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查睿
經過20個月攻堅克難,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近日實現中交,項目設備安裝已全部完成,為下階段試生產邁出關鍵一步。上海石化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科技的企業,此次中交的一階段工程實現全部設備國產化。
在飛機、軌交行業廣泛運用
在碳纖維行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現時,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1000根至1.2萬根之間,稱為小絲束。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效能,並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上海石化研發試產的大絲束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纖維資料。其力學性能優异,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强度卻是鋼的7至9倍,並且還具有耐腐蝕的特性,被稱為“新材料之王”,也被稱為“黑黃金”,可廣泛應用於飛機部件、軌道交通原材料、車身製造等,在各行各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碳纖維科技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迄今為止只有日本、美國等少數已開發國家擁有並掌握。上海石化聯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等,與北京化工大學、復旦大學等1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創新,於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試製出48K大絲束碳纖維,並貫通工藝全流程。現時,中國石化碳纖維科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獲得相關專利274項,授權165項,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助力中國製造轉型陞級
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是新材料轉型發展的重點專案,建成投產後,不僅將大幅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效能,還能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的高品質發展,助力中國製造轉型陞級。
一階段工程中交後,立即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碳纖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鵬介紹,為早日實現投產目標,已提早介入生產準備,編寫總體投產方案、編制聯動調試和投料試產計畫,尤其是在設備安裝的後期,做到邊安裝、邊調試,取得了工程中交、部分單體設備完成調試的成效,為集中精力開展設備聯動調試創造了條件。
上海石化副總經理黃翔宇介紹,上海石化以打造“國之重器”為目標,在一階段工程中,從原絲生產線到氧化碳化線,全部設備採用國產化裝備,並且整個生產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顯著特點。以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核心技術以及自主研造的國產化裝備,建設高科技的碳纖維生產線,這是我國碳纖維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據悉,“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繼續發揮碳纖維產業鏈鏈長作用,碳纖維產品將覆蓋高强標模、高强中模、高强高模,規格覆蓋小絲束和大絲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