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為本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中軸線保護區域範圍邊界劃定

北京 46℃ 0
摘要: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近日正式公佈實施,首次明確中軸線保護區域具體範圍邊界,遺產區、緩衝區總面積共51.3平方公里;本市還將以“城”為本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多條文化探訪路留住老城記憶。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近日正式公佈實施,首次明確中軸線保護區域具體範圍邊界,遺產區、緩衝區總面積共51.3平方公里;本市還將以“城”為本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多條文化探訪路留住老城記憶。

遺產區總面積5.9平方公里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備資料之一,其公佈實施將為有效保護管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發揮“壓艙石”作用。

北京中軸線遺產內涵多元、載體多樣、空間多點,《規劃》統籌考慮遺產及其周邊環境,將保護區域合理劃定為遺產區、緩衝區。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佈局於兩側。

依據《規劃》,承載遺產價值的15處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必要的連接區域,即為總面積約5.9平方公里的遺產區。緩衝區覆蓋面則更廣,包含遺產區周邊且與北京中軸線形成和發展聯系緊密的區域,總面積約45.4平方公里。

國家、市、區三級聯動的遺產保護管理架構將形成,更好地協調促進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銜接。同時,《規劃》還對產權主體、本地居民、外來遊客、專家學者及社會福斯,分別製定鼓勵與支持策略,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遺產保護效能。

 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

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樑,一系列保護措施,留住市民的鄉愁記憶和老城情懷。

《規劃》明確,北京中軸線遺產區及緩衝區的遺產環境保護對象主要包括歷史文化街區及其他成片傳統平房區,景觀視廊及都市天際線,歷史城廓、歷史街巷、都市標誌物或者標誌性建築群,歷史河湖水系及水文化遺產。遺產區和緩衝區涉及東城區、西城區、豐台區、朝陽區4個行政區,範圍內居住用地占比約26%,常住人口約84萬人;中軸線全線超過三分之二的區段周邊為歷史文化街區,涉及33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共計約19.3平方公里。

充分考慮北京中軸線與老城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的格局關係,《規劃》強調以“城”的整體保護達成中軸線遺產環境的保護,推動區域功能優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等多重目標實現,進而實現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讓正陽門文物建築與雨燕和諧共存、使北京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

 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初步形成

《規劃》重點提出,本市將建立以首都博物館1個總展覽為主的綜合展示中心,並配合各遺產要素專題展示中心、沿線特色文化驛站、多條文化探訪路串聯而成北京中軸線價值闡釋與展示體系。現時,北京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已初步建設形成,鐘鼓樓到永定門間步行可基本貫通,沿線還設有捷運8號線、鐺鐺車、北京觀光1號和2號線大巴車等多種交通管道,滿足市民遊客的參觀體驗需求。

數位科技將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明確,將高標準建立遺產監測系統,對遺產保存狀況、自然和社會環境狀況等方面進行監測,提升預防性保護管理水准;建設遺產檔案資訊系統,開展重點問題研究,深化對北京中軸線、北京老城的理解與認識。現時,北京中軸線遺產構成要素中的文物保護單位均已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檔案,即有保護範圍、有標誌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构或者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