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靠經驗,現在靠科技——“無人”農場“慧”種田

四川 47℃ 0
摘要:“西芹、小白菜這類蔬菜,可以適當噴點水。”11月16日中午,德陽市旌陽區天氣放晴,溫度一下昇到20攝氏度。在位於新中鎮桂花村的智慧農業創新中心裏,工作人員坐在電腦荧幕前輕點按鍵,遠處的菜田裏同步騰起了白色的水霧。


植保無人機在給作物噴灑藥物。

“西芹、小白菜這類蔬菜,可以適當噴點水。”11月16日中午,德陽市旌陽區天氣放晴,溫度一下昇到20攝氏度。在位於新中鎮桂花村的智慧農業創新中心裏,工作人員坐在電腦荧幕前輕點按鍵,遠處的菜田裏同步騰起了白色的水霧。

這是德陽市首個5G“無人”農場裏的一幕應用場景。“現在是用科技種菜,又好又快!”相比於去年第一次看到“在辦公室種田”的驚喜,桂花村的種田“老把式”周述禮現在更喜歡給別人介紹他的種菜新體驗。

這個占地80畝的5G“無人”農場,位於桂花村的一處小山溝中,是中國電信德陽分公司在去年與當地政府共同打造的一塊數位農業試驗田。運用5G物聯網科技,農場實現了“耕種管收”農業全智慧化管理。在這裡,數位科技正引領農業生產由會種田轉為“慧”種田。

感官的延伸

感測器進行各種資訊實时全方位收集

走進桂花村的智慧農業創新中心的控制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液晶顯示幕,幾乎佔據了一整面牆。

“這是我們的數位農業物聯網平臺,我們對農場內的每個地塊都進行了數位編碼,足不出戶就可以對農場進行一系列田間管理。”智慧農業創新中心現場技術負責人徐維一邊操作電腦一邊介紹,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通過視頻畫面查看農場裏的動態,以及土壤墒情、肥力、風速、溫度、光照、降雨量等數據。

徐維說,以往的田間管理更多的是靠經驗,而現在靠的是科技。

從控制室出來,記者來到農場的一片菜地裏。在綠油油的蔬菜襯托下,田邊幾根白色的金屬立柱格外顯眼。走近一看,每一根立柱上方都頭頂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電池板下方一般還會有一個方形的金屬盒,上面寫著“智慧資料獲取箱”幾個字。

“這些白色的立柱是可以看到的,但在農場的地下、各種設備內部,還有更多看不到的各類感測器,它們是採集資訊的主角。”中國電信德陽分公司解決方案經理肖敏介紹,農場實現智能化管理的基礎,就是建設過程中佈局的眾多感測器,就如同人的耳目口鼻,實現了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感官的無限延伸。

肖敏指著遠處的一個視頻監視器介紹道,田間的視頻畫面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傳輸進入系統,方便管理人員隨時察看田間動態。“這就好比我們的‘眼睛’。”

而旁邊的另外兩根立柱,能够採集的資訊就更全面了。“它們是一個小型氣象站。”肖敏說,降雨量、風速、光照、溫度以及土壤墒情等資訊,都可以通過它們來收集,“這些資訊的收集其實就是人很多觸覺的延伸。”

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周述禮接過了話茬。“蔬菜比較嬌氣,難打理。過去我種菜,經常得往地裏跑,一天幾次很正常。現在在家打開手機,地裏的風吹草動看得清清楚楚,什麼土壤濕度、光照強度更是明明白白,真的是千里眼順風耳。”

數據收集得越全面,就需要越多數量的感測器。而在智慧農場建設中,數量龐大的感測器同時接入,會給網絡帶來巨大負擔,傳統的3G、4G網絡一般難以承載。如何解决?

