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束涵唐燁
超大型都市停車資源緊張,如何滿足更多市民的停車需求?昨天,上海首個利用地下垂直掘進施工工藝建設的智慧機械停車庫在靜安區正式開工,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取車平均只需90秒
垂直掘進(盾構)地下智慧車庫項目位於靜安區大寧路街道,是上海首個垂直掘進(盾構)地下智慧車庫工程,也是上海市、靜安區停車治理示範先行項目和重大的暖民心工程。
這一項目利用待建綠地的地下空間,計畫建設兩座地下19層的智慧機械停車庫,也被稱作“沉井式停車庫”。它占地面積286平方米,足足能提供304個停車泊位。
“車庫地面共設定8個出入口,地下為鋼結構停車層,採用託盤式停車搬運、AGV自動存取車科技。”靜安區交通委介紹,項目建成投用後,可通過“上海停車”App實現自助預約存取車服務功能,平均單車存取時間約90秒,滿足高峰時段的存取車要求。
“傳統停車場占地300平方米最多可提供近30個車位,而沉井式停車場是它的近10倍。”中鐵十五局專案負責人羅志敏告訴記者,項目單個豎井開挖直徑23.02米,是現時世界最大直徑豎井,開挖深度約50.5米。“垂直掘進本身對場地面積要求低,對周邊房屋沉降影響較小,且因採取管片預製拼裝的方法,相較於常規明挖項目半年至一年的工期,一個井只需要約四十天就能完成主體掘進施工。”羅志敏說。
未來有望複製推廣
除了科技方案的重點攻關,地下智慧車庫項目在綠地結建、土地出讓、規劃審批、建設管理等方面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交通管理部門會同規劃資源、綠化市容、建設管理等部門,積極開展推進協調和會商研討,探索合法合規且便捷可操作的路徑。
市道運局設施運行監督管理處負責人朱華勇以土地出讓金為例,按照原有的規定,普通平面自走式的地下車庫採用分層按建築面積計算出讓金的模式。而沉井式機械車庫本身沒有建築分層的概念,完全套用固有的模式並不合適。
相關方面經過反復的溝通與討論,結合該項目的實際建設形式,調整了此類機械停車設備的出讓金測算機制,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公共場庫的成本回收週期長,通常十幾年都難以實現,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需要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提高建設項目的吸引力。”
據介紹,上海在該項目試點的基礎上,積累相關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經驗,未來將在城市綠地、邊角用地等區域更多地運用。“‘十四五’期間,上海停車行業將進一步探索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加强垂直掘進、自動搬運機器人等新型智慧機械停車設施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提升停車行業智能化、數位化、標準化服務能級。”朱華勇說。
積極回應民生需求
當天,靜安區第四季度重大專案集中開工。除了垂直掘進(盾構)地下智慧車庫,彭一社區公建部分、大寧國際學校、南北通道二期也同期開工,積極回應老百姓的需求。
彭一社區公建配套設施項目位於彭浦新村街道,總建築面積48995.16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7216.59萬元,包括社區體育中心、社區文化中心、社區服務中心。
大寧國際學校(小學部)新建工程項目位於市北國際科創社區內,是一所25班規模的配套公辦小學,總建築面積為27549.94平方米。
南北通道二期項目南起普善路—芷江西路交叉口,北至普善路—中山北路交叉口,全長約346米,道路設計等級為都市次乾路,工程總投資約27.16億元,項目建成後將與一期工程形成區域內貫通的南北向通道,緩解交通出行壓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