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科創】
為科技領域並購限制鬆綁
記者劉雪妍
“上海金融要素齊全,市場完備,但服務科技創新仍需進一步發力。”錢軍委員代表民建上海市委發言時說,上海科創企業活力不足,缺少全球和全國的領軍科創企業,是科創中心建設的一大短板,其中有金融支持不够的原因。
他建議,建立健全風險共擔、利益共用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投相關的法治環境建設,促進創投機构運用可轉換優先股等模式與初創企業發展深度綁定,通過創業者收入與現金流綁定、分期融資等,加强投資者保護的同時强化對初創者持續做大做强企業的激勵。
錢軍建議,發揮國資創投基金對科創型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國資產業基金應建立市場化的項目投資評價體系和基金管理團隊的市場化薪酬制度,重點探索非控股投資和母基金運作等模式,多管道吸納資金並配以市場化投資運營,全面提升上海國資的運作效率和投資回報率。
錢軍還建議,要發揮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長期支持作用。針對科創企業發展週期,建議依託A股試點注册制的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市場支持更多科創企業上市,並鼓勵已上市企業加强資本運作,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建議監管部門完善上市公司並購的相關制度設計,降低科技領域的並購限制,促進更多的未上市科創企業通過並購等管道多元化退出。
【打造創新聯合體】
龍頭帶動突破卡脖子科技
記者洪俊傑
“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往往跨越多個領域,依靠傳統單打獨鬥已難以形成戰鬥力。”陳昶委員代表民革上海市委發言時建議,組建由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把創新資源要素更好聚合起來、協同起來,形成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有效組織模式。
陳昶以生產高端光刻機的荷蘭阿斯麥公司為例,其成長之路就離不開各類企業的協同創新。然而,現時上海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够突出、貢獻度也不明顯,由領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共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的案例更是鳳毛麟角。
在陳昶看來,組建創新聯合體,主體是企業、關鍵在龍頭。要通過稅收減免、加大研發加計扣除力度、發放聯合體券等形式,激發有能力、有擔當的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上下游聯盟組織通過科技、投資入股等模式參與,增强創新黏性,打造盈虧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讓所有參與者勁往一處使。
他建議,要針對不同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原因,分行業、分重點建立水准型、垂直型或縱橫結合的創新聯合體,確保多領域、差异化團隊共同參與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政府除了“組局”工作,還要引導龍頭企業與產學研用各方共同完善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監督激勵等機制,共同建立優勢互補、價值共創、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體系。
【集聚全球人才】
全球引才著眼“高精尖缺”
記者劉雪妍
“當前,全球‘搶人才’大戰日趨激烈。上海作為全球要素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戰畧前沿、高水准對外開放的開路先鋒,理應成為全球高端人才彙聚的熱土。”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說。
他認為,上海應代表國家積極參與全球人才競爭,扮演“探路者”的角色。要敢於突破常規,深入研究高端人才的流動規律,出臺一整套突破性政策;同時,著眼“高精尖缺”,聚焦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聚焦健康、智慧、能源、空間、資料五大未來產業,加快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戰畧科學家和戰畧科技人才;還要注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在顛覆性創新、基礎研究和“卡脖子”領域,既要大膽引進人才,也要自主培養人才,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機制。
屠海鳴還建議,創新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建立“政府主導,用人單位為主體,協力廠商機构參與”的人才引進機制,形成發現、評估和引進人才的合力。構建面向全球的科研交流網絡,推動國際國內職業資格的雙向比照認可,打造海歸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對上海現有人才發展基金、浦江人才計畫等進行擴容,提高資助强度,重點向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傾斜,引導更多海歸來滬創新創業。
【數位賦能產業】
數實融合是“必修課”
記者顧傑
“數實融合將為行業和企業裝上賦能高品質發展的‘產業大腦’,讓產業鏈供應鏈更加健壯和強壯。”薑鋒委員代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發言時說,著力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企業深度融合,對於上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已是“必修課”。
薑鋒建議,實施數實融合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加快補齊工業認知智慧、大規模異構互聯、智慧調控等科技與工業軟件短板。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開展垂直行業數實融合關鍵技術協同創新,提升科技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前瞻佈局重點行業數實融合戰畧科學家、領軍人才及團隊引育,加强數實融合複合型人才培養,將數實融合重點領域人才納入重點產業緊缺人才目錄。
薑鋒建議,大力推進數實融合應用示範,引導實體企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智造新實體”。通過數據協同與AI賦能,構建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智慧大腦”。鼓勵大企業牽頭打造“鏈主”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快輕准”的數實融合解決方案,有效協同和深度賦能上下游企業,增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構建數據驅動的數位化、智能化、柔性化新業態。
【支持民營企業】
支持民企投身“五個中心”
記者吳頔
