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石梯田”

河北 48℃ 0
摘要:“石堰梯田修建就地取材,用太行山上的石頭築起堰,修整後的土地能有效保持土壤,維繫農田水分。”今年5月20日,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被列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負責管理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郭甜肖馬寧張琳

在巍巍太行山深處,隱藏著一處規模宏大、氣勢壯美的旱地梯田。

9月30日,記者沿著太行山高速公路一路向南,來到位於涉縣王金莊一帶的旱作石堰梯田。

“石堰,就是石頭壘起的梯田田埂。”涉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賈和田言簡意賅地解釋,“這裡氣候乾旱,自然環境惡劣,石堰梯田為陡坡種田創造了條件。”

涉縣旱作石堰梯田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700多年來,村民們接續做著同一件事:築石、壘堰、填土,在石頭山上造出一塊又一塊梯田,人和梯田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

“石堰梯田修建就地取材,用太行山上的石頭築起堰,修整後的土地能有效保持土壤,維繫農田水分。”賈和田說,村民們還在石堰邊沿種植花椒樹,花椒樹根系的延伸與盤繞,增强了石堰的穩定性,還能够蓄土保墒、减少水土流失,“收穫的花椒還新增了村民收入。”

當然,石堰梯田的出產還有穀子、玉米、大豆等。涉縣旱作梯田系統見證了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發展,在太行山區乃至中國北方留下了深厚的文明印記,並走向世界。今年5月20日,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被列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負責管理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與梯田一起代代傳承下來的,是這裡特有的種子。2019年,在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相關組織的支持下,涉縣農業農村局指導涉縣旱作梯田保護與利用協會對王金莊傳統作物品種進行了普查、收集、整理,並歸檔建立了我省首家農民“種子銀行”。

涉縣旱作梯田的傳統農業品種十分豐富,僅王金莊村就保留農業物種26科57屬77種,包括171個傳統農家品種,不少老品種種植年數在30年以上。有了“種子銀行”,就不擔心那些老品種失傳了。

“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不是要求保持過去的狀態,而是要重視遺產中的農業物種資源功能,以及重要的農業種植經驗和科技。”涉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王海飛說。

走近梯田,田裡飽滿的穀穗壓彎了腰,石堰邊上青褐色的豆莢掛在枝頭格外好看。一頭頭小毛驢馱著裝袋穀穗,沿著窄窄的山道走來,蹄聲嗒嗒,往山溝裏的場院而去。在王金莊,驢是一個“要角”,攀高走低,馱物載人,都離不開它。

如今,隨著太行山高速的建成通車,昔日藏在深山的梯田,也搭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這裡。

秋意漸濃,糧果飄香,層層梯田有如條條“金帶”,纏繞於山腰,又是一個豐收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