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任溶溶逝世留下滿紙笑意和不老童話

上海 79℃ 0
摘要:昨晨,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譯家任溶溶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在任溶溶看來,兒童文學翻譯有一個特點,就是讀者對象十分明確,是孩子。任溶溶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作品之一《沒頭腦和不高興》,他只花了半個小時創作。

  記者 施晨露

  他是“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他翻譯了《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等世界兒童文學經典,總字數逾千萬。他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先驅者”。昨晨,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譯家任溶溶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1923年5月19日出生在上海。1942年,任溶溶發表第一部翻譯作品。文學翻譯生涯的80年中,他翻譯過伊索、科洛迪、安徒生、普希金、馬爾夏克等作家的作品,《木偶奇遇記》《假話國曆險記》《長襪子皮皮》等經典經他譯介後為中國小讀者所熟知。任溶溶從事兒童文學創作70年,20世紀50年代發表了廣受讀者歡迎的《沒頭腦和不高興》《一個天才的雜技演員》等作品。去年4月,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任溶溶譯文集》(全二十卷)。

  任溶溶曾說:“我翻譯許多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只希望我國小朋友能讀到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只希望我國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樂,享受好的藝術作品。”任溶溶譯過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他覺得“最有成就的是翻譯兒童詩”,後來自己創作兒童詩,也是“長期翻譯外國兒童文學,學到了不少東西,入了門的結果”。

  在任溶溶看來,兒童文學翻譯有一個特點,就是讀者對象十分明確,是孩子。兒童文學作品是給兒童看的,文字自然淺顯,不過也有它的難譯之處,就是作者為了吸引或逗小朋友,常常玩些花樣,最多的就是玩文字遊戲。任溶溶說,給兒童看的書不比給大人看的書,不能靠加注解來解决問題,所以只能把外文的文字遊戲設法按原意變成中文的文字遊戲,使小讀者從譯文中得到外國孩子從原作中得到的同樣的樂趣。

  任溶溶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作品之一《沒頭腦和不高興》,他只花了半個小時創作。當時在出版社擔任編輯的任溶溶,經常要去少年宮給小朋友們講故事。他本來講的都是翻譯過來的外國兒童故事,講著講著,自己腦子裏也開始形成一些兒童故事。1956年1月,《少年文藝》編輯向任溶溶約稿。任溶溶來到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館,要來一杯咖啡,鋪開稿紙,奮筆疾書。他曾回憶:“角色都從生活中來,自己就是那個‘沒頭腦’,常常糊裡糊塗的。‘不高興’嘛,我的孩子有點倔脾氣,叫他做什麼,他就會說:‘不高興!不高興!’有一次,在少年宮和小朋友待在一起的時候,這個故事竟然自己就跑出來了。小朋友們特別喜歡,後來出版社也聽說了,他們就讓我寫下來,我在咖啡館裏半個鐘頭不到就寫出來了。”

  作家、詩人高洪波說:“任溶溶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不老的童話,他用自己的生理年齡證明兒童文學工作者社會年齡和心理年齡,乃至事業年齡擁有兩個非凡的字——年輕。”

  兒童文學作家張弘回憶:“任老曾說,童年的主旋律是快樂,人生的主旋律也應該是快樂。他的一輩子譜寫著快樂的主旋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