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俞陶然
“七星連珠”、最大滿月、武仙座τ流星雨……今年夏天的夜空,精彩天象不斷上演,吸引了眾多天文愛好者觀測和拍攝。在很多上海天文愛好者的“追星”歷程中,有一座科普場館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就是上海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開館一年來,天文愛好者們參與了一系列館方發起的天象網路直播、攝影作品展示等活動,分享他們的“追星”收穫和感悟。
流星雨和“七星連珠”
今年5月30日21時—5月31日17時,上海天文館開展了持續20小時的武仙座τ流星雨直播,吸引了近200萬人次觀看。上海天文館展教中心網絡科普部部長施韡介紹,館方與天文科普人華佳駿等人商議後,决定與天文愛好者們設在上海崇明島、寧夏賀蘭山、四川成都等地的機位聯動,開展多地聯合直播。華佳駿供職的企業在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有機位,那裡光污染少,大氣條件很適合天象觀測。結果,在上海和成都天氣條件都不甚理想的情况下,賀蘭山脚下的流星雨“慢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夜幕之下,群山之間,一道道流星劃過天際。
今年6月中旬,罕見的“七星連珠”天象來臨。隨著水星運行至西大距的位置上,七顆“龍珠”終於齊聚在太陽西側,它們在日出前的東南方天空中一字排開,形成“連珠”景觀。從南方開始,往東方日出的方向看,依次為土星、海王星、木星、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
6月16日,上海天文館微信公眾號發佈了兩張以陸家嘴“四件套”(東方明珠、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為地景的天象照片,展示了“七星連珠”在夜空中的位置,引起數萬名網友關注。
為愛好者帶來新體驗
展望未來,這座天文愛好者的精神家園將帶來什麼新的體驗?
上海天文館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介紹,毗鄰主展館的“雙焦點可切換一米望遠鏡”是國內最大口徑的科普光學望遠鏡,調試工作結束後將正式啟用。這架望遠鏡的主鏡口徑為一米,採用可自由切換的雙焦點設計。其主焦點視場為1.5度,可開展大視場巡天觀測;耐氏焦點視場為10角分,用於高解析度天體觀測。“啟用後,上半夜它向普通公眾開放,工作人員會指導他們用目鏡觀測月亮、行星等天體;下半夜進行專業觀測,為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天文愛好者服務。”
届時,公眾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比如研究某顆變星的亮度變化規律、某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課題如通過專家評審,“雙焦點可切換一米望遠鏡”就會按照課題方案“盯緊”某個天體、長時間採集相關資料。
隕石也是不少天文愛好者的研究對象。上海天文館正在建設隕石實驗室,將填補上海隕石研究的空白。“前陣子的疫情耽擱了設備採購,我們計畫今年底建成這個實驗室。”林清說,有了切片機、電子顯微鏡等設備,科學家和隕石收藏家就能探索“天外來客”所蘊含的太陽系早期歷史。
對上海市天文學會理事、五雲坊隕石工作室創始人張勃來說,上海天文館的隕石實驗室將改變他的工作狀態。“過去十幾年,我都把隕石送到紫金山天文臺的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建成後,我可以把一部分隕石送到臨港,提高研究的效率。”
張勃表示,五雲坊隕石工作室將配合上海天文館,豐富隕石樣品的類型並開展深入研究。他建議館方引進一些天體化學或地質學人才,與天文愛好者一起利用實驗室的先進設備,揭開更多隕石的秘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