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岸電設備和汙水處理設施一應俱全,專門接收船舶污染物的“三江環保01”運行無休,一批沿江的非法碼頭整治“複綠”,江邊施工的高速公路項目嚴守生態紅線……近日,《了望》新聞週刊記者沿著長江上游金沙江一路航行,兩側岸淨水清,船下綠波蕩漾,黃金水道上船舶往來繁忙,一江清水滔滔不絕向東流。
四川被譽為“千河之省”,省內河流絕大部分屬長江水系。全省內河水運通航里程超過10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達9299萬噸。去年6月以來,四川在全省開展“綠水綠航綠色發展五年行動”,著力推進水運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組織、環保應急等涉及水運發展的各個方面實現綠色生態發展。
守護綠水綠岸 重塑水運新風貌
時至冬天,金沙江沿江一帶仍有暖陽眷顧,在長江、金沙江和岷江交匯的四川宜賓三江口,又迎來許多遠道遷徙過冬的紅嘴鷗。它們有的在空中成群結隊翩躚起舞,有的在礁石或岸灘上怡然休憩。這些“水上精靈”的到來吸引不少看客,沿江的公園裏早已是熙熙攘攘,市民們倚著欄杆探出身子,爭相和鳥兒們招呼揮手。
一艘名為“三江環保01”的駁船緩緩駛過,身後泛起一道長長的白色水花。和普通的貨船不同,這艘船的塗裝除艉樓白色通身以綠色為主,寫有“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等超大字樣的箱體排滿船艙。48歲的船長李剛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接收過往船舶的廢油、污水、垃圾等污染物。”
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也是長江黃金水道向上延伸的主流,往來貨船絡繹不絕。“以前,船上的生產生活垃圾沒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排入江。”跑船近30年,李剛親眼見證了江上垃圾排放的變化,“現在,所有船舶產生的污染物,都會被回收。”
“三江環保01”號於2020年11月投入運行,其主要服務物件,是過駁工作區、錨泊區、無動力及不到港裝卸工作的船舶,對其產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殘油、廢油等污染物移動接收並上岸交付處置。
宜賓市航務事務中心主任楊立朝介紹,接收船採取免費接收的模式,從確認污染物數量、種類,到連接管道泵抽污水,再到搬運固體垃圾回艙,全程使用“船e行”系統進行資料錄入。所接收污染物在宜賓港上岸後交由有資質的組織處置,接收、轉運、處置環節均採用電子聯單,做到污染物來路清、去路明。
“我們每天都會發佈接收計畫的時間和地點,以便有接收需求的船舶提前做好準備。”楊立朝說,2022年1月至10月,“三江環保01”號船舶污染物綜合接收船運行208天,接收船舶1308艘(次),接收含殘廢油8.7立方米、油污水45.2立方米、生活污水1903.2立方米、生活垃圾14.5噸。
除了“三江環保01”號,四川還有“康健1號”“瀘碧水1號”等多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在運行。四川省航務海事中心主任蒲朝勇介紹,通過强化對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流程監管,推廣應用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資訊系統,現時四川船舶垃圾、生活污水的轉運、處置率均達到95%以上。
“污水不入江”是守護沿江生態的底線。正在建設的金沙江沿江高速ZX2契约段項目部,預製梁場旁邊的三級沉澱池按序排布,偌大的汙水處理中心不停運轉。項目現場負責人袁文介紹,梁場產生的石子、砂子、水泥等混合漿液,經過“砂石分離廢水廢料回收系統”處置後,全部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排入金沙江。
非法碼頭也對江岸生態造成破壞。2017年以來,四川先對長江幹線非法碼頭進行專項整治,隨後對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渠江、涪江、赤水河等7條長江主要支流的非法碼頭實施整治,兩輪共排查非法碼頭468座,其中93座規範提升、375座拆除,對碼頭岸線進行“複綠”,恢復生態岸線近90公里。
水面清、岸線淨。如今,“綠水映青山”已經成為四川多條江河上的靚麗風景。
打造綠船綠港 彙聚水運新動能
今年8月,四川首艘LNG(液化天然氣)柴油雙燃料散貨船“吉祥2022”在瀘州首航。這艘船由瀘州金吉祥船務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力瑞船舶設計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瀘州江運船舶有限公司建造。船舶長近110米、寬16米,參攷載貨量約8000噸,主要運輸磷礦石和玄武石,經營範圍為長江幹線及省際普通貨物運輸。
“與純柴油船舶相比,‘吉祥2022’尾氣排放污染物更少、更環保,航行運行成本更低。它的投運標誌著四川大型貨運船舶步入了環保節能時代。”楊立朝介紹,四川原來大多數船舶使用以柴油為主的傳統能源,存在譟音大、排放高等缺點,從面貌到構造改變船舶的“氣質”和“內涵”,是“綠水行動”的首要任務。
據瞭解,四川正在廣元、樂山、眉山等地開展新能源船舶試點,探索新能源船在安全性能、污染物排放、舒適效能等方面的特點和數據,分析判斷新能源船舶在省內水域的應用前景。四川還結合“十四五”平安渡運工程,鼓勵有條件的渡口推廣使用新能源渡船。現時,四川全省共有16艘新能源船舶投入運營。
