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滄市組織系統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全力推行“三個工作法”,為臨滄市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區、興邊富民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三個示範區”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全市12萬多名黨員幹部以“我們都是收信人”的責任與擔當,奮勇爭先,真抓實幹,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滄源縣國門新村
在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區中顯身手
今年年初,轟隆隆的機器聲讓永德縣大深溝村熱鬧起來,幹部和村民一起投入籃球場的建設中。大深溝村組長蔣新朝興奮地說:“我們終於可以組織大家開展籃球比賽了,往後村民的體育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村裡老少沒有不對‘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點贊的。”
鳳慶縣二道河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傳統村落。在家鄉規劃中,該村黨組織綜合相關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補齊村裡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公益配套設施等短板,同時組織村民加入到鄉村旅遊業發展中,農戶全部與景區建立起利益聯結。如今的二道河村已是網紅旅遊打卡村,去年鄉村旅遊業帶動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寨600多戶2500多人參與鄉村產業發展。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幹。從2018年在全省率先開展“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以來,臨滄市持續深化成果提升完善,組織4.9萬多名臨滄籍公職人員返鄉,以人才、資源、問題、工作“四個清單”破題,圍繞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形成一個個有特色、有溫度、有感情、可實施的規劃。截至目前,2021年的369個規劃已全面完成,2022年的532個規劃正在全面開展,一批最美邊寨和鮮花盛開、生態宜居的村莊相繼建成。
“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是臨滄市組織系統服務好鄉村振興的一個抓手。同時,臨滄市組織系統在機制探索、人才培訓、精准服務等方面大顯身手,合力推動鄉村振興。
堅持以“四級聯創”為抓手,鞏固村級黨組織規範化達標創建成果,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排查整頓,全面開展黨員空白村(居)民小組清零行動。把833名村黨組織書記推選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8.6%。開展村黨組織跨縣結對互助行動,首批18個村黨組織完成結對互助。
加大對“三農”幹部隊伍的關懷激勵力度,大力選拔任用在鄉村振興一線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優秀幹部。換屆後,89名“五方面人員”進入鄉鎮班子,1734名“雙提升”營員、922名回引農村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全面開展換屆“回頭看”,對村(社區)“兩委”班子運行情况全覆蓋分析研判。全面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繼續推進“雙提升”行動,讓鄉村振興“一線指揮部”結構更優、功能更强。
向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等選派667支駐村工作隊,隊員1838名;向202個抵邊和129個非抵邊村(居)民小組選派第一書記和駐組幹部;向鄉村振興重點地區選派3個特派團,科技特派員98名;選派3名處級幹部蹲點開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督導,下派50名優秀年輕幹部點對點開展幫扶,以精准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在描繪興邊富民示範區畫卷中作表率
從欠帳10多萬元到每年收益21萬元,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小壩子村村民袁時旺用了4年時間完成了人生蝶變。
小壩子村海拔2050米,全村449戶農戶人均佔有耕地僅2.3畝,產業單一,農民增收難。為此,村黨總支牽頭成立小壩子綠然高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215戶農戶為合作社社員,並按照建强合作社、抱團共發展的思路,將黨支部建在合作社,推行“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合作社的發展優勢。如今,小壩子村成了名副其實的蔬菜瓜果村,蔬菜產業實現利潤1700萬元,人均純收入9519元。小壩子村第一書記王志平介紹,該村的蔬菜除了直供雙江、臨翔外,還遠銷全國10多個大中城市。該村規劃聯動相鄰村寨建設萬畝綠色生態蔬菜園區,打造集民俗觀光為一體的田園風光新村莊,持續帶動農戶穩步增收。
碧空如洗,翠竹婆娑,四通八達的進村入戶道路兩旁鮮花盛開,一個個整潔美麗的庭院裏瓜果飄香,百年榕樹讓村裡的旅遊棧道新增了年代感,村民活動室裏、便民廣場上,處處歡聲笑語。在滄源佤族自治縣龍乃村,一幅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的美麗景象映入眼簾。
龍乃村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3.9公里。這個1960年10月回到祖國懷抱的村寨,在黨的光輝照耀下,不僅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還建成了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强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成為臨滄“三個示範區”建設中的美麗風景。
