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蘭察布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廣泛深入全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著眼大目標,著力細微處,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
一、完善“三個機制”,在工作格局上打造升級版
一是完善領導機制。烏蘭察布市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把示範市創建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成立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推動民族政策落實落地。烏蘭察布市先後召開市委民族工作會議、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推進會、全市民委委員全體會議、民族宗教協調會議,將黨的領導貫徹到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二是完善責任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党的建設和意識形態責任制,每年對市直機關和旗縣市區開展政績考核,分值占比15%。把民族宗教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全市意識形態工作重要內容,定期召開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以政治考察和巡察壓實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印發《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關於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舉措》《烏蘭察布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工作實施方案》《測評名額任務分解錶》《烏蘭察布市民委委員工作規則》,將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各旗縣市區和各單位,構建縱橫到邊的責任體系。
三是完善制度機制。烏蘭察布市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烏蘭察布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四五”發展規劃》。建立民委委員工作機制、黨的民族工作考核評估機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評估認定機制、民族法規政策貫徹執行情况監督檢查機制、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研判處置機制等五項工作機制,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積極推動創建工作融入都市、鄉村、機關事業單位與各行各業均衡發展中。
二、堅持“三個深入”,在增進文化認同上打造升級版
一是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宣教育。烏蘭察布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員教育、幹部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文宣教育體系,利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支部主題黨日、黨校主題班、黨史學習教育和各類培訓,實現全市“關鍵少數”和黨政機關、統戰民委系統和鄉村(社區)幹部學習研討“四個全覆蓋”。累計開展主題黨日11843次,舉辦培訓班47期8537人次。動員各旗縣委書記帶頭撰寫落實中央、自治區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署名文章11篇。開展宣講活動1030多場,受眾超過20萬人次,開設文宣專欄30個,發佈各類報導1萬多條。
二是深入開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文宣教育。今年實現市、旗縣兩級同步啟動民族政策文宣月活動。其間,舉辦啟動儀式11場,現場發放民族政策文宣資料2萬份,接受政策諮詢200次,張貼橫幅、海報1000多條(幅),參加人數2500多人,宣講100多場,文藝演出40多場。市、旗縣兩級同步開展微信有獎答題活動,市內外受眾達20多萬人。各地各部門在入口网站、“三微一端”和文化長廊、公園街區等設定標語,開展主題徵文和網路知識競答活動,吸引各地線民廣泛參與。
三是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蘊含的歷史和精神價值,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强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高度重視民族古籍保護傳承。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加强對古籍的蒐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的訓示,出版了蒙漢合璧《道德經》,開展了全市民族古籍普查摸底和《中國少數民族圖譜(內蒙古卷)》的編纂工作,逐步形成了從市到旗縣市區的民族古籍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建立了烏蘭察布市民族古籍保護網、民族古籍展閱室,建立民族古籍電子檔案,有效推動民族古籍數位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落實到歷史文化文宣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都市標誌性建築建設、旅遊景觀陳列等相關方面。博物館、戰役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街道、車站等公共場所注重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呈現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建設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和“紅星照耀中國”大型浮雕、中華詩詞村、國旗主題展廳、數位國學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館、民族團結進步廣場(展廳),舉辦了“草原母親都貴瑪”連環畫展,編演了《草原母親·都貴瑪》情景劇、《長城那邊是故鄉》話劇、《盛世如你所願》舞蹈,創作了《詩語的北方》圖書詩集、《胡服騎射》連環畫、《信念之花》《紅石榴》等歌曲。
三、突出“三個有力有效”,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打造升級版
一是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有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穩步推進。安裝節水灌溉計量設施1.7萬餘套,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前三年實現全覆蓋。18處自然保護地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處置。扎實開展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恢復植被5.5萬畝。完成林草生態建設與保護修復任務11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23.3%,草原植被蓋度37.5%,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環境突出問題有效解決。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6天,“烏蘭察布藍”成為市民生活的“標配”。全市6個國控斷面全部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列入考核的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土壤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二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力有效。烏蘭察布市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10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7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9.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我市加力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牢牢把握“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中心任務,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2021年底,全市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3015元,較2020年純增1231元。今年,我市推進鄉村振興仍然力度不减,現時,11.8億元“銜接”資金已下達,實施專案241個。
三是堅定不移改善民生有力有效。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城鎮新增就業8719人,登記失業率4.2%,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各類社會救助標準穩步提高,兜牢兜實47萬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在全區率先推行殘疾兒童康復住院按床日付費方式,國家級醫保智慧監控示範點建設獲得優秀等次。實施城鎮老舊社區改造9009戶、棚戶區改造7537套,累計解决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516個12.4萬套,1448戶危房改造項目竣工,羣衆的“安居夢”穩步實現。公共服務日益增進。積極引進北京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新建續建幼儿園12所。“雙减”政策落地實施,校內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市縣疾控機构加快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整體提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出臺“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四、依託“三大平臺”,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打造升級版
一是依託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三交”。烏蘭察布市順應各民族人口大流動、大融居的新形勢,將流動人口納入共建共治共亯社會治理和市民化網格化管理,出臺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措施,與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等地簽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協調合作機制協議書》,推動各族群眾跨區域有序流動,幫助解決就業、上學、住房等實際困難。
二是努力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平臺,促進“三交”。統籌城鄉建設佈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以“創建進社區+黨建”模式,推動各地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組織“手拉手”“心連心”“黨旗照耀石榴紅”“中華民族一家親”等主題活動上千次,逐步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各民族居民平等相待、團結互助、和諧相處。
三是積極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平臺,促進“三交”。舉辦“紅石榴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短視頻暨攝影大賽,在美術館展出,在烏蘭察布市雲展播;四子王旗烏蘭牧騎排演《草原母親·都貴瑪》情景劇,大力宣傳“人民楷模”都貴瑪老人的感人故事;察右後旗舉辦“講好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活動,講述身邊的“草原上的鐵靚女旭仁花”的故事;集寧區開通了新時代文明實踐號“民族團結進步”公車專線;察右前旗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舉辦了球類、棋牌比賽,以文化活動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商都縣婦聯開展“傳承優良家風,爭當最美家庭”懇談會,宣導家庭要發揮民族團結作用;各宗教場所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專題培訓,將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不斷融入到羣衆日常生活中。
五、構築“三道防線”,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上打造升級版
一是鑄牢基層治理防線。烏蘭察布市把民族事務納入網格化管理,實施以黨建為統領,社區、鄉鎮配備統戰委員參與民族宗教基層治理模式,推進風險聯排、衝突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平安聯建,實施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雙報到”制度,將民族事務治理融入基層治理。
二是鑄牢依法治理防線。將民族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八五”普法規劃。開展“憲法文宣周”“法律便民”系列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全市共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家,設定了法律援助、法律諮詢、人民調解、律師服務、公證服務、法治文宣等功能區,打通了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真正實現了“城鎮半小時、農村一小時、牧區半天”的法律服務圈。
三是鑄牢意識形態防線。加强民族領域意識形態工作,佔領網絡輿論主陣地。加强涉民族因素的網絡輿情監測,實現輿論焦點、熱點、隱患點排查化解,常態化淨化網路環境,營造網絡新生態。對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民族工作的“綱”,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調解促穩定喜迎二十大”衝突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和市域社會治理專項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構建民族領域網上網下“同心圓”,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如今,烏蘭察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凝聚起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國家級示範組織4個、自治區級示範組織47個、市級示範組織280個,6個旗縣區被命名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