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全方位、立體式對口支援西藏攜手發展啟新篇茉莉格桑共芬芳

江苏 52℃ 0
摘要:8月11日深夜,由西藏航空執飛的首架援藏防疫醫療包機,搭載著由江蘇68家醫療機構、2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伍抵達拉薩貢嘎機場。短短幾個小時的休整後,隊員們便火速前往各個核酸檢測點,開啟守望相助的戰“疫”新篇。一場跨越山河的星夜馳援,一輪兩地攜手共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再一次印證著“蘇拉一家親”的深厚情誼。1994年,江蘇建立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工作機制,至今已有二十八載。

8月11日深夜,由西藏航空執飛的首架援藏防疫醫療包機,搭載著由江蘇68家醫療機構、2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伍抵達拉薩貢嘎機場。短短幾個小時的休整後,隊員們便火速前往各個核酸檢測點,開啟守望相助的戰“疫”新篇。

一場跨越山河的星夜馳援,一輪兩地攜手共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再一次印證著“蘇拉一家親”的深厚情誼。1994年,江蘇建立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工作機制,至今已有二十八載。近年來,江蘇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發力產業援建、民生幫扶、智力援助、文化交融,一批批江蘇援藏幹部人才紮根“世界屋脊”,在推動拉薩實現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征程中,書寫走在全國前列、富有江蘇特點的絢麗篇章。

產業為重,啟動發展新動能

7月,正值拉薩墨竹工卡縣油菜花盛放,黃燦燦的油菜田與翠綠的山巒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高原畫卷。

2019年,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的到來,為這片沃土賦予新的希望,將美麗風景變成美好前景。“剛來時榨油廠生存艱難,一來缺資金收購小油菜籽,二來榨的油也不知賣給誰。”工作組成員、墨竹工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求超說。幾番調研瞭解後,工作組就地成立小菜籽油特色產業援藏“小組團”,從訂單種植、統一收購到生產加工,再到油菜花旅遊,製定了“一攬子”實施方案。

眼下,全縣小油菜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帶動4000餘戶種植戶實現增收。站在榨油廠內,聞著濃濃油香,縣淨土公司負責人索朗加措幸福感滿滿地說:“過去兩年,墨竹小菜籽油累計訂單金額超過1200萬元,榨油成了全縣效益最好的鄉村振興產業。”

林周縣格桑塘現代農牧產業示範園、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產業園、達孜丹陽眼鏡城項目、曲水曲泰紅芯種業公司……一個個重點招商項目落地生根,一批批產業項目次第開花,江蘇產業援建變單向“輸血”為聯手“造血”,幫助受援地蹚出“從有到優、從優到强”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徑。

“牢記‘中央所托’,聚焦‘拉薩所需’,竭盡‘江蘇所能’,打造產業援藏金字招牌,全力助推拉薩高品質發展。”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靜介紹,通過“小組團”援藏、完善園區配套功能、提升招商引資質效的“組合拳”,2019年以來江蘇招引71個產業項目落地,實際到比特資金38.45億元。

如今,曲水縣才納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是引領當地淨土健康產業發展的“頭雁”;林周縣犛牛繁育養殖已形成規模,孕育出西藏自治區首個現代化、綜合性農牧示範園區;墨竹工卡縣的小菜籽油遠近聞名,成為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生力軍”;達孜縣洋河朗熱酒村、達孜丹陽眼鏡城等項目為當地帶來大產業與優生活……累累碩果,浸潤著江蘇援助的點滴汗水。

民生為本,托起鄉村振興夢

在拉薩,第一條雙向四車道的快速通道名為“江蘇路”,品質優良、路面寬闊;唯一一所市直幼儿園拉薩市江蘇實驗幼稚園,教育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唯一一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在江蘇幫扶下走出困境,如今功能科室完備,醫療質量日益提升……“日光城”拉薩,“江蘇印記”已深深鐫刻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盛夏的高原,白雲悠悠,水草豐茂。在拉薩河畔曲水縣達嘎鎮的三有村,一眼望去,兩層藏式樓房兩戶相連,每戶門前都帶有獨立小庭院,院外苗圃裏種著綠植。2016年,這個村落在短短3個月時間裏建成,並被命名為三有村,寓意“有住房”“有產業”“有健康”,這也是西藏建成的首個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

