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高品質推進公園城市建設

四川 50℃ 0
摘要:低矮山丘綿延起伏,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出五環路後視野愈發開朗。

低矮山丘綿延起伏,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出五環路後視野愈發開朗。

“進入天府新區了。”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國土空間規劃處副處長陳鵬指向窗外,“那裡有個地鐵站出口,要是沒有標誌牌,不容易看出來。”成都捷運1號線廣福站C出口就嵌在紅砂岩山體裏,與周邊地貌渾然一體,折射出天府新區高品質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點滴努力。

出臺公園都市原生地貌管控導則,製定天府大道兩側丘陵特色保護規劃和管理辦法……歷經10餘年建設,天府新區80%以上的自然地貌得以保留,15條丘體變身生態景觀廊道。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考察時指出,“要突出公園都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强表示,“天府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築牢天藍、地綠、水清、丘美生態本底,把生態價值融入都市高品質發展。”

保護都市生態肌理,構建藍綠空間格局

清晨,天府新區人字綠廊示範段施工現場,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重大專案和公建配套處副處長邱偉、協調組工作人員高欣來到這裡。

總面積21萬平方米的“人”字形綠廊,串起天府望山廊、天府公園、錦江生態帶及鹿溪河景觀生態帶,是天府新區重大生態骨幹工程。1.5公里的人字綠廊示範段,猶如放大的口袋公園。走近一處景觀帶,工人們正忙著鋪設草坪。佛甲草、天門冬、藍花楹,配以紅砂岩碎石,有紅有綠,色彩飽滿。

高欣展開規劃設計圖,從花草品種、喬木選型到支護養護情况,逐一對照檢查,“為了選擇合適的草木品種,當初可費了不少勁。”那段時間,邱偉和同事幾乎跑遍了成都各大苗木基地。在溫江區一家苗圃,他們瞄上了烏桕,“烏桕是本地樹種,樹形遒勁,價格不貴,養護費用也不高。”

“我們從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出發,盡可能使用本地苗木。”邱偉說,“建設公園都市,必須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

梳理保護“三分山水四分田、三分林地嵌其間”的生態肌理,系統開展通風廊道管控、全域森林化、流域生態修復、特色地形保護四大工程……天府新區多措並舉守住護好藍綠空間。現時,整個新區已建成連片河湖、綠地、森林面積7.5萬畝,建成生態綠道357公里,構建起藍綠交織的生態格局。

推廣綠色建築技術,應用清潔可再生能源

發源於成都平原東緣山脈的鹿溪河蜿蜒向南,進入天府新區興隆湖前一分為二,環抱著一座面積上千畝的小島。這裡正在建設以獨角獸企業孵化和培育為主的近零碳產業園區。

來到島上的建設工地,但見塔機吊起一塊塊玻璃幕牆。“這裡的新建建築全都採用裝配式,將預製件從工廠運來拼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質量安全監督站職員陳雲周告訴記者。

按照規劃設計,島上將建設一座能源中心,面向所有商業、辦公等建築集中供冷供熱。“園區應用淺層地熱能開發科技,需要打33口地源熱泵井,無任何化石能源燃燒及污染物排放。”專案規劃設計負責人歐陽戈量介紹。

在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統籌協調下,打井用地問題順利解决,現時已完成能源中心土建施工並建成3口地源熱泵井。

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太陽能路燈,建成投用雨水收集池滿足公共綠地澆灌所需,推進光伏屋頂建設……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是成都市首批近零碳試點社區,8個綠色化改造項目正在這裏陸續落地見效。“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樓頂光伏發電一項,每年發電2萬多千瓦時,可節約標煤8噸多,减排二氧化碳20餘噸。”公園城市建設局公園都市推進處副處長高國瀛說。

《四川天府新區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細則》鼓勵既有建築實施綠色化改造,要求加大綠色建築技術推廣和環保產品使用力度。現時,天府新區有一大批綠色低碳項目正在實施,新建綠色建築比例達1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高國瀛說,“我們將持續提升建築綠色品質和住用舒適度,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夯得更實。”

著力先行先試,探索公園都市標準化建設經驗

波光粼粼的興隆湖,水面之下別有洞天。“像羽毛般團成一簇的是狐尾藻,一條條藻葉在水中飄蕩的是苦草……”邱偉告訴記者,“興隆湖總共種植了198萬平方米的沉水植物,構建起占湖區水域總面積約70%的多層次‘水下森林’。”

2020年10月,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啟動,迄今已基本完工。綜合提升項目借鑒都江堰的治水生態智慧,創新實施了湖泊整體修復、水生生命系統重建、多元濕地系統重建等一系列生態工法。

提升工程實施前,興隆湖水質總體為地表水Ⅳ類。如今,湖區水質穩定達到或超過地表水Ⅲ類標準。通過水下生態構建,興隆湖生態系統多樣性明顯改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不斷提升。現時,湖區魚類品種已超過15種,鳥類達148種。

前不久,全國濕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袁興中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常務理事張飲江教授經過實地踏勘後,對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中探索形成的“天府生態工法”作出評定,認為其“可為都市湖泊整體生態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2021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復支持四川天府新區開展公園都市標準化綜合試點。天府新區著力先行先試,已編制形成全國首個公園都市標準體系,涉及4個板塊、16個子體系、300餘項標準,其中包括水系統構建、特色丘陵地形保護等20多項生態建設標準。

“著眼於推動標準化建設可感可及,天府新區將分批打造顯示度高、示範性强的公園都市標準化創新場景,持續探索公園都市生態價值示範和未來都市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努力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林强表示。(人民日報記者王明峰 原載2023年1月11日《人民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