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薑微周琳何欣榮
一片敢闖敢試的試驗田,不斷結出制度創新成果;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基礎,加速釋放科創動力;黃浦江、蘇州河濱水空間實現還岸於民,一條條“生活秀帶”向市民敞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到上海考察、五次參加十二届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對上海提出殷切希望:“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努力創造新的業績、增添新的榮光。
聚焦羣衆需求建設人民都市
曾經的濱江老工廠舊址,如今是遊人如織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早年的羊腸小徑,如今變成暢通無阻的開闊大道……十年來,上海楊浦濱江岸線變美了,在蘆葦飄蕩、白鷺紛飛中,高聳的塔吊、鏽跡斑斑的工業遺存改建成為老少鹹宜的休憩場所、國際大牌的“首秀場”;變“新”了,昔日厚重的老工業基地孕育了新業態,宜居宜業新環境逐漸形成。
上海楊浦濱江公司副總經理錢亮參與了楊浦濱江岸線貫通的全過程。經過一輪輪摸底,超過60幢老工業遺存被保留。“那時有座老倉庫,‘爬山虎’已與外牆‘共存’,設計師們勘察後當即決定:連牆一起,為居民們留下這片綠植。”
上海濱水空間還在持續提升吸引力。上海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體育、文化、休閒功能注入蘇州河沿線空間,計畫今年底正式開通蘇州河水上遊覽航線,相關服務功能也進一步向腹地延伸……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都市是人民的都市”“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
這十年,黃浦江45公里、蘇州河42公里岸線陸續貫通,曾經的“工業鏽帶”轉型“生活秀帶”,“一江一河”成為都市“名片”;600餘處紅色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星羅棋佈,中共一大紀念館在建黨百年前夕開館,紅色風貌和基因閃耀都市;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過去五年累計改造308萬平方米,這一民生難題在2022年將得到解决……
聽民智、匯民意,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深入上海都市肌理:基層立法聯系點覆蓋全市16個區,從紅色資源保護到數據立法、從垃圾分類到中華鱘保護,持續完善的法律充分體現社情民意……
長寧區虹橋街道最早開行“立法直通車”,完成了62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徵詢工作,整理建議1200餘條,其中101條被採納。“自己提的建議意見被立法吸收,這也是最强的參與感、獲得感。”長寧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朱國萍說。
聚力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
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直徑7米多的圓環形同步加速器“跑道”上,質子束正一圈圈加速,並精准照射到患者的腫瘤部位。
這一治療癌症的新設備——首臺國產質子治療示範裝置,是上海光源和轉化醫學兩個大科學設施“聯姻”的結晶。“瞄準最頂尖醫療科技,從原始創新突破到集成研究發展、產業應用,我們走了一條新路。”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說。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十年來,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從15條線站增至27條,上海光源開放多年來,這臺“超級顯微鏡”服務了3萬多名國內外用戶;地下30米深,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正加緊建設,將推動我國光子科學從“跟隨”到“引領”的飛躍;1拍瓦、10拍瓦,再到向百拍瓦功率邁進,超强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羲和”進入運行模式……如今,上海在用在建的大科學設施已有14個,居全國首位。
强化創新驅動、對標世界一流,上海不斷取得新突破。
十年來,上海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生產總值連續跨過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港集裝箱輸送量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三大先導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走進上海聯影集團,磁共振(MR)、分子影像設備(PET-CT)等高端醫療設備一字排開。經歷多次反覆運算,國產設備首次走出國門,銷往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自覺有為進行結構轉型,上海在服務全國中實現了自身能級的提升。”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說。
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上海繼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積極佈局未來發展新賽道,推動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六大重點產業創新突破、新興產業積厚成勢、傳統產業改造陞級……
聚勢改革開放謀劃長遠發展
走進外高橋綜合服務大廳,曾經封閉式的服務櫃檯,已變成開放式工位,看似只是小變動,卻讓企業辦事交流更加便捷。九年前,這裡誕生了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一系列商事登記改革舉措發軔於此,最早施行註冊資本認繳制,最早探索先照後證、證照分離。逐步深化的改革舉措,給企業帶來更多活力。
“把擴大開放同改革體制結合起來,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創新結合起來,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上海以制度創新為覈心,開放力度不斷加大。
如今,上海自貿區已誕生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並向全國複製推廣。2021年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800餘戶,千人擁有企業數居全國首位;2022年6月,新設企業數已恢復到今年一季度月均水准,金融服務業新設企業數同比增長189%。“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創新不止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說。
在首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並宣佈: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册制;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畧。
殷殷厚望、重任在肩,上海堅定不移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三大任務”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特殊經濟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創板和注册制效應不斷放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畧並不斷走深走實,滬蘇浙共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後推出了70多項含金量高、示範性强的制度創新成果。
“一個平臺”帶動效應明顯——連續成功舉辦四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五届進博會籌辦工作穩步推進,已簽約的世界500强和行業龍頭企業達到260家。截至2022年5月底,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848家,外資研發中心512家,上海繼續成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
一個發展引擎的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佈,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高起點推進。
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畧任務為牽引,上海正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
“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正奮發有為踏上新的征程。(新華社上海7月18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