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為老人接種新冠疫苗。記者賴鑫琳攝
記者黃楊子侍佳妮
作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疫情暴發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始終承擔著重要角色——承擔居民常見病、慢性病常用藥物的配藥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作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以及雙向轉診服務。“新十條”之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臨新挑戰:如何做好居民健康摸底?如何應對冬季疾病高發疊加新冠病毒的影響?如何引導居民真正成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記者連日來走訪了本市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深度排摸轄區居民重點人群
16時許,在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大廳依舊有不少居民候診。一些中老年人表示,為儘量減少近期的出門頻率,打算先配些慢性病的常用藥。
中心副主任茅燕芬介紹,隨著“新十條”出臺,對基層醫療機構確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市防控辦、市衛健委提出的,要以家庭醫生簽約為覈心,對重點人群做到底數清、需求清”。她以天山路街道社區為例:轄區內常住人口超過65歲的有12430人,其中80歲以上戶籍5104人、常住3788人;轄區內腫瘤患者2817人、高血壓患者7815人、糖尿病患者3624人;0至3歲兒童450人、孕婦201人、產婦12人。以上重點人群均已按照日常管理要求落實,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對於65歲以上簽約居民的疫苗接種情况已完成63%的深度再次排摸工作。
同時,茅燕芬說,為了進一步優化中心的就醫流程,中心醫護人員將繼續加強宣傳引導,做好門診預檢分診。“雖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有限,但我們將拓展空間能級,加强發熱哨點門診人員配寘,門診區域新增診室,按照要求分設區域進行接診。”她特別提醒,鑒於居家健康觀察人數增多,近日以來,中心門診配藥居民量也驟增。“如果發生感染,建議居民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並根據症狀使用退燒、止咳類藥物等。中心也將加大相關藥品保障與儲備力量,請廣大居民錯峰就診,不要過度囤藥。”
全時服務老年人群疫苗接種
這幾天,長寧區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迎來了就診高峰——8日單日門診就達1333人次,創下了建院以來的新高。中心主任錢寧介紹,在“新十條”政策的指導下,中心為滿足社區居民的慢性病用藥和常規藥用藥需求,應對就診高峰,新增了門診醫生排班,做到“中午連一連,晚上延一延”,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构“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
據介紹,為應對轄區居民可能出現的大面積接種需求,中心派出醫護接種小分隊,每週7天、每天7至8個接種點比特,在居委提供的接種場所為轄區居民提供疫苗接種專場,方便轄區老年居民不出社區就能接種疫苗。同時,中心每週安排4個半天時間,方便居民定時定點接種。對於轄區內的養老機构,中心還會進行集中性預約接種。錢寧說,自12月5日至8日,中心在轄區內共接種157劑次新冠疫苗,其中60歲以上人群114劑、第一針30劑。“我們跨前一步,為轄區居民提供免疫屏障;也希望各位居民朋友們繼續堅持做好‘三件套、五還要’,增强免疫力,主動預防。”
强化啟動社區發熱哨點作用
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蔡黃婕表示,中心已經做好準備,强化團隊建設,加强醫務人員培訓,充實門診、發熱哨點醫務人員的配備。“同時,我們優化就醫流程,增强急救藥品、搶救設備配備,做好防疫物資儲備。真正發揮社區發熱哨點的作用,一旦發現有發熱等症狀的患者,將立刻引導至發熱哨點進行對症處理和鑒別診斷。”
蔡黃婕說,家庭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將加强重點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類管理,65歲及以上簽約居民作為重點,主要排摸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病史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况,落實老年人健康調查“一人一檔”。據悉,中心還協同街道居委開展了孕產婦、新生兒、精神疾病患者、放化療患者、血透患者及養老機构等有特殊就醫需求的人員排摸,建檔造册。
“繼續推進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也是工作重點。”蔡黃婕介紹,中心對轄區內60歲及以上老年居民開展了排摸評估,由家庭醫生科學判定接種禁忌,同時通過新媒體、傳統文宣等管道加大科普力度,提高老年人的接種意願。她介紹,“中心週一至周日開設全天的疫苗接種門診,對接街道居民接種需求,同時開展居民區內的疫苗接種專場,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入戶接種服務”。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