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信心穩預期,實現發展目標龔正市長在市政府記者招待會上作答中外媒體

上海 44℃ 0
摘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請問設定這一目標是出於什麼考慮?

昨天下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閉幕會後,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並回答媒體提問.jpeg

昨天下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閉幕會後,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並回答媒體提問。記者張馳攝

  增長5.5%以上有足够支撐和信心實現預期目標

  人民日報記者:去年上海經濟發展克服困難、頂住壓力,實現了V型反轉,很不容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請問設定這一目標是出於什麼考慮?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開局之年,如何穩預期、提信心,抓好經濟開局起步?

  龔正:剛剛過去的2022年很不容易,全市人民都很拼。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我們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疊加衝擊,上海經濟走出了V型反轉。從一系列經濟資料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上海經濟韌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呈現出“四個持續”的鮮明特點。

  一是都市覈心功能持續鞏固。去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近300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上海港集裝箱輸送量突破4730萬標準箱,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二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新高,預計全年增長5%左右,超過235億美元。三是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2%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預計突破1.4萬億元。四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增到7.9萬元左右。這些都為我們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剛剛閉幕的市人代會確定,今年全市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5.5%以上。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考慮了現實可能。上海承擔的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畧任務的溢出帶動效應正在加快釋放,去年出臺的一大批穩增長、促發展政策效應也在持續顯現,再加上去年基數較低的客觀因素,實現這一目標有足够的支撐,也有足够的信心。二是考慮了發展需要。我們希望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更充分的就業、更穩定的物價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樣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三是考慮了遠近平衡,以更好地實現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

  當然,要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5%以上的發展目標,也是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奮力拼搏才能取得。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特別是要在三個方面下更大氣力、求更大突破。一是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戰畧任務的牽引帶動作用,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積極謀劃推出一批首創性、引領性、集成性的政策舉措,把國家戰畧綜合優勢更好轉化為上海改革發展勝勢。二是加快釋放穩增長政策的綜合效應,抓緊製定新一輪助企紓困、擴大需求、提振發展信心等政策舉措和行動方案,加大政策供給、提高政策合力。三是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製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6.0版,持續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强的改革舉措,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全過程創新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入關鍵躍升期,請問進展如何,為國家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哪些支撐?未來如何服務好創新企業,讓上海更具吸引力、競爭力?

  龔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畧使命任務。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推動覈心功能全面升級,急國家所需,盡上海所能,全力服務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去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GDP的比例預計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又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問世,比如,首臺國產質子治療裝置、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航母“福建號”、夢天實驗艙等,這些都凝聚著大量上海科技創新的智慧和力量。

  企業是推進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上海一直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去年我們落實相關財稅政策,所涉及的資金規模就超過了920億元,有近5萬家企業受益。接下來,我們將堅持“全過程創新”理念,以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為重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重點有三個“更加注重强化”:

  一是更加注重强化協同創新,支持各類科研主體、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通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集成服務等全鏈條。

  二是更加注重强化平臺服務,推動大企業聯合孵化基地、科技頭部企業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推廣“孵化+投資”模式。

  三是更加注重强化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進優質資本、項目、科技和人才向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進一步集聚。

  解放日報訊市十六届人大一次會議昨天閉幕,市政府記者招待會在世博中心舉行。上海市市長龔正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以下為問答實錄。

  龔正:今年的“兩會”開得很成功,是一次鼓舞人心、團結奮進、凝心聚力的大會。會議期間廣大媒體朋友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報導,為“兩會”的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大家辛苦了,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閉幕會上,我代表新一届的市政府領導班子做了表態發言,剛剛我們領導班子的成員和記者朋友們也都見了面,下麵歡迎大家提問。

  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浦東引領區綜合改革試點很受關注,能否介紹一下現在進展如何?能否劇透一下接下來有什麼“大招”?怎麼把浦東這張“王牌”打得更出彩?

  龔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訓示要求,我們全力以赴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去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快於全市兩個百分點左右,占比提高到36%以上,全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充分彰顯。

  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下一步浦東引領區建設重中之重的任務。我們也正在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加快出臺。該試點將在市場准入、投資建設、要素流動、產業創新等領域,賦予上海、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我們將對國家授權事項形成“一項一方案”,打好組合拳、實現新突破。

  一是深入推進首創性改革。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配合製定實施浦東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和綜合監管制度,更大程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二是深入推進引領性開放。堅持開展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爭取在服務業開放、離岸貿易、數位貿易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三是深入推進集成化創新。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覈心,率先實施更加便利高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水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加快建設自主創新新高地。

  用10年完成“兩舊一村”改造

  新華社記者:去年,上海解决了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這一困擾多年的民生難題後,又提出在兩届政府任期內完成“兩舊一村”改造。為什麼會設立這樣一個挑戰很大的目標?今年的任務主要是什麼?

