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訓示和關於交通運輸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堅持交通先行,把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最迫切任務加以推進,尤其高度重視鐵路建設發展工作,把鐵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主戰場。省委省政府通過構建務實高效的體制機制,加强系統謀劃,從規劃體系構建、體制機制完善、重點專案建設等方面優化頂層設計,建立省政府定期研究,省鐵路辦牽頭抓總,省各有關部門合力推動,各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配合的工作體制,集全省之力統籌推進,每年“開工一批、建成一批、續建一批、儲備一批”鐵路項目。
十年來,江蘇鐵路重大專案投資額逐年遞增,累計完成投資3424.2億元,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徐高鐵、鹽通高鐵等11條鐵路投入運營,全省建成鐵路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里程2212公里,基本實現長三角覈心都市間1小時通達,各設區市到省會南京2小時通達,各設區市之間2.5小時互聯互通。鐵路對促進經濟要素流通、支撐產業結構陞級、服務民生福祉改善的綜合效應日益顯現。
今年以來,江蘇加快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聚力打造現代化鐵路强省,以鐵路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更好服務、引領、支撐全省高品質發展,跑出新時代鐵路建設發展的“加速度”。9月28日,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開工建設。當前,南沿江城際鐵路正在加速鋪軌,明年將實現通車;滬蘇湖、滬蘇嘉、滬蘇通二期等項目有序建設;通蘇嘉甬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相繼進入開工倒數計時階段。“軌道上的江蘇”建設正有力肩負“勇挑大樑”的鐵路擔當。
建功新時代,“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初步形成
2021年2月8日,連徐高鐵開通運營,首發列車G8305次高鐵從徐州東站開出,連徐之間1小時可達。至此,蘇北高鐵全面構成“鐵三角”,全省高鐵連環成網。
連徐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連雲港至烏魯木齊通道的最東段和最後通車段,建成通車後,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最長橫向通道全線貫通,形成全長3422公里的陸橋高速鐵路通道,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從“花果山”乘高鐵可直達“火焰山”。
據介紹,在“十一五”以前相當長一個時期,我省開通運營的鐵路主要是建設年代較早的國家幹線鐵路,以及一些標準等級相對較低的客貨混跑項目,如京滬鐵路、隴海鐵路、新長鐵路、寧啟鐵路等;從“十一五”期間到“十二五”前兩年,我省主要配合推進國家“四縱四橫”骨幹網的項目,先後開工建設了滬寧城際、京滬高鐵、寧杭客專、甯安城際等高速鐵路。2013年起,我省鐵路進入大建設、大發展時期,先後開工建設連鹽、通滬一期、青連、寧啟二期、連淮揚鎮、徐宿淮鹽等項目。進入“十三五”後,接連開工建設連徐、鹽通、南沿江城際和寧淮城際等項目。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鐵路建設工作,出臺一系列決策部署,要求把鐵路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
站在連徐高鐵通車的節點回望——
2016年5月15日,寧啟鐵路複綫電氣化改造工程完工,寧啟鐵路南京站至南通站開通動車組列車,最高時速200公里,把揚州、泰州、南通三市接入南京。
2018年12月26日,青鹽鐵路開通運營,改寫連雲港贛榆和鹽城響水、濱海、射陽等地不通火車的格局,結束了“除徐州外蘇中蘇北其他地區不通高鐵”的歷史,江蘇鐵路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
2019年1月,寧啟鐵路南通至啟東段通車,寧啟鐵路全線建成。2019年10月11日,寧啟鐵路開行南京和啟東間動車組列車。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高鐵、連淮高鐵開通運營。蘇北五市鐵路接入全國高鐵網,全面邁進高鐵時代,全省13個設區市實現了“市市通動車”。
2020年7月1日,滬蘇通公鐵長江大橋暨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揚州、泰州、南通蘇中三市實現與張家港、常熟、太倉及上海的直達。
2020年12月11日,連鎮鐵路淮鎮段開通運營,貫穿江蘇南北的“脊樑骨”全線拉通。蘇北地區實現與蘇南及上海的無縫銜接。蘇北大地全面併入全國高鐵網,實現南北通達。
2020年12月30日,鹽通高鐵正式通車。江蘇沿海大通道“缺失的重要一段”補齊,基本建成“三縱四橫”高鐵網,蘇中、蘇北地區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大大壓縮。
