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鄔林樺
今年9月中旬開始,上海全面鋪開“落地檢”,嚴格落實各項外防輸入措施。兩個多月來,奮戰在各公路道口的工作人員,切實加強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扎實構築“入城口”防疫安全屏障。
對於“落地檢”,來滬返滬人員感受如何?“全量掃碼”要求之下,如何避免入滬道口擁堵、提升檢查和通行效率?記者進行了探訪。
積極配合“落地檢”
22日15時許,G60滬昆高速新橋主線收費站,入滬方向的車流量較為平穩。收費匝道前方,寬闊的廣場被隔離水馬劃分為兩個區域,公安民警有序引導開著雙閃燈的車輛進入“落地檢”區域,隨即有身穿藍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查驗來滬返滬人員的“隨申碼”,並引導他們到核酸檢測點進行採樣。
“這是為了防疫安全,肯定要配合的。”經常往返寧波和上海的陳先生,對於入滬道口的“落地檢”措施並不陌生。“進上海後24小時內要做一次核酸,這裡有檢測點,正好做一下。”
跟陳先生一樣,新橋主線收費站的來滬返滬駕駛員和乘客對“落地檢”措施都十分配合,很多人都知悉上海對來滬返滬人員的“落地檢”要求,提前填報相關資訊。資料顯示,僅11月19日,松江境內的各高速收費站就查驗來滬返滬人員超過4.5萬人次——交通委、衛生、警察和屬地街鎮等多部門紛紛增派人手增援道口一線。據G60滬昆高速警察檢查站副站長朱超介紹,新橋主線收費站每班次配備8名警察和8名輔警力量,一天3個班次,保證24小時在崗,保障交通安全有序,及時處置各類突發狀況。此外,屬地新橋鎮也派出工作人員,晝夜不停在道口進行查驗。
自動識別車輛“來源地”
面對高峰時段大車流,在嚴格落實“全量掃碼”的同時,如何提升檢查效率、緩解交通擁堵,是道口防疫工作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新橋主線收費站入滬方向共有15根車道,原來的配寘是6根ETC專用道、9根人工收費車道。為了配合‘落地檢’,原先的9根人工收費車道被優化為2根混合車道、7根人工收費車道,進一步提昇了車輛通行效率。”朱超告訴記者,收費站中央隔離帶和硬路肩等位置設定了警示牌、場所碼,方便來滬返滬人員提前掃碼和填寫資訊。
根據現場車流擁堵狀況,公安交警還製定了多項疏堵保暢方案,同時採取警車和警察駐守“雙預警”措施,防止排隊車龍的尾部發生跟車事故。
記者注意到,經過收費匝道後,一些車輛會打開雙閃燈。朱超說,收費匝道的智慧系統獲取車輛資訊後,結合系統記錄的車輛進高速的入口資訊,可自動識別該車是否為外地來滬返滬車輛。“對於外地來滬或返滬車輛,匝道前置的工作人員就會要求司機打開雙閃燈,進入查驗區實施‘落地檢’,未離滬車輛則直接放行。”
依託智慧識別系統和大資料分析等智慧管理手段,進入收費站的車輛在無感知的情况下得以提前分類、分流,切實縮減了查驗的環節和時間,也緩解了高峰時段的車流積壓情况。
此外,作為鐵路入滬進口,上海虹橋火車站同樣嚴格執行“落地檢”,6個到達出口均設定了查驗通道。閔行警察駐虹橋火車站防疫及轉運專班負責警察張捷告訴記者,所有進站到達旅客都要掃“隨申碼”,並出示48小時內核酸陰性報告。在到達層兩端出口及計程車候車區都設有核酸檢測點,方便來滬返滬旅客接受核酸檢測,進一步完善健康管理措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