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創走廊沿線九地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平均值達3.25%,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6萬餘家長三角加快科創與產業深度協同融合

上海 57℃ 0
摘要: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領域的協同合作,有了新平臺。據統計,G60科創走廊沿線九地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平均值達到3.25%,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6萬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9家、各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300餘家。

  記者於量

  2019年至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中,長三角協同承擔682項,占三省一市獲批國家立項總數的76.2%;爭取國家經費109.49億元,占比86.73%。近年來,長三角科技合作日益緊密,聯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强鏈行動,科創與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共同推動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與產業協同發展。

  科創平臺跨區域協同

  2021年6月3日,總部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揭牌。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領域的協同合作,有了新平臺。國創中心開展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和開放合作,力爭突破一批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瓶頸,推動長三角若干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創新資源端,國創中心依託總部所在地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和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需求,集聚了一批創新資源落地長三角。現時已在全球創新活動最活躍的矽谷、哥本哈根、斯圖加特等地建立了4個海外合作平臺,與海外72家和國內61家知名高校和研發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產業需求端,國創中心與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徵集提煉企業願意出資解决的真實技術需求。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計建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218家,共凝練提出技術需求936項;依託各類資源和通路,幫助企業對接達成科技合作341項。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也在不斷發揮平臺作用。沿著“走廊”,先後誕生了松江G60腦智科創基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蘇州市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之江實驗室、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研發平臺。現時已集聚了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62個、高等院校196所,湧現出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量子通信、“G60星鏈”等重大原創成果,填補多項空白。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一系列科創成果也正在這條“走廊”上湧現,產業鏈核心技術陸續攻關。據統計,G60科創走廊沿線九地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平均值達到3.25%,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6萬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9家、各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300餘家。

  大科學裝置共亯互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又稱大科學裝置,是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基礎。近年來,一批科技領域的“國之重器”落戶長三角並實現共亯。在上海,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二期)超强超短雷射10PW用戶裝置建成;在江蘇,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首套試驗合比特順利點火;在浙江,超重力離心類比與實驗裝置、超高靈敏度極弱磁場和慣性量測裝置正加快建設;在安徽,空地一體量子精密量測實驗設施和合肥先進光源正式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現時,長三角地區建成和在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計24個,長三角大科學裝置群已初具雛形。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的優勢,顯然遠大於單體設施的線性累加。在同一都市或區域內集聚多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發揮其集羣效應和促進多學科交叉的作用,已逐步成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應用的新趨勢。

  為强化科技創新制度政策協同和聯動,三省一市人大協同立法,推動大型科學儀器跨省市共亯。2021年11月,《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發佈,法規專設長三角區域共亯章節。今年7月,修訂後的《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特別明確,加强與長三角區域其他省市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亯,共同建立共亯協同機制,在購置建設評議、服務規則製定、服務資訊互通、開放共亯評估等方面加强合作,實現科技優勢互補和資源高效利用。三省一市還共同搭建了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亯服務平臺,現時平臺已集聚大科學裝置23個、大型科學儀器3.7萬餘臺(套)、國家級科研基地315家、科技人才20多萬。自2019年4月開通至今,平臺訪問量達160萬人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