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京蒙合作產業幫扶助增收

内蒙古 75℃ 0
摘要:借助東西部合作東風,鄂倫春旗與北京市西城區共同建立京蒙合作鄉村振興產業園。現有員工包括殘疾人、城鄉無業人員、脫貧勞動力等各類人員30餘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在鄉村振興和新一輪東西部合作階段,呼倫貝爾市積極推動與北京市西城區、石景山區兩地的產業合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開拓新領域、闖出新路徑。

鄂倫春旗建設“一個園區”,打造“三個產業”

建設“一個園區”。借助東西部合作東風,鄂倫春旗與北京市西城區共同建立京蒙合作鄉村振興產業園。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10家,總投資規模3.48億元,其中京蒙及西城幫扶資金1.01億元,已建成項目2個,總投資0.64億元,在建項目8個,總投資2.84億元,可新增就業崗位710個,輻射帶動全旗脫貧人口2704戶6110人。

打造食用菌產業。投入京蒙合作資金3535萬元,建立3個菌包廠和9個食用菌基地,通過“基地+脫貧戶”的管道,輻射周邊脫貧村的1537名脫貧人口發展食用菌產業。投入京蒙合作資金1043萬元,實現食用菌深加工,可生產1440噸蘑菇醬、480噸木耳深加工成品、480噸山野菜深加工成品,收益惠及631戶1413名脫貧人口。

打造中藥草產業。依託林下資源優勢,投入京蒙合作資金600萬元,種植金蓮花350畝,累計產生收益70萬元,用於諾敏鎮7個脫貧村集體經濟,並帶動有勞動力的脫貧人口200人實現務工收入;建設五味子種植基地,累計產生經濟收益3萬元,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打造清潔能源產業。投入京蒙合作資金2425萬元,建設11個3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累計收益達到663.75萬元,分配給全旗5個鄉鎮11個脫貧村,主要用於開展公益崗位、獎勵補助、小型公益事業等方面。

莫旗建設扶貧車間,實現“三種就業模式”

“企業+就業扶貧車間+脫貧戶”帶動就業模式。充分利用鎮、村閒置土地、房屋、倉庫等,積極組織引導就業門檻低、工時靈活的服裝加工企業,把車間優先建到脫貧村或人口較為密集的村。莫爾登民族文化傳承服務有限公司是集民族文化傳承、產品研發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司。2019年,該公司貼合莫旗貧困勞動力就業形勢及公司文化傳承理念,在寶山鎮五家子村建立了民族文化扶貧車間,前期投入10萬元,用於扶貧車間建設,扶貧車間建成後,本著“輸血不如造血,送錢不如送技能”的想法,舉辦了多場專業培訓,主要培訓民族文化、民族技藝傳承方面知識,具體包括飾品、工藝品、服裝、皮雕、刺繡、語言、艺文等項目。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導師指導、實踐操作等管道,培養營員技能,使其逐步具備獨立設計、加工的能力,並能够逐步製作符合文化旅遊市場、現代辦公生活市場等通路需求的產品,培養出了一批能够憑藉自身技藝實現自主創收能力的優秀學員。這種“企業+”模式,既滿足脫貧勞動力“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又緩解企業發展面臨的用工難題。

“返鄉創業+就業扶貧車間+脫貧戶”帶動就業模式。通過吸引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帶資金、帶科技返鄉創辦公司、建立生產車間,帶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莫旗尼爾基鎮前巨仁村扶貧車間,是一家以手工製造眼睫毛為主的車間,通過吸收鄉村閒散勞動力、對脫貧農戶進行招用工,讓脫貧勞動力“足不出戶、就地就業”。現有員工包括殘疾人、城鄉無業人員、脫貧勞動力等各類人員30餘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通過“扶貧車間”建設,既可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使企業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又可為鄉村羣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脫貧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使脫貧家庭穩定增收,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

“合作社+扶貧車間+脫貧戶”帶動就業模式。莫旗登特科鎮登特科村是移民村,坐落在美麗的嫩江江畔,2019年,登特科鎮相關負責人順應市場需求,多次到外地考察柳編產品市場。回來後,鼓勵登特科村利用村集體土地種植柳樹,並利用村部院空地,投入資金45萬元新建400平米廠房,建立柳編扶貧車間。車間建成後,由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培訓費用及脫貧戶交通補貼,聘請專職教師開展專業柳編技術培訓,培訓8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59人,培訓後吸納了19名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勞動力就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