連徐高鐵通車後,與連淮揚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形成“鐵三角”,盤活了蘇北高鐵網,江蘇整體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更添實力。“高鐵經濟發展,區域內羣衆快速順暢出行,資源要素自由高效流通,既是吸引力,也是生產力。”業內人士表示,特別是蘇北蘇中地區接入全國高鐵網,使蘇北真正意義上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大力推動區域城市功能重組和都市間的競合發展,形成與覈心都市的同城效應,對加快蘇北地區脫貧攻堅、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發展,鐵路短板有效補强,覆蓋全省的高速鐵路網基本建成,高鐵幹線基本成環成網,“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初步形成,有力支撐了我省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前列。
北沿江、南沿江,“雙龍騰飛長江兩岸”
鐵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9月28日開工建設的北沿江高鐵江蘇段,作為國家沿江高鐵主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提升沿線都市區位競爭力、促進發展要素高效配寘、帶動經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與之一江之隔的南沿江城際鐵路已進入鋪軌和最後衝刺階段,將把蘇南地區聯結成為有機整體,和北沿江高鐵“齊頭並進”,更好地服務和帶動沿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滬渝蓉高鐵全長2000多公里,沿線經過成都、重慶、萬州、宜昌、荊門、武漢、合肥、南京、南通、上海等重點都市,連接了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是最具發展活力、最有發展潜力的區域,也是我國主要生態廊道。滬渝蓉沿江高鐵作為服務和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促進東中西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黃金運輸動脈,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骨幹生態工程,是國家“八縱八橫”沿江通道的客運主通路,是兼顧多重路網功能的高鐵路網“金腰帶”。
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項目正線運營長度553.8公里,其中新建線路519.0公里,總投資約1678億元,江蘇段新建線路長約364.8公里,工程投資約1164億元。北沿江高鐵是沿江高鐵通道的東段主通路(南沿江、滬蘇湖+商合杭也是沿江高鐵通道東段路徑之一),承擔沿江通道川渝鄂皖地區直通上海及與江北沿線旅客交流、中西部地區與華東地區旅客交流的重要功能,同時填補了我省長江北岸地區的高鐵空白,對促進蘇中地區與上海、南京的快速溝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上海至南通段又是京滬通道及沿海通道的組成元素,也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滬寧合、滬杭甬“Z”字形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北沿江高鐵可謂全省人民翹首以盼、千呼萬喚的一條高鐵。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預計2027年建成,其中啟東至上海段過江通道預計2029年建成,届時江蘇13個設區市將實現“市市通高鐵”。
——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骨幹設施,長三角輻射中西部內陸的重要支撐。北沿江高鐵東接上海,向西串聯合肥等長江中上游地區主要城市,保障揚州、泰州、南通等沿線都市與上海快速聯系,也可實現與川渝鄂皖地區快速直通,將沿長江地區經濟資源、生態資源、旅遊資源有機串聯起來,對於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推動沿線市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沿線地區面積26966平方公里,占全省1/4;常住人口2623.8萬人,占全省31%;GDP總值達40103.9億元,占全省34.4%。受長江天塹限制,江北地區雖與南京、上海等長三角覈心都市近在咫尺,但現有寧啟鐵路、滬蘇通鐵路受線路科技標準和跨江大橋瓶頸限制,車次較少、速度較低,難以實現沿線與上海、南京快速聯系,承接經濟輻射有限。北沿江高鐵的建設,標誌著泰州迎來“高鐵時代”,待時速350公里的北沿江高鐵建成運營,泰州到南京將縮至1小時以內,泰州到上海將從現在的2.5小時縮短為1小時左右。北沿江高鐵可使沿線地區借助土地要素成本、產業鏈和市場的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南京、上海地區的科技、人才進駐,可為本地經濟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保障。
——為沿線地區旅遊資源開發提供新動力。沿線地區依江臨海,內有京杭大運河,水網密集,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文化薈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和眾多的5A、4A級風景區等豐富旅遊資源。現時除南京外,現有交通設施對沿線旅遊資源支撐能力不强,遊客主要來源於周邊地區,吸引能力有限。北沿江高鐵可將沿線旅遊風景區串聯起來,通過便利的高鐵網將這些旅遊景區腹地拓展至其他省份,同時高鐵的可達性和舒適性、安全性,也為風景區吸引客流創造出有利條件,進而促進京杭運河文化、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沿海地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
9月起,南沿江城際鐵路進入全線鋪軌階段。
經過4年建設,南沿江鐵路即將從“紙上藍圖”變為“地上通途”。南沿江城際鐵路為設計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全長278公里,西起南京南站,途經蘇南五市下轄主要縣區節點,共設南京南、句容、金壇、武進、江陰、張家港、常熟和太倉站8座車站,從太倉接入上海。預計2023年8月具備開通條件。