臨滄市堅持組織引領產業發展,聚力打造“三張牌”,聚焦糖、茶、果、菜、牛、中藥材、咖啡等資源優勢,圍繞綠色食品加工、綠色能源建設、中藥材深加工、旅遊文化建設、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邊境物流加工產業園、高嶺土等重點領域,加大各類市場主體黨組織組建力度。以縣(區)為組織組建產業黨建聯盟,通過建强黨建鏈、打通產業鏈、優化人才鏈、啟動服務鏈,深入推進抓黨建促現代產業發展。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按“一村一策”製定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提出符合臨滄實際的10種發展模式。借助强邊固防“四位一體”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深入實施集體經濟强村工程,2019年以來,該市爭取省市扶持項目350個1.75億元,市級財政每年配套投入800萬元,縣(區)每年投入4000萬元以上。2022年所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可達到5萬元以上。
注重利益聯結,不斷拓寬羣衆增收致富通路。採取成建制送出家門、送上車門、送進廠門“三門”服務,有組織轉移就業44.1萬人。持續推廣“黨組織+企業+基地+農戶”、“雙社三綁”等產業發展模式,將小農戶與大市場連接在一起,2696個新型經營主體與33.9萬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關係,實現羣衆穩定增收。
在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上立新功
臨翔區青華社區距主城區3公里,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區。忙崗是該社區的一個三級網格,有居民225戶。過去,忙崗環境髒亂、治安混亂、基礎設施不配套,城中村管理粗放、服務不到位、治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突出。針對這些問題,臨翔區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六微”模式,以微網格兜起民生大小事、以微治理分類施策解難題,以微服務真情關愛暖民心,以微講堂轉變思想提貭素,以微積分激發動力齊參與,以微庭院美麗家園共同建,全力以赴建設好美麗家園。在“六微”模式春風化雨的浸潤下,忙崗村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實踐活動、“心向總書記、心向黨、心向國家”主題教育、沿邊小康村建設、人才培養和配寘等方面,臨滄市組織系統不斷摸索總結出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芒茂村村民在“民族心向黨”主題廣場上過節打歌
深入推進基層組織體系與社會治理體系“兩網融合”,健全完善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村居民小組和居民社區黨支部—村居民聚居點和社區樓棟單元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6443個基層黨組織、8609個黨小組、40820戶黨員中心戶實現與55872個網格逐一對應,確保每一級每一個網格都有對應的基層黨組織領導或黨員中心戶負責網格治理工作。
深入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實踐活動和“心向總書記、心向黨、心向國家”主題教育,全覆蓋製定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5651個村組活動場所、1590個村史室作用,組織開展“自强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和“四算帳四對比四熱愛”活動,引領羣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結合“綠美雲南、醉美臨滄”建設,加強宣傳教育,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凝聚力量。
深化邊疆黨建長廊建設,落實“五級書記抓邊防”和邊境線“五級段長制”工作責任制,實施軍警地共建和“紅旗飄飄”工程,開展“爭當一輩子好段長”實踐活動,推進邊境地區基層黨建查漏洞、强弱項、補短板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邊民、村組及村組幹部相互監督、責任連帶的機制,督促基層黨員、幹部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充分發揮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强邊固防作用,健全完善邊境地區聯合黨組織運行機制,加强邊境聯防所黨組織建設。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在全省率先啟動沿邊小康村建設,實施“五大工程”和“1336”工程,在邊境線上繪就了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强的壯麗畫卷。全面推進抵邊村(社區)示範創建工作,全市共有3個抵邊村(社區)創建為2021年度雲南省强邊固防示範村。
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專長,把熟悉經濟工作的優秀人才選派到園區建設、城市建設等主戰場,把教育、衛生、農業人才選派到農村、學校、衛生院鍛煉,把優秀黨政人才配寘到急難險重的關鍵崗位歷練,累計選派4.3萬名各類人才在各條戰線建功立業。與全國24所高校(院所)開展戰略合作,組織純造普洱茶、金線蓮組培、高嶺土製備等45項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應用重大科技成果39項。邀請朱有勇院士及團隊到臨滄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創建有機三七種植示範基地,規劃種植6萬畝林下有機三七,預計產值達40億元以上。建立2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0個基層專家科研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掛牌醫療專家工作站125個,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61項,獲授權專利144件,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66項,19項成果獲省科學科技獎表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