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個藝文空間聯盟成立資源整合共亯“串珠成鏈”

上海 42℃ 0
摘要:題為《漫卷從容》的手卷徐徐打開,魯迅公園周邊14個藝文場館躍然紙上。昨天,由首批14個藝文場館組成的“環魯迅公園藝文群落”在朱屺瞻藝術館正式成立,這也是滬上首個藝文空間聯盟。

漫捲從容.jpeg

資料圖片

  記者周楠

  題為《漫卷從容》的手卷徐徐打開,魯迅公園周邊14個藝文場館躍然紙上。

  它們中,既有新成立的青藤美術館等藝術場館,也有上海魯迅紀念館、左聯會址紀念館、李白烈士故居等博紀場館,還有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多倫文化空間、D52藝術空間等都市熱點,更不乏歐邑小站等新興文化空間。

  昨天,由首批14個藝文場館組成的“環魯迅公園藝文群落”在朱屺瞻藝術館正式成立,這也是滬上首個藝文空間聯盟。它以魯迅公園為中心,輻射聯動周邊藝術、文博空間及場館,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

  如何達到水到渠成?

  魯迅公園是上海主要的歷史文化紀念性公園。由於文化底蘊深厚,公園周邊歷來星羅棋佈著諸多“小而美”的藝術、文博空間及場館。歷史上,中華藝術大學、內山書店、木刻講習會、一八藝社、野風畫會、上海藝術劇社、大道劇社等均環抱當時的虹口公園周邊地區,作為文化北區,擁有眾多的藝文地標。

  這一區域,也是虹口被稱為“海派文化的發祥地、先進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的重要承載地。魯迅1927年定居上海後,他的身影就時常出現在內山書店、木刻講習會、左聯等地,茅盾、瞿秋白、郭沫若、丁玲等人也都和這片區域有著淵源。

  從現實看,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不斷加大文化投入,致力文化强區,文化設施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整修一新的朱屺瞻藝術館重新出發,木刻講習會舊址煥新為市民會客廳,秋水書房成為近悅遠來的藝術沙龍,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甫一開業便成為網紅打卡點。

  在虹口區副區長陳筱潔看來,這些藝文場館基本都屬於“小而美”型的,其中既有公立也有民營,以前彼此聯系較少,宛如一顆顆珍珠散落在各處。而今,立足社會大美育,應串珠成鏈,通過資源整合共亯,促進其優勢互補,實現“聯藝、聯情、聯動”,打造藝術與效益共存的藝文創意產業集聚生態體,從而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如何實現協同效應?

  “環魯迅公園藝文群落”首次集結就推出了“梅花草堂藝術季”,以“梅花三弄”為結構,結合冬至、春節、情人節,通過“九九消寒”“梅花譜”“同心緣”三個章節,演繹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夜間路過朱屺瞻藝術館魯迅公園出入口,能看到朱屺瞻藝術館外牆的空中,有著朵朵梅花正迎風綻放。這些紅梅色彩豔而不俗,行墨之中又仿佛帶著大家熟悉的筆鋒,梅間還停留著翠鳥兩隻,與下方館外的梅林交相呼應,頗有風雅之趣。

  這是名為“消寒”的多媒體藝術燈光秀,作品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九九消寒圖》和朱屺瞻先生作品《紅梅》的元素,自這枝紅梅亮起的那一刻,梅花草堂藝術季“梅花第一弄”也隨之啟動。

  環魯迅公園藝文群落成員、歐邑小站店主羅允兒是這次燈光秀的創作者之一,她表示,希望通過科技與藝術結合,邀請市民在開放的空間中一同“數九”,在漫漫冬夜裡,隨著空中紅梅的綻放和擺動,感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心理療愈。

  在展示生肖文化的“梅花第二弄”和以邀約“天下有情人”的“梅花第三弄”中,不僅青藤美術館、D52藝術空間等參與文創製作,還將從甜愛路到同心路,串聯一些藝文群落場館開展婚戀主題系列活動。

  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告訴記者,“環魯迅公園藝文群落所在區域,自然、人文、藝術條件好,場館間基本走路15分鐘內均可達,可為市民提供免費、優質、便利、人性化的資源,將上海都市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做到隨處可到、隨心可賞。”

标签: 藝術 文化 梅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