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個高溫日,都市運行如何“挑戰極限”截至8月23日,已成為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二多

上海 39℃ 0
摘要: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已經歷49個高溫日,為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二多,距離“史上最多”1934年的55個高溫日,並不遙遠。極端氣候對都市的運行管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

上海今夏已經歷49個高溫日。高溫天裏,外灘遊客稀少.jpeg

  上海今夏已經歷49個高溫日。高溫天裏,外灘遊客稀少。記者賴鑫琳攝

  記者陳璽撼束涵王力

  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已經歷49個高溫日(日最高溫不低於35℃),為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二多,距離“史上最多”1934年的55個高溫日,並不遙遠。

  極端氣候對都市的運行管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港口和內河航道的水位、船舶的靠泊及航行是否受影響?水產、蔬菜、水果等地產農產品如何保障生產供應?都市景觀綠化如何解决高溫暴曬導致的失水、乾枯等問題?針對市民關切的問題,記者進行走訪調查。

  航運

  上海港輸送量穩定

  連日高溫,長江流域遭遇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乾旱,許多湖泊進入枯水期。這讓不少人擔憂,高溫天氣是否會影響長江黃金水道的水位、航道的船舶流量,進而影響物流供應鏈的穩定。

  不過,資料顯示,現時航運業並未受到明顯影響。8月17日至8月23日,長江口日均進出船舶567艘次,其中大型船舶184艘次,船舶數量和通航秩序與往常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近期,上海港日均輸送量約十二三萬標準箱,未出現大波動。

  水位方面,上海海事測繪中心的資料顯示,黃浦江閘港以下河段、長江楊林口以下河段平均水位與往年相比並無明顯變化,不影響上海港正常通航。上海海事測繪中心水文資料預報組組長王晶晶告訴記者,今年8月以來,長江流域受罕見高溫乾旱天氣影響,中上游水位持續走低,但上海位居長江口區域,河口地區的水位主要受海洋潮汐及臺風等劇烈天氣變化影響,高溫乾旱對河口水位的影響並不大。

  業內人士表示,長江流域水系干支交錯、四通八達,上游乾旱並不意味著下游水位就會下降。往來上海的船舶,一般是能開到海裡的大船,特別是集裝箱船,都是從港到港。囙此,長江中上游水位持續走低,現時對上海航運業影響不大。

  蔬菜

  調整種植耐熱新品

  高溫天對“國慶稻”產生一定影響。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預計今年“國慶稻”產量會下降5%至10%。不過,本市“國慶稻”面積為3.2萬畝,占比不高,中晚期水稻才是種植主力,預計本次高溫熱害對其影響不大。

  針對蔬菜生產淡季,上海近兩年大力開展以葉菜為主的蔬菜新優品種選育和示範推廣,已推出多個適合夏季栽培的新品種,比如“上海青”的新品種“豔青”,具有耐熱性强、抽薹晚等特點。在金開(上海)蔬菜生產基地大棚內,7月中旬栽種的豔青通過合理降溫、灌溉、追肥,品相和品質並未受影響,熬過極端高溫天氣,現時已達上市標準。

  在上海春昌蔬果專業合作社大棚裏,雞毛菜、小青菜、杭白菜等相對耐高溫品種正茁壯成長。合作社負責人趙世豪說,“夏淡”期間,為降低高溫天氣影響,一般會减少種植面積,進行土壤保育和休耕等,為夏後種植做準備,同時換茬種植耐高溫品種。

  位於浦東的上海鶴豐生態農莊內,今年的桃子個頭不及往年,但甜度喜人。農莊負責人仇明惠表示,高溫天氣下,該膨果的時候沒有充足的水分去支撐桃子“長個頭”。好在個小卻味美,鶴豐農莊今年的桃子依然好賣。

  水產

  維持水質適時降溫

  水裏的魚同樣經受烈日考驗。位於江蘇大豐的上海農場光明漁業有限公司,擁有6萬多畝養殖水面,以鮰魚為主打產品,日上市量達18萬斤至20萬斤,其中一半供給上海。

  當地近期的高溫大多在37℃至39℃,突破了魚類的舒適區。“一旦水溫超過32℃,魚類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變差,影響生長速度。並且,極端高溫會讓它們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影響肝膽消化,出現亞健康狀態。”光明漁業技術總監王中清說,高溫天也會使藻類生長加速,導致水質變差,影響魚類生長。

  為盡可能降低環境變動帶來的影響,工作人員對飼料投喂進行調整,包括减少頻次,以及選擇水溫相對低的時段進行投喂。同時,跟踪魚塘的水體情况,適時加入溫度更低的外源水降溫。王中清說,最近有地區出現螃蟹被曬死的情况,這是因為蟹塘水淺。螃蟹在水草上脫殼,遇到太陽暴曬容易死亡。而魚塘的水較深,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讓養殖戶煩惱的還有損耗率。高溫天,活魚不耐捕撈和運輸,長途運輸很容易折損。一些塘口近期選擇暫停銷售,等降溫後再重啓,但光明漁業作為都市保供的一部分,沒有停止過市場供應。

  綠化

  精選品種科學補水

  “持續高溫和暴曬對綠化養護是很大的挑戰。”徐匯區綠化管理中心綠地管理科科長曾俊表示,儘管採取了眾多精細化養護措施,但區內部分主要道路的景觀綠化還是出現葉片曬斑、焦邊、枯落等問題。

  上海中心城區的道路景觀綠化,大多是在今年4月至6月更新和養護的。此前,受疫情影響,大多數區域的綠化養護工作一度停滯。“數個月前就種下的景觀綠化能撐過連續高溫,其中一部分現時還能有些觀賞效果,已經不容易了。”曾俊說,這背後其實藏著不少學問。

  首先是植物品種,應對近年來日益頻繁的高溫日等極端天氣,各區綠化市容部門已習慣未雨綢繆,在挑選景觀綠化植物時,優先考慮景觀效果和抗逆性兼備的品種。

  現時,上海多處景觀綠化還使用了自動噴灌及“霧森”系統。一旦插入土中的監測器“察覺”到溫度過高、濕度過低,噴灌系統就自動打開,給附近的植物淋一場“及時雨”,使溫度或濕度達到一定標準值。如果溫度、濕度沒有大起大落,該系統則會按照設定的時間開啟常規補水模式,即每天7時至10時、15時至17時。這降低了養護工人在白天的勞動強度,他們調整工作時間後,每天淩晨和晚間再對景觀綠化進行包括補水、摘除枯葉等日常養護。

  今年7月,上海綠化管理部門就已向各區下發綠化景觀保障工作提示,提早應對持續高溫造成的負面影響。相關責任方要根據科技要求,製定合理的養護措施,做好高架橋柱綠化、高架沿口綠化、屋頂綠化、容器綠化和懸掛花球等特殊位置綠化的養護工作。對不耐高溫的植物,應採取搭建遮陽網、增設噴淋等措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