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圍牆,中山公園真正近在咫尺

上海 44℃ 0
摘要:王曄菲介紹,此次中山公園開放,長寧區綠化局等部門與華陽路街道、周邊居民區召開了多場協調會,並從人民建議徵集中挖掘了不少“金點子”。

  記者舒抒

  今天,中山公園整體開放及品質提升工程完成,公園北側高聳的圍牆徹底打開,原本在園中“深藏不露”的華東地區最大懸鈴木也露出真容。今年78歲的林密家住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萬凱社區,與蘇州河、中山公園近在咫尺,他說:“以前想看這棵百年古樹,要走到公園裡面,還有高大的圍欄遮擋,現在公園內外的人都能隨時看到,太好了!”

  一覽160年古樹景觀

  此次中山公園開放及品質提升,涉及萬航渡路沿線約700米長的空間更新和公園開放,施工面積達1.63萬平方米,包含三個重要節點。

  其中,西段公園3號門圍繞百年古梧桐樹打造“梧桐廣場”,打開圍牆、重塑公園入口;東段公園2號門打造“華陽廣場”,遷移公車20路始發站,並打造新景觀“種子池”;公園2號門與3號門之間,原先的人行道改為非機動車道,同時拓寬機動車道,徹底改變萬航渡路原先“車易堵、人難行”的狀況。

  去年,推進蘇州河華政段景觀提升時,如何保護蘇州河畔一棵樹齡120餘年的古銀杏樹,為專業部門積累了寶貴經驗。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王曄菲介紹,位於中山公園西北角、被稱為“獨木傲霜”的這棵古梧桐,樹齡約160年,古樹及一旁的銅頂,此前並不為廣大遊人所知。此次,隨著公園圍牆打開,遷移周邊的管理用房,使得這片特色景觀能一覽無餘。古樹與銅頂之間還新設了報廊、石凳等都市傢俱。

  體驗花園車站意境

  不久前,長寧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中山公園2號門的新建廣場征名,最終廣大市民和網友票選出了“華陽廣場”這個承載著深厚區域印迹的名字。中山公園此次改造,通過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徵詢各方建議,公園與人民、公園與都市均實現了有機融合。

  今年2月以來,記者參與的多場中山公園提升工程現場會上,20路公車網站的保留與否被多次討論。最終,通過向周邊居民、公車乘客徵求意見,市民對保留20路車站的意願非常强烈。囙此,雖然實際施工中要克服公車電纜限制、公車管理用房需求等多重困難,20路網站還是被完整保留在公園2號門附近,經過略微遷移,讓市民遊客在等車、上下車的過程中,都能感受“花園車站”融入百年公園的美好意境。

  改變的不只20路車站,更有公園沿線700米長的萬航渡路。長寧區建管委交通科負責人陳慧介紹,此前萬航渡路的華陽路—凱旋路路段最窄處只有5.6米寬,沿線人行道平均寬度也只有1米多。此次改造,中山公園沿萬航渡路一側的都市介面全面打開,原先1米多寬的人行道變為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則拓寬至最窄7米、最寬12.6米,人行道併入公園內,人們可以直接在樹蔭茂密的公園中穿行,體驗“公園都市”的愜意與從容。“不要小看這1米多的變化,當中傾注了大量架空線入地合杆工程建設,還有周邊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尤其萬凱社區因緊鄰中山公園,此次改造需要將社區的圍牆退讓近2米,一開始居民並不接納該方案。經過街道、居委和建設方的多次溝通,在公園改造的同時對社區的門衛室、垃圾房和周邊環境同步進行優化提升,讓居民看到了家門口實實在在的改變,最終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實現了公園與居民社區的融合。

  打造慢行示範道路

  蘇州河景觀步道開放後,買水、找廁所、找地方坐,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王曄菲介紹,此次中山公園開放,長寧區綠化局等部門與華陽路街道、周邊居民區召開了多場協調會,並從人民建議徵集中挖掘了不少“金點子”。“2號門與3號門之間改造了公廁,配有母嬰設施和第三衛生間,新增了兒童友好功能,這些都是市民集中反映的訴求。”

  提升後的中山公園還“少”了一個元素:臺階。新改造的公園入口不僅都是平地或緩坡,地面的“彈格路”也經過打磨,方便老人、小孩通行,打造適合全年齡段的慢行示範道路。

  眼下,正在施工中的蘇州河萬航渡路遊船碼頭,預計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沿岸景觀步道將從1米拓寬至3米,未來人們可以從水上、陸上飽覽蘇州河、華政校園和中山公園的美景。據悉,下一步,長寧區將打造貫通中山公園、蘇州河的慢行系統,今後市民在中山公園不僅可以東西橫向暢行,體驗蘇河貫通的都市軸線休閒空間,還可以南北縱向穿越,感受愚園路、武夷路等長寧“美麗街區”的別樣魅力。

标签: 中山公園 圍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