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塔拉薩:海洋文明與希臘藝術”展駐足欣賞。記者賴鑫琳攝
記者簡工博
昨天,上海博物館與希臘文化和體育部聯手舉辦的“塔拉薩:海洋文明與希臘藝術”展啟幕。來自希臘本土20多家機构的34件/組現當代希臘藝術作品衝破疫情阻隔抵達上博,成為上博自7月1日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國際合作展覽。5件古希臘文物的全息投影也將同場展陳。
步入上博四樓第三展示廳,撲面而來的是一片蔚藍的海洋。投影形成的海洋影像在牆上翻滾蔓延自脚下,觀眾如踏浪而行。希臘駐滬總領事孔尼舸介紹,“塔拉薩”(Thalassa)是原始神話中的海水女神,象徵著環繞希臘大陸並孕育其諸多群島的海洋。
主題牆一側,是此次展覽的第一板塊“古希臘藝術中的海洋”,展出5件誕生於西元前5世紀至西元前2世紀之間古希臘文物的全息投影。其中,高7.5釐米、長10.5釐米的青銅文物《騎海豚的青年》,一名赤身青年騎在一隻海豚上,左手抓住它的背鰭。這件文物渲染出古希臘人在海上航行時的自然主義和激烈感,與海豚在海上冒險拯救人類的神話有關。據悉,這件文物誕生於西元前475至前450年間,是一件獻給雅典衛城聖殿的青銅容器上的裝飾物。
一對船形金耳環,造型繁複華麗:每只耳環上部是由棕櫚葉與玫瑰花結裝潢的圓盤,裝潢有花朵與茛苕的組合,下方垂吊著一枚船形吊墜,船身又以一連串玫瑰花結裝點。這對耳環寬2.7釐米、長9.5釐米,採用了花絲、炸珠和模壓等多種創造性工藝,很難想像竟是西元前4世紀末的作品。
據瞭解,這一板塊原有12件古希臘文物,但希臘對於古代文物赴海外展出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受疫情影響無法按規定押運點交,囙此主辦方使用全息投影科技,以虛擬呈現管道參展。
第二板塊“現當代希臘藝術中的海洋”由28比特希臘藝術家從海洋獲得靈感,除繪畫外,還包括當代的陶瓷、攝影和視頻作品。參觀者的目光很容易被牆上的“美人魚”所吸引,這一作品是希臘藝術家帕諾斯·瓦爾薩馬基斯(Panos Valsamakis)創作的釉面瓷磚《美人魚》。與“美人魚”相對的則是“海妖塞壬”——揚尼斯·蓋蒂斯所作油畫《塞壬—奧德修斯》。揚尼斯用戴著帽子的男性取代了海妖塞壬傳統的女性頭像,奧德修斯和水手們同樣頭戴帽子、身著條紋襯衫——重複的形象將傳說與當代消費主義社會結合在一起。
7月底,上博將推出“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讓參觀者得以對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互鑒比照,形成互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