“在這種應用場景下,5G成為最佳選擇。”中國電信德陽分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周輝表示,去年,中國電信在桂花村建設5G基站、架設高品質5G農業專網,憑藉高頻寬、低延時、大連接的5G物聯網科技特性,使“無人”農場成為可能。

雙手的解放

“大腦中樞”指揮智慧設備實現田間管理無人化

耕耘機、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植保機……在5G“無人”農場的機庫中,十餘款農業機械裝備一字排開。在這些設備的介紹中,一個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它們的名稱中幾乎都有“無人”兩個字。

“過去誰能想到,種田基本上用不到人工了!”5G“無人”農場在桂花村建成後,跟周述禮一樣,很多鄉親都感受到了5G物聯網科技給這片小山溝帶來的震撼。

隨著科技人員在控制室的操作,植保無人機緩緩昇到空中,並開始按照既定軌跡自動飛行噴灑葉麵肥。周述禮清晰地記得,去年6月,科技人員操作這款無人機,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完成了農場80畝水稻的除草劑噴灑工作,而在以往,一個人從早忙到晚最多也就只能完成3到4畝。

不僅是施肥,在5G“無人”農場裏,從土地旋耕、水稻插秧,到最後的收割環節,都可以通過操作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設備來完成,各司其職。除了蔬菜採收工作需要一些人工外,農場平時的田間管理只需要一兩個人,在電腦或者手機平臺進行智慧控制,偶爾進行田間視察、設備維護和能源補給工作。

“不需要請駕駛員,施肥打藥無人機就能搞定,既减少了人力投入和農藥化肥的用量,又大大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整體收益相比以往能够提升三到四成。”新中鎮黨委副書記倪小傑表示。

當然,現時的“無人”農場,還做不到絕對的無人化。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用了五句話來描述“無人”農場:“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工作全自動,自動避障异况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施全監控,智慧決策精准工作全無人。”

而上述目標的實現,5G物聯網科技的應用是前提和保障。

以植保無人機的操作為例,憑藉5G網絡的低延時特性,才能實現無人機與物聯網平臺這個“大腦中樞”的順暢連接。“比如無人機需要緊急避險時,從控制室發出的指令就能及時傳輸到位,避免因傳輸延時而造成的損害。”肖敏說。

數據的增值

資料分析讓農業能够創造更多價值

在德陽市旌陽區的一家量販店,來自桂花村5G“無人”農場生產的捲心菜整齊排列,跟其他產品略有不同,這些捲心菜上都貼有一張二維碼標籤。

德陽市民陳曉蓉用手機掃了一下蔬菜上的二維碼,隨著“滴”的一聲,就清楚地看到它來自哪裡,以及是什麼時候被分揀和派送到這裡的。“你看這裡面顯示土壤、用藥這些名額都沒問題,我們買回去吃著也放心。”陳曉蓉說。

原來,蔬菜上的這張二維碼記錄了從種植、生長、加工、流通到銷售全過程資訊,這樣就形成了從種植基地到銷售終端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品質體系。

“這也是我們對前期收集的數據的一次增值利用,有了這些資訊,我們的農產品比同類產品的價格要高出許多。”徐維介紹,通過把農業生產數據集合到這張二維碼上,消費者能够溯源整個農產品生產過程,這讓我們的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消費者更喜歡購買。

除了溯源平臺建設給產品帶來的附加值,平臺消費數據的迴響還可以實現另一次數據增值。

“通過資料分析,可以讓我們的農業生產更加精准化。”智慧農業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溯源平臺的搭建,農場和消費者實現了點對點溝通,根據消費者的數據迴響,可以實时地調整市場策略和生產策略,從而實現更為精准的品牌化發展。

當然,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只是農業資訊增值的一個很小範圍的應用場景。5G“無人”農場作為數位鄉村發展中的一塊“試驗田”,其在數據收集、利用等方面形成的寶貴經驗,未來或將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對此,中國電信德陽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收集的海量農業數據,未來還需對資料分析、挖掘的方法進一步提升,讓多維度、多元化、多要素的農業數據創造更大的價值。(記者 邵明亮 唐澤文中國電信德陽分公司供圖

标签: 數位農業 農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