“功能定位方面,南沿江城際鐵路是滬寧間第二條城際鐵路,主要承擔沿線城際客流,同時也是滬寧通道的輔助客運通道,承擔部分跨線通道客流。北沿江高鐵江蘇段是沿江通道和京滬通道的疊加區段,在全國鐵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總的來看,北沿江高鐵和南沿江城際鐵路兩條沿江大動脈時速350公里高標準鐵路,覆蓋了我省鐵路設施相對薄弱的長江沿岸地區,並與滬寧城際鐵路三條東西向的高速鐵路構成環路,將有力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快速溝通,促進區域空間佈局優化,促進要素資源科學配寘,有力帶動沿江地區產業合作和經濟聯系,推進揚子江城市群融合聯動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於策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於全面建設“强富美高”新江蘇具有重要意義。
滬蘇嘉、滬蘇湖、滬蘇通,織密多層次軌道網
7月13日,作為2022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暨首届示範區全連結大會的重要環節——滬蘇嘉城際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以鐵路為主骨架,織密多層次軌交網,高品質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前,和滬蘇嘉鐵路同步加快推進的滬蘇通鐵路二期、滬蘇湖鐵路、寧淮城際鐵路正在爭分奪秒建設。
滬蘇嘉城際鐵路東起上海虹橋商務區,南至浙江嘉興市區,西至蘇州市吳江區。全線由上海示範區線(上海段)、水鄉旅遊線(江蘇段)、嘉善至西塘線和嘉興至楓南線(浙江段)共同組成,三線在水鄉客廳站交會,線路全長170公里,總投資約940億元,設計時速160公里,建設工期6年。線路串聯示範區虹橋商務區動力核、青浦新城、環澱山湖創新核、西岑科創中心、水鄉客廳、祥符蕩創新綠穀、吳江高鐵科創新城等覈心功能區,兼顧沿線地區出行服務,填補跨區域軌道服務薄弱區。
“項目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對外溝通的骨幹線路和密切聯繫滬蘇浙兩省一市的重要紐帶,對於加快構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支撐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溝通沿線城鎮組團、推動地區融合發展意義特別。”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吳江直接乘車到青浦,不必再繞道虹橋樞紐,示範區相鄰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至虹橋樞紐45分鐘可達,進一步增強上海、蘇州、嘉興1小時生活圈活力,實現交通出行的“同城化”。
滬蘇通鐵路連接上海與南通,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上海、江蘇城際旅客交流為主,兼顧貨物運輸和中長途旅客交流的鐵路通道,設計時速200公里。2020年7月滬蘇通鐵路一期工程開通運營。時隔兩年,滬蘇通鐵路二期(太倉至四團段)全線開工建設。
滬蘇湖鐵路即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鐵路,是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中的骨幹線路,設上海虹橋站、松江南站、練塘站、汾湖站、盛澤站、南潯站、湖州東站、湖州站,設計時速350公里,於2020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具備開通條件。滬蘇湖鐵路建成後,將成為連通上海、蘇州、湖州等長三角重點都市的重要鐵路運輸通道,與滬杭高鐵、寧杭高鐵、湖杭高鐵相連,共同構築起長三角覈心區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網絡。不僅可以分擔滬寧、滬杭通道的交通壓力,又極大地方便了溧水、溧陽、宜興等都市與上海之間的出行往來。
寧淮城際鐵路起自南京,終至淮安,設南京北、六合、天長、金湖、洪澤、淮安東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里,江蘇境內長約156公里,隨著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開工,寧淮城際將進一步加快建設速度。
當前,鐵路客運快速化、同城化、多樣化特徵日益凸顯,以高鐵、城際鐵路為主體的高快速出行需求持續增長。“滬蘇嘉、滬蘇湖、滬蘇通等鐵路全部建成後,將與區域內國鐵幹線、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網絡層次中的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實現貫通或者換乘銜接,實現網路化運營服務,有利於促進區域四網融合,滿足出行需求的多樣性。”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說。
通蘇嘉甬、鹽泰錫常宜,前期工作再提速
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開工後,兩條“南北”縱向佈局、將對“軌道上的長三角”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鐵路呼之欲出——通蘇嘉甬鐵路可研報告7月取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初步設計已由國鐵集團鑒定中心9月初完成了鑒修審查;前置要件已辦理完成,施工圖設計及先行用地手續同步推進。鹽泰錫常宜鐵路可研報告已取得國鐵集團鑒定中心諮詢報告,為儘早實現開工建設,正在分段推進前期工作。
