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兩年“長”到48米為國內首座在軟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上海 40℃ 0
摘要:那非得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內的雙子山莫屬。與此同時,它創下國內工程界新紀錄,成為中國首座高度超過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首座在軟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記者戚穎璞

  什麼山是山又不是山?那非得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內的雙子山莫屬。昨天,歷時兩年建設的雙子山表皮結構封頂,這意味著,雙子山最高峰的高度順利“達標”,達到48米之高。與此同時,它創下國內工程界新紀錄,成為中國首座高度超過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首座在軟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源於市民“金點子”

  過去兩年裏,如果你有路過盧浦大橋,或許會好奇,大橋一側的世博文化公園裏,怎麼會橫空拔起一座超大停車庫?其實,這就是雙子山的真身。

  雙子山,誕生於普通市民的一個“金點子”。2017年,上海曾公開向社會徵集世博文化公園的設計建設建議,許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園內建一座山,讓遊客拾級而上,在山頂飽覽浦江兩岸的秀麗風光。建言被採納後,一支專業團隊迅速組建起來,2020年10月15日,雙子山項目開工。在設計上,它的外形延續上海本土山體形態,外表植被豐茂,內有乾坤。內部採用空腔結構,一、二層設定了1500個停車位,滿足公園遊客需求。

  可以想像,若土壤植被覆蓋上去,雙子山就會和真山無異,肉眼看去,還有綿延起伏的山脈造型。但造山談何容易。施工單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團雙子山專案經理張斌介紹,雙子山東側峰最高,為48米,次高峰高37米。餘脈從東出發,一路向西,高度在8米到37米不等。為了給山塑形,支撐結構用的是PEC(部分包覆鋼—混凝土)鋼框架,表皮是鋼和混凝土混合結構,不僅耐久性强,而且重量輕,這是國內現時最大的PEC組合結構。

  選擇這樣的資料,讓團隊費了不少心。要知道,雙子山雖然是人造構築物,卻和普通建築不同,它的表面還有土壤和植物,所以比普通樓房重得多。“普通鋼結構成本太高,而混凝土結構又太重。我們反復考慮,選擇了PEC鋼框架,兼顧了經濟性和實用性。”張斌說。

  放在更早之前,在上海這樣的軟土地基上造一座蒼翠山林,可能很難實現,或耗時很長。專家坦言,如今,工程師能快速把“金點子”變成現實,得益於建造科技的發展。在雙子山項目裏,用到的工業化科技、二次結構施工關鍵技術,還有數位化科技,含金量都非常高。

  凸顯上海本土特色

  雙子山落成後,將凸顯上海本土特色。據悉,山體將以松江山體形態“九峰三泖”為原型,還原自然野趣的山林溪瀑,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觀,供市民觀賞。

  設計單位華建集團中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李亞明介紹,雙子山建成後,高度僅次於佘山。內部結構除了一、二層的停車庫,四、五層還有展區和展館。現時,雙子山在表皮結構封頂的同時,已完成表皮覆土30%,綠化種植10%,爭取明年全部完成,2024年正式對外開放。

  “雙子山整體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山體部分苗木有5000多棵,需要在明年春、秋兩個種植季節完成,確保市民2024年能來世博文化公園爬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雙子山專案經理易衛軍說,雙子山山間設定曲幽步道,供市民散步休憩;最高峰還設定觀景平臺,可遠眺浦江兩岸美景。

  有市民擔心,在人造山上種植植物,又地處市中心,如果遇到颱風豪雨天氣,植物會不會根基不穩,對周邊造成影響或者倒灌進山體內?易衛軍說,在建設過程中,這些問題都做過考量。囙此,植物是種在山體表面若干的網格中,網格內有防穿刺的防水材料,避免根系紮進混凝土,影響結構安全。同時,考慮到防風問題,植物一般不採用大型樹木。

  上海地產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管韜萍介紹,世博文化公園北區開放後,截至目前已迎來近百萬名遊客。雙子山在今年年底主體結構竣工驗收後,明年鋼筋水泥土上即將綠樹成蔭。根據要求,2023年年底公園南區將基本建成,2024年全園對外開放,届時將展現出世博文化公園的“完整版”。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