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2年糧食產量數據:今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024.8萬畝,占全國的12.4%,同比新增197.9萬畝;糧食總產量1552.6億斤,占全國的11.3%,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大農機在“金地毯”上馳騁。張樹攝
這份沉甸甸的收穫背後,是黑龍江始終繃緊的糧食安全這根弦——2022以來,黑龍江省通過高品質備耕、高標準春耕、精細化田管、高效率秋收和全過程防灾减灾,糧食生產獲得了來之不易的豐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龍江將如何發揮作用?
科技助力,農業現代化步入“快車道”
千里沃野稻穀飄香,黑土地鋪上了“金地毯”,大農機田間縱橫馳騁……每到金秋時節,黑龍江各地田間地頭處處可見秋收生產的壯觀景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强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2022年,黑龍江省為保證秋收生產加快推進,充分利用農機調度指揮平臺,做好農機調配保障,以機為主,人機結合,19.5萬臺大中型聯合收穫機全部投入收穫,確保糧食種得好、產得多、收得快,讓農業生產的科技底色越發亮眼。
黑龍江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居全國首位。張樹攝
“農機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別看耕耘機、聯合收割機體積大,只要是安上遙感‘大腦’,不僅能實現無人駕駛,這幹起農活就像‘繡花’一樣。”李振春是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區水稻標準種植示範戶,即使是這個農機駕駛“老把式”,也不由自主地感歎起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
李振春說,5年前家庭農場裏只有一臺水稻收穫機、一臺耕耘機和一臺插秧機,都是普通配寘。2018年,他購買了側深施肥高速插秧機;2019年用上了育秧棚內軌道和田間電動小火車拉運秧苗,還添置了一台聯正割曬機;2020年購買了福田1404耕耘機又配齊了車鬥和大犁……“年年春耕秋收,年年都有新‘花樣’,現在的農民,手裡握著遙感器,天上飛的地下跑的都能‘百依百順’。”李振春說,5年來,自家水稻畝產均在1350斤以上,每年種植水稻的收入超過了20萬元。
如今,機械化工作已成為像李振春這樣的新型農民節本增效的重要管道。隨著農業機械的不斷升級換代,黑龍江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有了科技支撐,種糧農民也鼓足了底氣。
陸嚮導是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頗有名氣的農機手,他的爺爺陸詩然1959年便來到了七星農場,父親陸書民是第二代墾荒職工,作為第三代農墾職工的陸向導對於各種農業機械也十分精通。
“家裡最早的一臺東方紅耕耘機是當時農場裏最先進的耕耘機,後來又逐步購買了插秧機、耕耘機、收割機等機械。”閒暇時,祖孫三人總會講起農業機械化為農業發展帶來的變化。陸向導告訴爺爺:“農機耕種科技現在越來越先進,無人化農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黑龍江省推動農機裝備產業轉型陞級,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周憲義攝
來自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資訊顯示,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省耕耘機保有量達158.7萬臺,其中100馬力及以上耕耘機8.7萬臺,較2012年新增33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穩居全國首位。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方曉華表示,黑龍江要靠先進農機裝備增產能,瞄準國際一流目標,建設高端智慧農機裝備製造基地,爭創高端智慧農機推廣應用先導區,推動農機裝備產業轉型陞級,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提高農機精准工作水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减少糧食生產損失。
加强黑土地保護,讓“家底”更厚實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今年,黑龍江各地統籌秋收生產與秋整地,做好秋收與秋整地的“無縫對接”,為明年高標準開展春季農業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搶抓收穫後秋整地的寶貴時間,對耕地中發展型侵蝕溝利用秸稈打捆回填、對坡面覆土壓實、修形恢復。”在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鶴山農場有限公司侵蝕溝治理現場,副總經理呂光琰向人民網介紹了農場治理侵蝕溝的做法和經驗。
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土壤化驗工作。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供圖
加强黑土地保護,是提升糧食產量的“關鍵密碼”。多年來,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依託379.76萬畝耕地、大豆玉米等主產作物秸稈豐富的優勢,創新發明農作物秸稈打捆和黑土回填管道治理侵蝕溝,該模式已在北大荒集團範圍內被廣泛應用。今年,九三分公司創新鼠洞犁治澇、暗管和盲溝排水治澇、插柳防護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治理“良方”,確保黑土地永續利用。
“我們通過自主改裝鼠洞犁,順著坡降和水線方向進行打洞工作,打造地下鼠洞排水通道系統,讓地表流水變成地下走水,减少水土流失,最終實現‘水走土不走’的目的。”七星泡農場副總經理湯曉波介紹,面對部分耕地受多年降雨影響導致的南北走向、大小不一的低窪水線問題,七星泡農場在秋整地階段開展鼠洞犁打洞工作,有效降低高濕條件下機車工作對土壤糰粒結構破壞的程度,同時降低機車工作難度,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整地工作有序進行,為明年再生產打牢基礎。張紅陽攝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黑土區覈心區,耕地面積2.579億畝,居全國首位。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的56.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龍江如何才能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猫”?
近年來,黑龍江省先後製定了《“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進一步明確目標、完善措施、壓實責任,堅決遏制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工作責任體系,形成全覆蓋監管機制,確保黑土耕地不减少、不退化。
方曉華表示,黑龍江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畧,綜合採取工程、農藝、生物措施,建設一批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因地制宜推廣旱田“龍江模式”、水田“三江模式”,確保黑土耕地總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質量有提升、產能永續。
打造大食物觀“先行地”,端牢“中國飯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黑龍江廣袤的森林、遼闊的土地、豐富的水系,蘊藏著極為富集的食物資源——
黑龍江林區有堅果、多種野生漿果、優質食用菌;
黑龍江“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等冷水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黑龍江繼續打造果蔬、特色漿果等種植和加工業,建設寒地果蔬生產基地;
黑龍江地處世界黃金奶牛帶,生鮮乳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居全國第二比特,優質奶粉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怎樣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如何從“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陞級,從“田間”到“舌尖”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食材安全、健康,黑龍江一直在進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在北大荒(哈爾濱)中央廚房博覽園中央廚房(中餐標準化)加工車間,6條速凍果蔬生產線、4條淨菜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
黑龍江從“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陞級。北大荒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供圖
“這是我們今年12月初落地哈爾濱的新項目,我們將通過種植基地供應鏈,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加工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以及全程可追溯的檢測體系,從‘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陞級。”北大荒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海說,項目建設了氣調保鮮庫、自動化冷鏈倉儲中心、自動化冷鏈物流中心、綠色智慧廚房加工中心、研發檢測中心等,年綜合產能10萬噸,年銷售反季果蔬3萬餘噸,年綜合存儲保鮮和冷藏能力10萬噸,可年周轉3次,現時已經進入了初步運行階段。
今年,黑龍江集成寒地黑土和綠色有機兩大優勢,推出“黑土優品”省級優質農業品牌。“我們要把‘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的農產品呈獻給全國人民。”方曉華說。
糧食收儲堆積如山,端牢“中國飯碗”。劉江攝
方曉華表示,黑龍江優質糧食、現代畜牧、生態林下、寒地果蔬、冷水漁業和特色農業六大產業加快發展,將形成總量超一億噸農產品的供給能力,著力打造全國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春華秋實,不負耕耘。黑龍江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米袋子”“肉罐子”充盈,“菜籃子”“果盤子”豐裕,黑龍江全力擔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為“中國飯碗”提供堅實保障。(韓婷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