“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民營企業是投身‘五個中心’建設的有生力量,無論‘缺席’還是‘離席’,都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市政協委員、上海經佳文化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麗佳建議,要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完善相關配套舉措,做好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增强活力的工作,讓民營企業有更多投資便利感、政策獲得感,推動民企在發揮更大作用中實現更大發展。
趙麗佳指出,要加快出臺支持民企參與國際競爭的政策,使民營企業成為高水准對外開放的“代言人”,發揮好上海在跨境服務貿易和數位貿易、人民幣國際化、國際航運服務等領域的獨特優勢,讓民企在國際舞臺上可以無憂登臺“唱戲”。
她認為,應使民營企業成為科技領域的生力軍。“要儘快出臺支持民企參與科創中心建設的政策舉措。”趙麗佳說,應支持有潛力的龍頭企業牽頭組織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在准入、資金、人才、市場通路、成果轉化等多方面進行扶持。
她還建議,要加快營造民企發展的宜商環境,使民營企業增强更穩定的預期。要對標國際標準、市場需求、企業期待,暢通政企溝通通路,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厚植有利於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沃土。
【完善分級診療】
提升基層醫療救治能力
記者吳頔
“要全面總結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這場大戰、大考的經驗做法,著力解决CT等設備在基層基本沒有配備、臨床救治物資保障供應不足、醫療服務和重症救治協調統籌有待加强等突出問題。”市政協委員、靜安區衛健委主任葉强建議,要完善醫聯體內分級診療體系,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救治能力。
他指出,各級各類醫院要繼續加大院內急救與院前急救體系的銜接,完善設施設備,加强人員培訓和人力統籌,配備充足重症醫護力量。還要加强全科醫生培訓,提高對高風險人群以及重症的識別、處置和分級分類健康服務能力,引導居民優先利用社區衛生服務。
“要摸實重點人群底數,保障重點人群醫療服務。”葉强建議,要加强老年人合併基礎病、孕婦、兒童、透析病人等特殊人員底數摸排、健康監測和分級分類管理,開通重症轉診綠色通道,協助配備血氧儀、血壓計和氧療等設備,把好分級診療的第一關。
葉强表示,要統籌應急物資管理,提升應急保障支持能力。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加强實物儲備、產能儲備及統籌調度,確保對症治療藥物、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和醫療設備等的供應保障。他還建議要加强信息化應用,鼓勵市、區兩級專家團隊通過遠端醫療、互聯網醫療等管道,為患者提供線上服務。
【創新養老模式】
“共亯養老”讓老人不離家
記者顧傑
市政協委員、上海金之福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兵在發言中說,上海是我國老年人口最集中、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都市,近年來積極綜合各類涉老企業和養老資源,努力探索“共亯養老”這一居家社區養老新模式,以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為基點,以共亯經濟為思路,為老年群體提供了多元化、個性化、共亯式的養老服務。
“現時,居家社區養老產業化運營已初具規模,但也存在老年人接受度不高,企業投資吸引力較弱,平臺建設有待完善,供需匹配不够精准等問題。”徐兵建議,製定促進社會資本進入社區智慧養老領域等政策舉措,統一服務規範標準,引入服務商和優質企業投資“共亯養老”服務。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模式創新,以融資擔保等形式,創立社區“共亯養老”專項資金,降低共亯平臺使用成本,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養老需求。
徐兵建議,發揮機构養老集約化優勢,將分散的為老服務中心、照護中心、護理院、助餐點等通過合作形式串聯起來,加快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點,促進各類養老服務形態的融合發展,讓老人實現不離家的安心養老。還可探索向上下游產業不斷深入拓展,加强智能家居、老年公寓等基礎產業和技術研發,拓展老年教育、文化旅遊等養老新消費,逐步打造具有規模效應的養老服務聯合體。
【構建政策體系】
為“想生不敢生”家庭減負
記者洪俊傑
2021年上海戶籍人口總和生育率僅為0.7,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市政協委員吳瑞君代表農工黨上海市委發言呼籲,要以提高二孩生育率作為優先目標,政策著力點主要放在“想生不敢生”的家庭,為其減負賦能,促進上海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出生人口下降有三方面原因值得高度關注。”吳瑞君介紹,一是育齡期婦女减少、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齡婦女减少、有效生育時間减少;二是晚婚晚育者增多、不婚不育者變多、空巢丁克家庭趨多;三是生育焦慮和教育焦慮疊加交織。養育成本高、無人帶孩子、教育內卷化是很多家庭“想生不敢生”的主因。
吳瑞君建議,要完善面向家庭的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的支持政策,如構建更廣泛、更深度、更溫情的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允許丈夫參保的全職太太享受部分生育保險待遇等。同時出臺面向常住人口的生育激勵政策,逐步實施針對育兒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放寬有住房改善需求的二孩、三孩家庭的首付要求,並給予適當的貸款利率優惠。
她還建議,實施“家庭友好型企業認證”制度,在企業年檢、項目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激勵,保障孕產女性就業權益和生育福利,營造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
【文化賦能“一江一河”】
打造中外頂級IP薈萃平臺
記者顧傑
市政協委員、上海報業集團總經理、副社長陳啟偉在發言中說,黃浦江蘇州河濱水空間貫通後,硬體一流,但軟件還需跟上。現時,“一江一河”兩岸文化設施建設還需加强、文化活動安排不够豐富、夜間文化消費有待培育。
“要從市級層面,聯動沿江沿河區域,整體規劃、精心設計,努力讓文化更多賦能‘一江一河’兩岸。”陳啟偉建議,打造一批中外文化客廳,並結合上海文化和兩岸各區定位,深度挖掘曆史特色,推進文化新地標建設,突出國際交往和視窗展示功能。可依託一批歷史遺存,打造中外文化藝術頂級IP薈萃的平臺。還可打造一批以“一江一河”中外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博物館、名人館、主題圖書館、藝術館等,展現江河兩岸歷史衍變。
陳啟偉還建議,為“一江一河”兩岸已有的重點歷史建築注入創意、展示、演藝等新文化功能,舉辦文化時尚秀、文化產品首發、藝術鑒賞會、深夜影院、讀者沙龍、音樂俱樂部、畫廊畫展等活動,並充分發掘“一江一河”兩岸歷史資源和文化故事,打造一批文化長廊、文化雕塑、文化名人景點,以及咖啡館、網紅餐飲店、文創IP小店等消費集市。還可評選一批文化景觀,打造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