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已有58個產業化項目落地,並探索出四種模式上海全力構建生物醫藥“全產業鏈”

上海 51℃ 0
摘要:近年來,上海深入實施生物醫藥產業“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現時已有58個產業化項目按此“行動路線”落地,並探索出四種模式。二是“張江研發+外區轉化”。三是“張江外溢+回流上海”。

  記者李曄

  上海正全力構建“研發+臨床+製造+應用”全產業鏈。近年來,上海深入實施生物醫藥產業“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現時已有58個產業化項目按此“行動路線”落地,並探索出四種模式。這是記者從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上獲得的資訊。

  四種模式中,一是“張江研發+浦東轉化”。現時張江已集聚超過1400家生物醫藥企業,培育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一類新藥,張江在研一類新藥中有超過10%開展了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張江一旦產生創新成果,可在浦東就地轉化。

  二是“張江研發+外區轉化”。由於張江、浦東地區空間有限,一部分成果可轉化至上海市其它區域。

  三是“張江外溢+回流上海”。據悉,上海早期外遷企業正呈現回流態勢,較多流向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南虹橋智慧醫療園區等。今年,上海出臺2022版產業地圖,其中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推出了生命藍灣等7個特色產業園區,總面積42平方公里,可實現“大企業購地蓋樓蓋廠、中企業先租後售、小企業拎包入住”,兌現“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承諾。

  四是“張江試水+本市擴張”。現時,全球前十强生物醫藥企業中的7家、國內生物醫藥百强企業中的三分之一均已在張江佈局。這些國內外企業把在張江從事研發作為首選,待條件成熟,即可在上海拓展產業化板塊。

  為努力實現生物醫藥產業“牆內開花牆內香”,上海積極適配發展空間,通過拓增量、挖存量等管道,到2025年,共計將推出可用空間近2.6萬畝,滿足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空間需求。同時,上海為優質研發成果適配產業化政策和協調服務。比如,鼓勵契约委託研發生產新模式,對受託企業給予交易契约20%、最高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又如,加强對生物醫藥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及重大產品產業化支持,最高按新增投資的30%、最高1500萬元予以支持。再如,量身定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金融產品包,支持優質企業科創板上市融資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