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朱踐耳誕辰一百周年音樂會”在滬舉行他的“山歌”至今傳唱

上海 50℃ 0
摘要:昨晚,“紀念朱踐耳誕辰一百周年音樂會”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舉行。提起朱踐耳,許多人想到的是《唱支山歌給黨聽》。近期,全國各界專家也將齊聚上海,就朱踐耳的藝術成就、音樂創作等舉行專題研討。

  記者吳桐

  今年是作曲家朱踐耳誕辰百年。昨晚,“紀念朱踐耳誕辰一百周年音樂會”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舉行。

  提起朱踐耳,許多人想到的是《唱支山歌給黨聽》。作為中國當代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朱踐耳在其近70年的創作生涯裏,涉足幾乎所有音樂體裁,留下11部交響曲、17部管弦樂、15部室內樂、8部聲樂作品。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作曲家,他用音樂書寫出一比特知識份子的家國情懷和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之聲。

  60歲開始寫交響曲

  朱踐耳1922年生於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他原名朱榮實,因為被聶耳的歌曲深深打動,便改名“朱踐耳”。他曾說:“聶耳如果沒有走得那麼早,他一定是中國的貝多芬。我改名‘踐耳’,就是一心想繼續走他沒走完的路。”

  朱踐耳從年輕時代起就有個交響夢,立志寫中國的交響曲。然而他竟是在60歲以後,才寫出他的《第一交響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擔任上海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期間,朱踐耳共完成十部交響曲及一部小交響曲。

  中央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前教授黃曉和曾說:“他的作品內涵深刻,既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吸取現代元素,總是不斷突破,與時俱進。”黃曉和非常敬佩朱踐耳的求索精神:“他就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年紀很大的時候還和大學生一起聽課,學習現代技法,不斷創新。”

  2015年出版的《朱踐耳創作回憶錄》,記錄了朱踐耳從1940年在上海初涉音樂創作直至21世紀初的創作經過。有人說他一個作品一個樣,到老了還不定型。他說,定型就糟了,作品要每個都有特點,每個都有深度,每個都有內容。朱踐耳曾提出:“交響樂作品不能僅限於對一時、一事、一地的陳述,而應進一步昇華到對生命、人生乃至宇宙的一種哲學思考。”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說:“朱踐耳先生的交響曲是一座橋樑,連接著當代中國和西方音樂文化,也承載著老一輩中國音樂家的理想,更啟迪青年一代奮勇向前。”

  還原朱踐耳音樂人生

  上海交響樂團從去年底開始策劃整理朱踐耳創作中較少被人關注的室內樂作品,並與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參攷先生生前出版的《朱踐耳創作回憶錄》,最終選定《記憶》《夢》《玉》《水龍吟》《絲路夢尋》等七首上交從未錄製發行過的作品,於今年3月、6月在上海交響音樂廳演藝廳分批完成錄製。昨天,黑膠唱片在音樂會前首發。

  在唱片錄製中擔任指揮的張潔敏說,上海交響樂團經常演奏朱踐耳作品,但錄製室內樂還是第一次。“唱片裏的作品各具特色,像《絲路夢尋》用了很多音響,而《水龍吟》則是用了不同的調性疊加在一起,更多的是意境營造。”11月18日,上海交響樂團北極星絃樂四重奏還將以演奏朱踐耳多部室內樂作品來緬懷他。

  近日,上海交響樂團還在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紀念朱踐耳的線上生平回顧展“心為音之源,音為心之華”,觀眾可聆聽朱踐耳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近期,全國各界專家也將齊聚上海,就朱踐耳的藝術成就、音樂創作等舉行專題研討。

  朱踐耳也是西方音樂世界瞭解中國音樂創作的重要視窗之一。1990年,他的《第四交響曲》獲瑞士瑪麗·何賽皇后國際作曲比賽唯一大獎;同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的《世界音樂名人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