同時,2021年8月以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與公安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共同推進船舶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全省累計排查船舶6743艘,做到100%全覆蓋,拆除“三無船”“僵屍船”船舶2112艘,取締渡口66個,註銷取締水運企業18家,累計排查處置各類隱患2790個,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風險。
“港口和碼頭是水運的集散站和服務區,也是發展水路運輸的重要硬體設施,更是必須控制的污染源。”四川省航務海事中心副主任易翥介紹,現時四川全省主要港口均已實現雨污分流,經營性港口均已落實港口船舶生活垃圾免費接收政策,煤炭、礦石碼頭大型堆場100%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或實現封閉儲存。瀘州港、宜賓港內部吊裝機械、船舶靠港使用岸電積極使用清潔能源,實現區域“近零碳”。
走進宜賓港志城工作區,一座藍色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裝置十分顯眼。“這只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宜賓港安全環保部工作人員師煉說,港區一共建設了五套分別為1000立方米、800立方米、300立方米、200立方米、11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處置裝置,並配備石油類、懸浮物、COD實时檢測設備,對處置後的雨水進行檢測,達標後用於港區綠化、降塵等,或轉運至市政污水管網進行統一排放。
港口工作區,一名工作人員正操作岸電設備給一艘名為“辰尚999”的貨船充電。這艘貨船裝載近5000噸紙漿從常熟抵達宜賓,剛剛靠泊入港,正需要補給電能。“接入岸電可以减少船舶靠港時柴油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港口嚴格執行船舶靠港2小時必須接入岸電的要求。”師煉介紹,宜賓港已建成岸電接電樁6座,能同時滿足11艘靠港船舶使用岸電。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寇小兵介紹,截至2022年9月底,四川全省港口碼頭已建成岸電系統135套。港口集裝箱、散貨碼頭低壓岸電接外掛程式升級改造任務已於今年5月全部完成。全省港口岸電累計使用8902次,接電時間88017小時,累計用電量307951千瓦時。
建設生態航道 挖掘水運新潜能
在岷江犍為航電樞紐左岸,一條蜿蜒佈設的仿生魚道引人注目。“為有效降低大壩建成後對上下游岷江水生態系統形成分割,以及原河道魚類自然通道改變的影響,專門修建了這條長約1.85公里的魚道。”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太貴介紹,仿生魚道採用賓格網石籠作為隔牆形成魚池,採用豎縫作為過魚口,利用底坡加糙,盡可能逼真地模仿天然河流。魚道監測系統顯示,仿生魚道自投用以來已有大量魚類通過。
在修建過魚設施基礎上,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公司還在犍為航電樞紐右岸上游修建了魚類增殖放流站。《了望》新聞週刊記者在現場看到,室外一個個形狀不一的魚池分層錯位排布,室內數十個藍色魚苗繁育桶整齊排列,達氏鱘、胭脂魚等10餘種珍稀魚類得到專業人員的科學照看。據瞭解,這個增殖放流站每年總體放流規模達到130萬尾。
同樣是在岷江幹線航道上,一段長47公里的航道整治工程正在開展。“施工河段位於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態敏感度相當高。”白太貴介紹,項目建設單位按照交通運輸部綠色低碳航道建設試點工程相關要求,通過生態化利用基建性疏浚土、增設生態魚磚結構、新增异形砼構件的使用等工藝手段,促進生態環境的修復。
航道是水運的“生命線”,航道暢則水運興,航道淨則水運綠。寇小兵表示,圍繞“生態優先”原則,四川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推行綠色生態航道試點、使用生態施工工藝、暢通航道通行效率等措施,讓航道更通暢、建設更環保。四川在“十四五”期間有大量水運工程將投建,岷江的樞紐魚道、生態航道建設經驗,將在更多航道建設中得到應用。
運量大、費用低、排放小,這是水運公認的比較優勢。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形勢和“推進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水(鐵)年均增長15%”的國家任務要求,四川大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探索促進水路運輸發展。
放眼四川,今年1~11月,全省港口完成集裝箱輸送量260338標箱,較去年同期增長8.96%;鐵水聯運集裝箱輸送量40002標箱,同比增長23.83%。水路運輸正不斷釋放出更多綠色的澎湃動能。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羅佳明表示,在“蜀道難”向“蜀道暢”的轉變中,四川水運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持續深入推進“綠水綠航綠色發展五年行動”,不斷構建水運綠色發展新格局,為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交通强省建設提供水路交通保障。(《了望》新聞週刊記者 任硌 葉含勇 胡旭 原載《了望》2022年第51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