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公主嶺市:築牢“壓艙石”增强豐收底氣

吉林 53℃ 0
摘要:秋分已過,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村裏散發著成熟的味道。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村種糧大戶李振軍介紹,今年他們合作社大豆種植面積80多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40公頃。

秋分已過,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村裏散發著成熟的味道。沿著鄉村棧道一路前行,兩側鮮花盛開、農作物初現飽滿。站在高處觀景點放眼望去,碧空下220公頃玉米、大豆一覽無遺;糧田、魚、鴨和諧共生,被風吹起的層層綠浪讓人心曠神怡……

“春天時出苗很齊,玉米長勢一直很好。”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村種糧大戶李振軍介紹,今年他們合作社大豆種植面積80多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40公頃。

田間地頭,玉米根旁的土壤裏夾雜著碎秸稈。過去幾年,李振軍採取了秸稈翻壓還田、玉米和大豆輪作等多項黑土地保護措施。“能保水保墒,新增土壤有機質,有助於玉米穩產增產。”李振軍說。

2015年,公主嶺市成為東北最早實施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的地區。多年來,全市積極落實黑土地保護、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累計實施180萬畝,其中,秸稈深翻還田達76.9萬畝。通過項目實施,使項目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3.2%,耕層厚度平均新增10cm,形成了公主嶺市秸稈粉碎翻壓還田綜合配套黑土地保護科技模式,此項科技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列為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模式之一。如今,黑土地保護效果逐漸顯現。李振軍說:“現在化肥比過去少用20%,玉米仍能比過去增產10%,玉米抗灾能力也增强了。周邊村屯農民都開始應用這些新技術,糧食產量更穩了。”

放眼嶺城田間,碧浪隨風起伏,玉米長勢喜人,田野上鋪展著豐收的圖景。農業生產更加高質高效的背後,是全市對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田間工作已由現代化農機工作替代;無須走進田間獲取作物生長資訊,通過物聯網監測便可全方位掌控……來到劉房子街道的現代農業技術示範園區,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玉米產業還可以這樣發展?統一育苗、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這裡集合了中科院、吉林省農科院等20多家科研單位的試驗田,集中進行優質玉米品種展示和保護性耕作等綠色、先進農業技術示範。

這幾年,公主嶺市全面實現測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綠色增產科技全覆蓋,在重點區域落實黑土地保護等項目。一系列現代農業技術應用,推進了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促進糧食產量穩步提升。“2021年,全市糧食產量53.56億斤,同比增長6.97%,平均畝產1164.1斤,位居全省第一。今年雨水充沛,糧食作物長勢良好,可再獲豐收。”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屹巍說。

從過去種糧靠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到如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成批湧現,帶動農戶抱團種糧,豐收變增收。特別是今年以來,公主嶺市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糧食種植面積達460.1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落實3000畝現代農業技術示範園、26萬畝綠色高質高效基地和1000畝農業農村部玉米籽粒機收示範基地建設。通過科研的新技術,育種新技術,不斷推出玉米新品種和高粱新品種。

同時,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種子研發中心、種子加工及倉儲中心等設施正在加緊建設,很快這裡就將聚集數十家育種科研院所及企業。未來,將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水稻、大豆等新品種源源不斷從公主嶺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應用。

循著豐收的鼓點,嶺城的父老鄉親們正共亯迎豐收、曬豐收、慶豐收的美好時刻。

從嶺城大地湧動的熱潮,讓人看到了豐收的美好圖景;從種糧大戶喜悅的笑臉,讓人感受到了百姓的幸福憧憬;從農業管理的堅定話語中,讓人聽見了穩糧增產的堅定信心……

秋收時節,深入嶺城大地的田間地頭,走過一片片玉米千畝示範區,每每踏上田坎,時刻都能體會到嶺城大地抖擻的精氣神。

澇能排、旱能灌,望天田變身高產田。這裡有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大力實施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成為公主嶺市穩糧增產的重要保證。

設備新、科技强,機械化工作增效率。不斷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助推著農業高品質發展,不斷地回饋著公主嶺市老百姓和科技部門的共同期待。(王煥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