關注。
“濕地多了,樹木多了,我們的都市正在變得更美更宜居。”市民真切感受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2022年,我市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2天,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2%,優良率創近5年新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都市,是廣大市民的熱切期盼。去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守生態環保底線,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底色和高品質發展成色持續提升。
好生態造就“鳥類樂園”
近日,上千只綠頭鴨和赤麻鴨在烏梁素海已開化湖面上嬉戲覓食,給湖區增添了勃勃生機。據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馬海明介紹,隨著天氣轉暖,烏梁素海最近迎來首批候鳥,種類、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包括斑頭秋沙鴨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裡水域面積穩定,生態環境整體好轉,已經成為候鳥重要的棲息地。”馬海明說。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湖兩海”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全力抓好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統籌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和保護開發,在烏梁素海湖區,實施生態補水、入海前濕地淨化、網格水道、湖區底泥處置試驗示範、蘆葦加工轉化等工程,促進水體迴圈,改善湖區水質;在湖區周邊,推進烏拉山生態修復和烏拉特草原自然修復,開展“控化肥、控農藥、控用水、控地膜”四大行動,减少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我市製定頒佈了《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自治區級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條例》,市旗兩級警察、海事、保護站、護海大隊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烏梁素海水域展開巡航檢查。
現時,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烏梁素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水面面積穩定在293平方公里,水質總體穩定在Ⅴ類,部分區域還實現了Ⅳ類,每年在此遷徙、繁殖的鳥類達到260多種、600多萬只。
高效率做活“節水文章”
不久前,在杭錦後旗楊家河幹渠第二節制閘下1.5公里處的三道橋鎮和平村引黃滴灌工程示範點,和平村黨總支部書記邊俊峰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河套灌區解放閘分中心實施的引黃滴灌工程供水保證率高、控制面積大、運行成本低、效益發揮非常明顯。與傳統的引黃漫流相比,平均節水45%、節約人工40%,每畝節肥30%、節藥30%,而且水、肥、藥的無效滲漏和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明顯減輕,綜合經濟效益提高了15%以上,平均每畝增收500元左右。”
2022年,我市著力打好農業節水增效攻堅戰,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共實施引黃滴灌試點項目16個,實現農田節水0.9億立方米。經過運行,試點區實現節水30%、節肥30%、節藥20%,千畝地灌溉用工由100人减少到5人,大田作物每畝增收約500元。
今年,我市將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為基礎,通過建設節水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聚力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等措施,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現時,已經在臨河區、五原縣、烏拉特前旗、杭錦後旗、磴口縣新建了7個節水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實現園區內節水技術應用率100%、“四控”科技全覆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優勢特色農作物灌溉科技集成體系。
精心守護好藍天碧水
“天空碧藍澄澈、空氣清新,咱們巴彥淖爾的生態環境真是頂呱呱!”家住臨河區今日尊府社區的周女士邊帶著孩子在河套公園散步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為守護好羣衆頭頂的藍天白雲、閃爍繁星,2022年,我市打出“藍天保衛戰”組合拳,實現藍天常態化、污染物减量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不斷下降,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2天,較2021年新增了19天,優良天數比率達到了88.2%,優良率創近5年新高。同時,完成22家鐵合金落後淘汰產能企業退出和2家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完成5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聯邦製藥、黑猫焦化、德源肥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工程均已完工,51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安裝了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達標率95%以上。我市還成功申報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項目,爭取到國家9億元資金支持,5.53萬戶的清潔取暖改造現時已全面完工。
如今,藍天映城、碧水繞城的美景已成為巴彥淖爾人的“幸福不動產”。2023年,我市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打好“五場攻堅戰”,協同推進降碳、减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示範區,在鑄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中體現新擔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