  龔正:這幾年上海提速推進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去年歷史性地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圓滿句號。中心城區的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完成以後,上海客觀上還存在著不少零星二級舊裏以下房屋、不成套的舊住房以及“城中村”,這些區域居住條件比較差,配套設施也比較落後,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居住其中的市民改造意願十分强烈。

  市委市政府提出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用兩届政府,也就是10年時間完成這一改造任務,具體來說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第二步,到2027年,也就是本届政府結束的時候要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區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第三步,再用五年時間,到2032年也就是下届政府結束的時候,全面完成不成套的職工住宅改造、“城中村”的改造項目。

  今年“兩舊一村”改造的主要目標,一是完成1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舊改,二是完成28萬平方米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三是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我們將採取市區聯手、以區為主、政企合作的管道,同時更好地發揮上海市都市更新中心的統籌平臺作用,全力推進這項工作。

  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吸引外資

  新加坡聯合早報: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上海去年實際利用外資仍創新高,請問,上海持續成為全球外資最具吸引力投資目的地的“密碼”是什麼?新的一年,上海會出臺哪些新舉措吸引外商投資?

  龔正:去年上海實到外資繼續創新高,達到235億美元,已經連續三年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這也充分說明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仍然是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布局的首選地之一。

  如果上海吸引外資有“密碼”,除了廣大市場的吸引力以外,這“三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是市場化,我們遵循市場規律,持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寘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二是法治化,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外資法,出臺了全國首部外商投資地方性法規,實施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持續加强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三是國際化,我們率先實施了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還陸續出臺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重大舉措,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經濟貿易制度體系。

  在臨港加大差异化制度創新探索

  東方衛視·看看新聞記者: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三周年,實現了“三年大變樣”。在新的一年,臨港新片區如何加快構建制度型開放體系,持續發揮高品質發展“增長極”作用?

  龔正: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掛牌三年來,臨港新片區以總書記要求的“五個重要”為統領,全面落實總體方案,累計已經出臺各類政策283項,形成了全國首創案例36個,簽約項目1380個,涉及總投資77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聚焦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兩個重點,持續深化“五自由一便利”,重點要做到“三個著力”:

  一是著力擴大制度型開放。落實國家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畧,在數字經濟、公平競爭、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加大差异化的制度創新探索力度。

  二是著力構建世界級的產業集群。要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打造“動力之源”“國際氫能穀”等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是著力增强全球服務功能。大力培育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促進離岸貿易、數位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加快發展,放大沿海捎帶、保稅油氣加注等重大航運政策的創新效應。

  研究製定新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澎湃新聞記者:去年,上海出臺多輪助企紓困穩增長政策,效果很好。請問下一步上海將有哪些新的政策舉措,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對於中小微企業,是否有專門的支持政策?

  龔正:去年3月份以來,我們先後出臺實施了三輪穩增長、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全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企業已經從政策中直接受益。

  上海正在進一步研究製定新一輪政策舉措。新的政策舉措將繼續加大全面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的力度,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在政策制定中,我們將做到三個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政策普惠。要搶抓經濟恢復窗口期,在金融、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資源保障上下更大功夫,助力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行業儘快地恢復到疫情前的發展水准。

  二是更加注重反覆運算陞級。延續前三輪政策中的部分減稅降費、社保費緩繳等措施,要複製推廣援企穩崗、財稅金融等領域的創新做法,還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支持力度。

  三是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圍繞增强市場主體發展後勁,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內外的商業活動,大力支持文化、旅遊、體育、會展、住宿、消費等行業發展。

  全力構築上海人才戰略優勢

  文匯報記者: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畧,上海怎樣推進高水准人才高地建設,更廣泛吸引海內外人才,形成人才競爭的國際比較優勢?

  龔正: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人才高峰工程等一批引才聚才政策,取得顯著成效。有三個名額很亮眼: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超過了1.1萬人,全市累計核發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超過了37萬份,直接落戶引進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也超過了27萬人,這三個名額在全國都排第一。

  建設高水准人才高地,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迫切需要。我們要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全力構築人才戰略優勢,工作當中要著重把握好“三個堅持、三個更”。

  首先是堅持人才與教育、科技“三位一體”推進,推動“四支隊伍”更加壯大。要强化各類創新平臺的人才集聚效應,打通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通道,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國家隊、地方隊、民間隊和國際隊,這四支隊伍“四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

  其次是堅持“破”“立”並舉,推動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尤其是要聚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四唯”問題。

  三是堅持精細化和多元化相結合,推動人才服務保障更加有力。精准對接人才需求,細緻地做好出入境、停居留、子女教育、醫療等保障,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

  “三個持續”加速長三角一體化

  經濟日報記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揭牌三年來,在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方面,最大亮點是什麼?下一步的發力點在哪裡?

