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是新建川南城際鐵路與渝昆高鐵、蓉昆高鐵共同的過江通道。圖為建設中的長江大橋。蘭鋒 攝(視覺四川)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畧、主體功能區戰畧、新型城鎮化戰畧,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構建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連日來,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川渝兩省市許多代表熱烈討論的話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快速推進
川渝合作跑出“加速度”
“10分鐘就搞定,太方便。”10月17日上午,在成都市警察局天府新區分局辦證中心,來自重慶的王先生拿到了他嶄新的戶口名簿,正式落戶成都。
過去,辦理類似的跨省戶籍遷移,需要市民多次兩地往返,辦理各種手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川渝兩地共同推動的“川渝通辦”,讓許多事情變得越來越便捷。2020年以來,川渝兩省市聯合推動三批共31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川渝通辦”,截至目前,累計辦件已超過1000萬件。
“川渝通辦”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速推進的一個縮影。兩年多來,在川渝兩地緊密合作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達7.4萬億元、比2019年淨增1.1萬億元,經濟增長8.5%、增速領跑西部,占全國和西部地區比重分別達6.5%和30.8%;兩年多來,川渝兩地新增落戶世界500强企業44家;兩地滾動實施160個共建雙城經濟圈重大專案、完成投資達4382億元……一組組數據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最好的見證。
“重任在肩,只爭朝夕!”川渝兩省市代表紛紛表示。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歷史性上升為全國交通樞紐最高層次的交通極。”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羅佳明代表說,近年來,川渝兩省市全面深化交通運輸合作,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規劃佈局新增11條、達36條,建成及在建省際高速公路達18條,成達萬高鐵等鐵路大動脈相繼開工。“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抓好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服務管理‘軟聯通’,合力打造國家綜合立體交通極。”
同樣關注交通,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科代表談到了加快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我們將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戴科介紹,通過完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和運力結構,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構建多式聯運通道,爭取在成渝覈心樞紐機場加强高鐵網路規劃引接,打造軌道上的機場群。
創新改革
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今年6月,川渝地區首家跨省域辦電實體化機构——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正式運行。中心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和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共同組建。在這裡,新區企業可實現用電業務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辦理、一體服務”,實現新區用電“一體化”。這標誌著這個川渝兩省市唯一的跨省域新區在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中又邁進一步。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之所以廣受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肩負著改革創新的重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兩年多來,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建設,天府實驗室、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精准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成渝地區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川渝兩地簽署各領域合作協定300餘份,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聯手打造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毗鄰合作平臺,推動一系列改革“下深水”。
改革創新帶來的發展機遇讓川渝兩省市的代表們感受强烈。
“改革方面,川渝高竹新區是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試驗田’,川渝兩省市量身定制28條支持政策。”廣安市委書記張彤代表表示,廣安將繼續深化改革,以川渝高竹新區為重點,探索推進經濟活動一體開展、社會事務分區管理機制,推進跨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接軌,讓人民群眾共亯改革發展成果。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左永祥代表則談起成渝兩地高新區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方面的成果。例如,雙方聯合打造電子資訊世界級產業集群,落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兩地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開放共亯,推動人才、儀器、資金等科技創新資源跨區域融合融通、共亯共用。”左永祥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真卿 程文雯 王眉靈 鄧涵予 張庭銘 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何春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