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桐
昨天,第三届上海國際手工吉他展在福州路國拍大樓落下帷幕。26比特獨立制琴師、72把手工吉他獨具匠心。
遺憾的是,開展前幾天發生一個意外,制琴師高君的新作在“合桶”時摔裂了面板,無緣展覽。高君是中國最知名的手工吉他制琴師之一,他製作的一把吉他曾在2017年拍出280萬元“天價”,收藏者是著名畫家黃永玉。
據上海國際手工吉他展發起人苗帥暢介紹,現時在中國,吉他獨立制琴師僅有百餘人。雖然他們製作的吉他標價數萬元起步,但他們大都“痛並快樂著”:一方面享受著做出一件藝術品的成就感;一方面面臨成本高、產量低的現狀,生活拮据,甚至被迫“轉行”。
“天價”吉他貴在哪
據介紹,高君的280萬元的吉他,面板由海南黃花梨和美國紅杉木製成,木材稀有名貴。更重要的是,制琴師憑藉對吉他物理結構及聲學效能的深刻認識與獨到領悟,設計出美學風格和聲學表現獨一無二的樂器。一名優秀制琴師需具備工程力學、物理學、聲學、美學、文學甚至是哲學的全系統學科知識,一把頂級手工吉他“可遇而不可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樂器生產國,也是全球第二大樂器市場。除了流水線上的量產樂器,手工琴和制琴師也越來越受矚目。今年6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會展中心舉行的美國樂器展上,來自中國制琴師的作品廣受歡迎。琴行經營者珍妮弗·普賴斯表示,中國手工吉他品質上乘,音色好、性價比也很高。
雖然手工吉他高昂的價格令不少買家望而卻步,但手工吉他獨特的個性為不同風格的演奏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在上海國際手工吉他展上,買家陳先生說:“在展會上看到許多優秀制琴師最新的作品,每一把的外形和音色都不同。比起工廠量產的吉他,手工吉他的音色更有溫度和個性。它就像一個朋友,會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演奏者相互成就。”
為吉他賦予中國風格
上海市吉他藝術協會會長高藝帶來三把他親手製作的吉他。早在2000年就獲得全國吉他大賽古典獨奏、重奏雙項冠軍的他,完成了從演奏家到制琴師的轉身。
高藝曾三次赴西班牙學習傳統西班牙吉他製作技藝,跟隨著名制琴師瑞內·巴斯朗格學習,尋找原汁原味的聲音。“巴斯朗格其實是荷蘭人,因為喜歡吉他去了西班牙,一輩子在那裡制琴。他70多歲了,和妻子都是著名的制琴師,他們住在格拉納達的一座山上,一間工作室,兩張工作臺,各做各的琴。”
此次展出的一把琴,是高藝與瑞內·巴斯朗格共同製作完成的收藏級吉他,內有兩位製作者的簽名。這把琴在格拉納達製作,面板採用收藏多年的義大利阿爾卑斯雲杉,按西班牙最傳統的吉他工藝製作而成。
吉他外觀由高藝設計,獨具東方風格,靈感來源於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裝潢帶中有中國傳統紋樣寶相花、四葉草,寓意吉祥如意。
高藝每年製作的吉他不超過8把。西班牙裏賽歐音樂學院吉他教授佩雷斯曾評估他的吉他:“這是一把擁有西班牙吉他靈魂的樂器。”吉他演奏大師何塞恩裏克斯彈奏其作品後說:“你掌握了真正的西班牙吉他聲音。”
但高藝並不滿足於製作傳統西班牙吉他。此次他帶來的展品中,還有一把憑藉他多年知識與經驗積累,完全由他自己設計製作的吉他,可以勝任古典、浪漫派和現代作品。
讓制琴行業後繼有人
作為國內知名的制琴師,高藝沒收過徒弟;來自成都的制琴師譚俊松,也沒有。
“現在年輕人想沉下心來做這個的不多了,除非他有情懷,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有足够的經濟基礎。”譚俊松說。曾從事軟體發展行業的他,實現財富自由後才轉身追求夢想,成為一名制琴師。
在譚俊松看來,成為一個制琴師不難,難的是得到市場的認可,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年的積累。制琴師在入行初期一定是投入大於產出,而且,真正能熬出頭的制琴師少之又少。
譚俊松學習吉他製作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我學吉他時間比較早,那時候中國還買不到特別好的琴,我總覺得不滿意,就想自己做。一開始是找資料自學,後來開始找認識的外國演奏家。第一把吉他我做了三個月,真實感受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四處碰壁。”
他在2007年創立Tan Guitars工坊,後又在十年內赴美國、荷蘭、德國、西班牙遍訪吉他製作大師。除了學習制琴投入高,制琴工具造價也十分高昂。
投入高,產出如何呢?國內制琴師大多半路出家,由於難以獲得系統訓練,音樂素養和專業技巧都有待提高。譚俊松說:“以1萬美金為分水嶺,中國制琴師要想進入1萬美金俱樂部,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國外制琴師的2到3倍。”
譚俊松的悲觀不無道理,在展會現場,記者遇到了想要學習製作吉他的年輕人努馬。他是一個吉他愛好者,通過互聯網上手工琴教學視頻開始自學。“現在,網上可以獲得前沿的制琴資訊,也可以從世界各地購買到制琴的好資料,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國際制琴大師交流,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