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讀書會第400期舉行,9年來迎來1500多位嘉賓、7萬餘人次讀者

上海 55℃ 0
摘要:思南讀書會現場濟濟一堂。答案揭曉——400秒,恰如思南讀書會走過的400期旅程。9年時光中,思南讀書會迎來1500餘比特各界嘉賓、超過7萬人次讀者,逐漸長成了人們理想中讀書會的樣子。

思南讀書會現場.jpeg

思南讀書會現場濟濟一堂。主辦方供圖

  記者施晨露

  “謝謝儂!”昨天下午,“思南文學之家”暖意融融,第400期思南讀書會以一段回顧短片迎接讀者回歸,短片結尾這句感謝語讓現場發出輕輕的笑聲。主持人何卿登臺問道:“有沒有讀者朋友估算出這段短片有多長?”答案揭曉——400秒,恰如思南讀書會走過的400期旅程。現場隨之爆發出熱烈掌聲。

  2014年2月15日,作家王安憶與孫顒的對談“讓過去告訴未來”,宣告一個新的公共閱讀活動品牌在上海誕生。9年時光中,思南讀書會迎來1500餘比特各界嘉賓、超過7萬人次讀者,逐漸長成了人們理想中讀書會的樣子。用翻譯家、作家黃昱寧的話來說,“自然而然細緻地融入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思南不再只是一個地名,更像是一個讀書人、寫書人、做書人心裡的一個暗號、一串密碼。從思南讀書會、思南書集,衍生出《在思南閱讀世界》和《思南文學選刊》,到思南書局快閃店、實體店,思南書單……

  9周年特別活動上,《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方岩發佈的“思南書單·2022”分為正榜和评审特別推薦單元,總提名122本,入圍正榜30本,评审特別推薦22本。同時,為鼓勵和推動當代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說創作,豐富中國短篇小說的創作風貌,還宣佈啟動第二届“短篇小說雙年獎”評審和創設第一届短篇小說論壇的計畫。“短篇小說雙年獎”和短篇小說論壇均為國內首創。“思南這個文化品牌是發光發熱的聚合體,有思南的地方就有溫度、有熱情、有向心力。”方岩說。

  “這些年來我對短篇小說創作的熱情,就是思南强化出來的結果。”以小說集《辛醜故事集》入選“思南書單·2022”年度小說集的作家弋舟細數自己3次參加思南讀書會的歷程,感慨“經歷了塑造”,“隨著思南讀書會一期一期地展開,我的文學立場、精神氣象也潜在地被塑造著。它是我張望當代文學現場最為重要的一扇視窗。”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魯敏的長篇小說《金色河流》進入“思南書單·2022”评审特別推薦單元,在她眼中,思南就像“一個可以歇脚、聊天、補充養分的碼頭”,得以讓外埠的作家們“懷着羞怯的熱望一次次跑過來、坐下來,邀請具體或隱在的同代讀者,共同踏入當下的文學河流,一起來發現、甄選、預判那些波光粼粼般的好書”。

  “令我感念非常的是現場的讀者。無論是青春少艾,還是白髮皓首,皆有一顆赤誠的愛書之心。”中國香港作家葛亮的《燕食記》是“思南書單·2022”年度長篇小說之一,他難忘當年攜《北鳶》來到思南讀書會,看到台下濟濟一堂,甚至還有年輕人席地而坐的情景。讀書會後,讀書會資深書友許樹建為作家發去了現場實錄與讀後感。“思南多年來的耕耘所造就的凝聚力將‘思南文學之家’的‘家’之外延不斷擴大,在讀書會基礎上培育起各類複合空間,讓‘公館’之‘小家’成為公眾之‘大家’。”葛亮在紀念文章裏寫道,“讀者無疑是最重要的家人,他們熱心組建‘思南一家人’,就是明證。”

  許樹建與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曹禹傑在9周年特別活動上獲頒榮譽讀者證書。這項榮譽還頒發給嘉賓代表毛尖、馬伯庸,工作人員代表孟政、王若虛、潘巍、王燕等。在思南讀書會的脉络中,讀者是踏入這個空間所有人共同的身份。

  活動分享環節,馬伯庸圍繞以華山醫院為原型的長篇歷史小說《大醫》,為讀者講述何為“大醫之術”。在上海圖書館查得的一張偽造的逮捕令、鐘南山父親鐘世藩的一封信、1944年《解放日報》一則報導背後的故事、《簡易外科學》前言等小說裏未曾提及的細節,引人入勝。

  “理解都市有隱喻、視角、地標三種路徑。思南是上海的一個隱喻,象徵著上海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引領世界。它既是體驗上海城市生活、精神面貌和內在本質的切入點,也是審視上海的一個獨特視角。”上海社聯副主席、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恒在致辭中談到,“作為新時代上海城市文化景觀,思南讀書會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建築的都市空間轉移到都市的精神形象上。”

  “堅持思南讀書會‘接續傳統、理解當下、想像未來’的基本理念,常辦常新,持續發揮其引領示範功能,為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為上海做强文化源頭、做優文化碼頭,打響自信自强的新時代上海文化品牌貢獻更多力量,為我們這座城市注入更多文化能量,實現文化的延伸和塑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