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走於“一帶一路”的西安

陕西 43℃ 0
摘要:作為十三朝古都和國家中心都市,西安緊緊把握自身區位、產業和文化優勢,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共亯“一帶一路”發展成果。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就是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的受益者之一。

8月7日,2022“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採訪調研行的北線、中線、南線三路記者在西安集結,開啟了為期兩天的西安古今“穿越”之旅。

作為十三朝古都和國家中心都市,西安緊緊把握自身區位、產業和文化優勢,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共亯“一帶一路”發展成果。兩天時間,記者們“夢回”漢唐,體驗曾經的繁華與榮耀;深入發展高地,感受西安科創與對外開放的新風。

8月7日上午,記者們首站來到西鹹新區,這裡是秦創原總視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陝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一年多來,秦創原總視窗建設由“勢”轉“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

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高校科研成果依託秦創原實現快速轉化的典範。“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科技探索和創新,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指標領先的柔性封裝膠。借助秦創原的政策、資金、人才、產業配套等全方位支持,該科研成果在灃西新城西部雲穀實現高效轉化和產品量產。現時,柔性封裝膠已用於多家知名手機廠商的手機顯示幕中,實現進口資料國產化替代。”該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姚新波介紹。

“西安科教資源豐富,借助秦創原這個載體,我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秦創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越來越強勁。”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對外合作部部長王勝軍說。

據瞭解,2021年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超過8500家,同比增長4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900餘家,總數超過7140家,同比增長36%;科技契约成交額達2209.49億元,同比增長34%。西安在2021年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位居全國副省級都市第六、西部第一。

8月7日,記者們還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體驗網紅打卡地“長安十二時辰”,漫步在大唐不夜城和大雁塔的歷史景觀中。一個地名、一件文物、一首詩歌、一個畫面,無不讓人感受到西安悠久而燦爛的歷史,無不讓人沉浸在周秦漢唐的輝煌歷史裏。

“看了西安這些熱門文旅項目,我感到非常震撼。西安將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成了旅遊資源,研發出了非常契合當代人需求的旅遊產品,讓遊客有沉浸感。在這種沉浸式消費中,遊客又加深了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實現良性互動與迴圈。我要把西安好看、好玩的文旅產品分享出去,讓更多遊客走進西安、品味西安。”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熊建說。

萬裏絲路,連通東西方,跨越古與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9年來,7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3届世界文化旅遊大會、7届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在西安舉辦;西安與廈門達成旅遊戰略合作,助力“海絲”“陸絲”聯動;陝西省絲綢之路考古中心成立,與30多個國家的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係;西北大學考古隊在全國率先走出國門赴中亞國家開展境外考古發掘研究,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

8月8日,記者們頂著烈日來到西安國際港務區。在這裡,隨著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行,一個越來越開放的西安展現在人們面前。據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介紹,今年前7個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2217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85.5萬噸。截至7月底,中歐班列長安號自運行以來已開行13632列,國際貨運幹線新增至16條,輻射範圍覆蓋亞歐大陸全境,已成為運輸時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線路輻射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初步形成。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就是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的受益者之一。

“有了中歐班列長安號,我們從哈薩克共和國進口的糧食7天左右就能到達西安。”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東萌說,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從哈薩克共和國進口小麥5800噸、麵粉2000噸、油脂1.8萬噸。

回想起2012年公司入駐西安國際港務區時的情景,劉東萌深感當初企業選擇的正確。“當時,企業入駐就是看中了這裡物流運輸便利。”劉東萌說,“2016年我們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與哈薩克共和國開展糧油貿易,邁出了企業融入‘一帶一路’的步伐。之後,我們在哈薩克共和國建立糧油生產基地,在新疆阿拉山口保稅園區設立倉儲加工中心,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建立銷售集散地,從而構建起貫穿‘一帶一路’的糧食生產加工貿易體系。我們要讓更多優質的哈薩克共和國麵粉和食用油‘走上’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同時有效解決當地農產品銷路問題,實現多方共贏。”(記者:高振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