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君娜
上海人究竟有哪些過年風俗?今天,《滬上新年美好生活——上海市曆史博物館館藏年俗文物展》將開展,帶來一場具有海派魅力和人文暖意的新年聚會。
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展廳,入口佈置成了一條“年貨大街”的樣子,放置了老照片、老字型大小的地圖以及老字型大小商鋪包裝紙等,海派春節氛圍撲面而來。
展覽精選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特色館藏文物82組,涵蓋小校場年畫、月份牌、老上海戲單、上海老字型大小包裝以及各類老上海兒童玩具、賀年片等,盡顯海派年俗特色。
其中,代表文物有清王震仿七道士清供圖軸、清上海小校場年畫《五子日昇》《白蛇報恩》《豫園把戲圖》、民國老大房“和合雙喜”包裝紙、民國銅錢編元寶等。展覽營造了喜慶吉祥的過年氛圍,可從中瞭解上海地區五方雜處、新舊雜糅的海派年俗特點,一窺海派文化的多元多樣。
展覽分為“迎新年”“賀新年”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迎新年”,內容呈現臘月以後民間的諸多傳統習俗,從祭灶、撣塵、贈曆本、蒸年糕、貼年畫、守歲,六個部分介紹老上海人為迎接新年所做的準備,可見其中滿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與祝福。第二部分“賀新年”,以放高升、祭祖祀神、拜年帖、接財神、賞花燈、逛廟會、過三橋等傳統年俗活動,展現上海人熱熱鬧鬧過大年的喜慶景象。觀眾不僅能看到自己熟知的年俗習慣,也能收穫一些“冷門”的年俗知識,如:尋喜神、爆孛婁、走三橋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