  龔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揭牌成立三年多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持“制度+項目”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跨行政區共建共用的新路。

  今年是示範區建設加速加力之年。我們將與各級各方緊密配合,共同下好國家戰畧的先手棋。主要是“三個持續”:一是持續抓好制度成果的深化拓展,抓制度創新重點突破、難點攻堅,抓制度創新成果落地生效、複製推廣。二是持續提升項目建設顯示度,製定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畫,集中力量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重大專案建設的力度,力爭早出形象、早出功能。三是持續增强示範區治理機制執行力,要進一步健全理事會—執委會工作機制,引導開發者聯盟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為示範區發展賦能。

  初步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

  鳳凰衛視記者:上個月,在上海設計製造的國產大飛機C919已交付東航,即將投入運營。請問下一步上海如何圍繞新型產業體系建設,以及未來產業發展佈局“新賽道”?

  龔正:產業是高品質發展的“頂樑柱”,也是上海都市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初步構建起“3+6”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批標誌性的產業鏈基本形成。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業態結構、動力結構,加快建設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做到三個大力推動:一是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關鍵是强化科技主導,推動數位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數位科技深度賦能傳統產業,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傳統高耗能企業實現綠色化技術改造。二是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培育。重點是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這三大先導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等六大重點產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覈心環節和科技堵點,引領業態模式創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新興產業集群。三是大力推動新賽道產業和未來產業佈局。我們已經著眼搶佔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慧終端四大新賽道產業,出臺實施了一批行動方案,還在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資料這五大方向進行前瞻佈局,布局了16個領域的未來產業。我們將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續發展,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努力掌握未來上海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加强儲備提高藥品保障能力

  新民晚報記者:疫情防控現在處於新階段,從原來的“防感染”到現在“保健康,防重症”,上海是怎樣應對的?尤其是針對“一老一小”等脆弱人群,採取了哪些措施?

  龔正:當前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進入到新階段。這段時間,我們持續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健康、防重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我們强化防重症的關口前移,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氧療、輸液、住院等診療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救治服務能力。我們强化了市區兩級醫院重症救治資源的擴容,統籌醫院的各類科室資源,迅速將ICU的床位提升到7500張以上,配備重症救治醫護人員近萬人。二是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藥需求。接下來,我們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藥品供應情况,有針對性地加强資源儲備,提高防疫物資尤其是藥品醫療資源的保障能力。三是全力强化重點人群的防護。“一老一小”就是保健康、防重症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强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等脆弱人群的健康監測,嚴格養老院、護理院閉環管理,加强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等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建立重點人群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暢通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提升救治效果。

  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正奮戰在防疫救治最前線,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拼盡全力。借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向每一位守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奉獻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東方網記者: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能否介紹一下上海現時的就業情況,特別是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上海今年會推出什麼新的政策舉措,來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

  龔正: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去年,我們著力强化就業優先導向,打出援企穩崗擴就業“組合拳”,有力維護了就業大局穩定。今年,我們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推動高品質充分就業,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我們著重抓好四個强化:一是强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落細各項助企紓困措施,發揮政策組合效應,切實穩定就業存量。二是强化創業倍增效應。完善創業融資擔保、場地支持、開辦便利等相關扶持政策措施,加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三是强化重點群體幫扶,首先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就業見習等措施要進一步完善提升。多管道促進就業創業。同時,要精准做好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四是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勞動力長技能、好就業。

  减污降碳擴綠推進生態優先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這些年很多市民都感到上海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上海在都市生態建設、應對氣候變化、落實雙碳戰畧方面,有哪些成效,在搶佔綠色低碳新賽道方面,還有什麼舉措?

  龔正: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讓上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我們將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有三條:一是减污,重點是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二是降碳,重點是建設深遠海的海上風電示範、外電入滬、綠色清潔能源等重大專案,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環保產品、綠色供應鏈,佈局綠色低碳新賽道,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進碳普惠制度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三是擴綠,持續推進黃浦江、蘇州河、環城生態公園帶“一江一河一帶”建設,持續著力打造公園都市,今年新建公園120座。到2025年,上海要實現形成千座公園的目標。

标签: 龔正 經濟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