年輕人外出務工,村裡老年人需要照看——為了解决這一民生難題,第九批泰州市對口支援西藏曲水縣工作組結合內地社區養老的模式,在三有村試點,投資投物建成自治區首家社區養老驛站,解决養老問題,從而釋放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農牧民收入。2020年7月,三有村養老驛站正式運行。現時驛站內共接收需要日間照料的老人26名,來自21個家庭。

家門口醫院也能“請”來蘇州醫生,這對於林周縣的百姓來說已不是夢想。2021年,江蘇援藏投資300萬元在林周縣人民醫院建設了拉薩市首台套遠程超聲診斷系統。該系統以遠程超聲機器人和5G智慧設備為覈心,可實現蘇州—林周、縣區—鄉村實时超聲掃描。“將患者情况匯總後,我們會與蘇州醫院對接,由超聲科專家遠程超聲檢查。”林周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蘇州市立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葛勁超介紹,現時兩地已經開展27例遠程診療。

拉薩一中引入江蘇“洋思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墨竹工卡“溪橋工程”解决當地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煩惱;達孜區培育林卡經濟,帶動村民就業、村集體增收……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江蘇最大限度地關注民生、解决民生問題,讓援藏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近三年來,江蘇援藏資金在民生領域投入占比超過80%,完成8類104個民生項目,大幅提升了拉薩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人才為先,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江蘇立足拉薩實際,招引教育、醫療、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科技人才來到拉薩,把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經驗帶到拉薩,在“傳幫帶”中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拉薩市第一中學三樓的生物實驗室裏,年輕教師蔣彪邊踱步邊注視學生的操作手法。在教室後排,蔣彪的“老師”——來自泰興洋思中學的高級教師王小娟也正仔細記錄著課堂情况。

自2019年8月進藏伊始,王小娟和蔣彪就結成師徒對子。一遍遍梳理教材、一堂堂旁聽課程……王小娟帶著蔣彪三年如一日,把在校時間排得滿滿的。2021年,兩人合作取得西藏自治區首届“兩融杯”教育教學成果獎,實現全校該獎項從無到有。

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續奮鬥下,江蘇在所有援藏省市中,率先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體系、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完整類型的全覆蓋,援藏教師數量位居全國援藏省市之首。

26歲的達孜丹陽眼鏡城櫃員德吉,赴江蘇丹陽培訓後,成為專業選鏡配鏡的科技人員,每月底薪5000元,另外還有銷售提成,遠高於同齡人。34歲的曲水縣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科技指導員阿乃,近兩年前往江蘇泰州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如今已成為管理5名產業工人的新型職業農民。

在江蘇的人才幫扶下,無數個像德吉和阿乃這樣的“格桑之花”在雪域高原漸次綻放。以智力援藏為引領,江蘇援藏隊伍精准對接人才需求,搭建多方聯動平臺,三年安排智力援藏資金4559萬元,開展121個項目,重點培訓教育衛生、信息化、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等方面緊缺人才,厚植出一片高素質人才成長沃土。

實施“格桑花開平臺+計畫”,政商企校共建“格桑花開成長學院”,67名營員順利結業,就業率達100%,跟踪培養營員437名;打造“拉薩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引入江蘇專家智庫,提供政策文宣、創業指導、項目扶持、成果轉化鏈式服務,吸引90多家企業參與,助力青年走在“雙創”前列……如今,江蘇打造了一系列智力援藏品牌,並通過成果轉化運用,搭建起人才智力“雙向互動”的優質平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