通蘇嘉甬鐵路位於江蘇省和浙江省境內,北起南通市南通西站,與鹽通鐵路正線貫通,向南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經過蘇州市、嘉興市後跨杭州灣進入寧波市。全線正線運營長度約31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通蘇嘉甬鐵路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之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骨幹線路。
通蘇嘉甬鐵路將從根本上消除區域城際交通南北縱向供給體系短板、實現長三角南北兩翼客運快速化。“通蘇嘉甬鐵路串起的南北鐵路網,大大縮短寧波至上海、蘇州、北京等地的時空距離。”省鐵路辦工作人員說,同時,南沿江城際鐵路、滬蘇湖鐵路、滬蘇嘉鐵路、通蘇嘉甬鐵路建成後,蘇州基本形成“豐”字形幹線鐵路網格局,實現都市能級提升。對南通而言,通蘇嘉甬鐵路將幫助其進一步融入長江以南。
作為江蘇又一條南北向的高速鐵路大通道,鹽泰錫常宜鐵路正線全長311公里,位於江蘇南北向中軸線上,主要經過鹽城、泰州、無錫、常州、宜興等都市,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重要建設項目,也是貫通蘇北、蘇中、蘇南的重要區域幹線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過江段時速250公里。
“線路北承青鹽、徐宿淮鹽鐵路,中聯北沿江高鐵、南沿江鐵路、滬寧城際,南接寧杭高鐵,形成縱貫魯東南、蘇北、蘇中、蘇南及浙江地區的快速客運通道。”省鐵路辦工作人員介紹,這條鐵路是將蘇中、蘇北、蘇南不同都市納入“2小時快速交通圈”和接軌上海、融入蘇南、連通杭州灣的重要通道,對省內一體化、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都特別重要。
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人員介紹,鐵路長週期的項目建設不僅帶來大規模用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還帶動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等關聯產業發展,對促進地區經濟穩定及增長具有積極意義。
“以鐵路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服務、引領、支撐全省高品質發展。”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完成投資預計要超過3000億元,項目多,體量大。
到2025年,江蘇鐵路發展將實現以下目標——
基礎路網。鐵路網絡持續完善,支撐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更加扎實。新增鐵路里程約1000公里,總里程達到5200公里。高速鐵路里程約3000公里,覆蓋所有設區市和90%左右縣(市)。城市群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運營和在建里程約1000公里。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鐵路專用線全覆蓋,重點港區鐵路進港率70%左右。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000公里。建設客貨運樞紐20個以上。
運輸服務。客貨運全程服務效率更高,助力城市群一體發展的條件不斷改善。省會南京與國家主要城市群4-6小時通達,與長三角中心都市1小時通達,與各設區市1.5小時通達;基本實現各設區市間2小時通達,與長三角中心區都市3小時通達;寧鎮揚、蘇錫常、滬蘇通、徐連淮形成1小時交通圈。鐵路貨運體系基本形成,高鐵物流起步發展,中歐班列持續發力,年開行量超過2200列,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
到2035年,全面建成“軌道上的江蘇”,基本實現縣(市)高鐵通達,建成對外高效聯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樞紐銜接順暢的現代化鐵路網,形成“4321交通圈”(南京至國家主要城市群4小時通達、周邊城市群3小時通達,各設區市之間2小時通達,都市圈1小時通勤)和“123快貨物流圈”(全國1000公里以內1日達、2000公里以內2日達、2000公里以上3日達)。
强支撐,鐵路“主幹”顯擔當
當前,鐵路部門密切關注車票預售變化情况,利用客運大資料分析旅客出行規律,精准實施“一日一圖”“一線一策”開行策略,靈活科學調配運力,及時採取恢復、重聯、增開等措施,最大限度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助力江蘇經濟快速復蘇。
現時,全省每天開行列車1450趟左右,動車占比85%左右,各市都有動車直達北京。疫情影響下,江蘇鐵路客貨發送量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總量最大、增量最多、增速最快。
10月1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施第四季度列車運行圖。其中,鐵路南京站計畫開行圖定旅客列車506.5對,其中,日常線478.5對,週末線13對,高峰線15對。鐵路服務羣衆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為穩住經濟大盤、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運輸服務保障。
今年以來,全省完成鐵路貨運量穩中有增。
鐵路貨運綠色低碳,具有運輸價格、運輸效率的雙重穩定性。鐵路部門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加快運輸結構調整,精准對接有關領域和行業需求,保障產業鏈、供應鏈不掉線、不斷檔,為經濟社會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疫情期間,數列滿載著生鮮農副產品、抗疫物資的火車從鹽城等地飛馳奔向上海。“江蘇通過鐵路發出的馳援上海抗疫的民生物資,充分體現了鐵路系統和鹽城方面的溫度和速度。”鐵路南京貨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存在出運困難、成本推高、集疏運體系節點堵塞等問題,太倉正和鐵路裝運公司利用滬蘇通鐵路線臨時釋放的貨運窗口期,連續嘗試“一天二進二出”貨運班列,徐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將一部分原有鐵路發往上海的大櫃改為水路轉運太倉,開展九江萍鋼鐵幹熄焦水聯運業務,進一步保障了生產供給。
6月7日,無錫家電品牌“小天鹅”首次“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中歐班列“江蘇號”無錫班列整列試開行,貨車途經徐州站駛向俄羅斯莫斯科。以前“小天鹅”產品八成通過上海港海運出口,如今在家門口坐上中歐班列,可以較大節約時效成本,增强產品競爭力。繼“小天鹅”加班車開通後,我省繼續開發一批“通江達海”的精品線路,讓“江蘇造”產品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省鐵路辦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克服疫情反復、計畫緊張、口岸擁堵等實際困難,全力推進中歐班列穩定運行。截至9月14日,江蘇中歐班列2022年累計開行1380列,同比增長21.7%,為穩外貿穩外資和促進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進一步服務全省經濟發展,提升國際物流保障能力,據介紹,今年,南京已經開行LG加班車8列,徐州開行徐工機械加班車28列。充分發揮中老線路南向通道的先發優勢,將班列服務延伸到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地區,已服務包括中糧集團、蘇美達集團、省海企集團、江蘇舜天等在內的多家部省屬企業,累計運送貨物近2.3億元。
下階段,江蘇中歐班列將深入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進一步完善通道和線路佈局,不斷加強境外攬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海外倉佈局,持續推進中歐(亞)班列提質增效,為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譜寫“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鐵路專支線,提升運輸結構調整品質和“雙迴圈”能級
近年來,江蘇全面落實關於加快鐵路專(支)線建設的要求,著力解决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問題,努力推動鐵路專支線與重要港口、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的高效聯通,探索冷鏈運輸、高鐵快運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强對重點企業大宗物資轉向鐵路運輸的政策支持和行業引導。
現時,全省沿海沿江沿河港口中,連雲港港、南京港、鎮江港、南通港、鹽城港、太倉港、徐州內河港等均已建設疏港鐵路直接連通港口。
自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專用鐵路線開通後,實現鐵路、公路、內河、海港、廊道等多式聯運管道集聚,進一步暢通了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更為便捷的出海功能。
近日,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貨場,一列滿載貨物的列車啟程發往寧波市。太倉港疏港鐵路基本實現鐵路運輸和碼頭航線資源無縫連接,去年底開通運營後,服務網點覆蓋30餘個網站,貨運物流穩步增長。
與此同時,南通洋口港至呂四、南通港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鹽城大豐港等一批鐵路專支線正在加快建設。
10月10日,南通洋口港至呂四港鐵路(洋呂鐵路)1標上跨通呂運河112米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到位,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鐵上海設計院洋呂鐵路橋樑專業負責人柴永飛介紹,洋呂鐵路聯絡線工程是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全長約85千米。中鐵二十四局洋呂鐵路項目總工程師張殿貴介紹,洋呂鐵路聯絡線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南通既有鐵路閉環運營,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提質增效高品質發展。
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認為,無論從企業成本、生態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哪個角度來看,鐵水聯運都為其提供了更新、更高效的選擇。
“鐵路運輸綠色低碳,進一步以貨運促發展,江蘇爭取到‘十四五’末實現沿江沿海重點港口鐵路專支線全通達。”省鐵路辦工作人員表示,今年要重點做好南京龍潭港區、蘇州太倉港區鐵路支線運營工作,積極打造鐵水、公鐵、江海河精品多式聯運線路,新增10條以上穩定運行示範線路。圍繞支持徐州建設淮海國際陸港,加快建設徐州國家級鐵路物流中心、銅山貨場擴能改造工程和大許南高鐵快運物流基地。中歐班列開行量力爭保持在1900列以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