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育團結之花結幸福之果

云南 83℃ 0
摘要:維護好民族團結,發展好民族事業,始終事關普洱市改革發展穩定全域,事關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鞏固。普洱市著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文宣教育活動,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思想基礎。

近年來,普洱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工作作為事關全域、事關發展、事關穩定的大事來抓,大力弘揚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全域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一心一德,團結到底。現時,普洱市呈現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入推進、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成果豐碩、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大好局面,新時代的民族團結進步之歌越唱越嘹亮。

1.jpg

普洱民族團結園

加强黨的領導創新創建模式

普洱市有9個民族自治縣,居住著26個民族,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2%,全市8.4萬防返貧監測對象中,民族人口達6.2萬人,占73.6%。維護好民族團結,發展好民族事業,始終事關普洱市改革發展穩定全域,事關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鞏固。

“民族工作點多量大面廣,涉及方方面面,不是民族地區單項的工作,也不是哪個部門的一家之責,需要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發力。”在不久前召開的普洱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市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普洱市委書記李慶元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把民族工作作為戰略性任務、全域性工作、生命線工程來抓,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扎實推進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試點工作,打造創建工作陞級版,繼續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上走在前列,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爭創一流,推進普洱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

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全過程,作為“一把手”工程和推動普洱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常務副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研究示範創建相關工作;建立了維護民族團結長效機制、互助機制、督促指導機制、目標考核機制、表彰激勵機制5項機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意見》等重要文件,下發《普洱市鞏固提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測評指標任務分工方案》,明確18個方面50項具體工作,提出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工作思路和具體建設內容,全域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各項工作。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普洱市不斷創新創建模式,將民族雜居村寨的“賓弄賽嗨”傳統活動,創新發展為“縣際互幫、東西互助、城鄉互聯、幹群互系、村組互包”的民族團結工作機制並在全國推廣;普洱市與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臨滄市、昆明市共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墨江、鎮沅、江城、瀾滄、西盟、孟連6個縣與接邊的其他州市相關縣簽訂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公約》;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與臨滄市雲縣漫灣鎮、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公郎鎮,共同發起成立瀾滄江示範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的建設,有效促進周邊地區形成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共建共治共亯的創建工作格局。

2.jpg

墨江縣各民族羣衆收割稻穀共度新米節

實施典型引路全域開展創建

翻開普洱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的進步史。湧現出的一批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帶來了一曲曲普洱各族群眾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讚歌。

創建工作中,普洱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全領域開展創建工作,並對創建成效突出組織開展市級命名,同時積極申報省、國家命名。現時,普洱市已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2個縣、2個組織先後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示範組織,5個縣、250個組織先後創建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示範組織,3個組織被命名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組織被命名為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典型的樹立,有效激發了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創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普洱市著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文宣教育活動,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思想基礎。以“七+N”進(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部隊、宗教活動場所)創建工作為平臺,開展民族團結文宣教育。在機關事業單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納入全市幹部教育培訓;市級領導示範帶動、各級各部門形成常態,到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前開展教育活動;《民族團結誓詞碑的光榮曆史和現實意義》作為精品課程被中央組織部選入“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好課程”,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被國家民委複製並立於中央民族幹部學院石榴園,用於開展全國幹部的民族團結教育;2021年12月,國家民委、省委、省政府在普洱市舉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會,紀念活動在全國、全省備受關注,反響熱烈。在學校,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讓民族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師生心底生根發芽;全市創建命名269所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都市稱號。在社會,充分發揮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普洱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所、江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拉猛紀念碑等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諮政作用,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美麗鄉村女子學堂、火塘夜校等平臺,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宣和民族政策法規學習;利用“互聯網+民族團結”,在市、縣(區)主流媒體開設專欄,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故事。

增强文化認同推進交流交融

普洱市民族眾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保存完好,各民族相互尊重風俗習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一個縮影。

走進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信鄉回俄村,仿佛進入一個民族歌舞文化大觀園:佤族的木鼓、傣家的白象舞、拉祜的葫蘆,掩映在藍天白雲之下、樹影婆娑之間,各具特色,又融為一體。在這裡,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賓弄賽嗨”。

在傣語裏,“賓弄賽嗨”是“親戚朋友”的意思。在孟連,只要一家有事,各個民族村寨的村民都會來搭把手,因為他們都是“賓弄賽嗨”。“打穀子、收玉米、摘咖啡,他們都會來幫忙。”回俄村的傣族羣衆依晃一家雖然住在壩區,但是家裡幾輩人和附近山區的佤族、拉祜族同胞都是“賓弄賽嗨”。

普洱是“新中國民族團結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的誕生地,有著悠久的民族團結傳統。1951年元旦,出席寧洱專區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會議的48名代表按照佤族習俗,立下了“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的錚錚誓言。

如今,70多年過去了,從民族團結誓詞碑到“賓弄賽嗨”,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在普洱得到進一步弘揚與發展。在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的感召下,“親如一家、不分彼此”的理念紮根於普洱各族人民的心中,並不斷發揚光大。

3.jpg

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會現場

長期以來,普洱市著力推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社會基礎,積極加强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研究和“茶馬古道”文化研究,在各族群眾中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强傳播推廣,融入各族群眾日常生活,市、縣(區)在公園、廣場、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和各領域建設紅色文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歷史人物形象、傳統節日等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簡單、清晰、具體、形象地幫助各族群眾認識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與此同時,普洱市始終把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各族群眾相知、相親、相惜的過程,作為民族團結的潤滑劑、催化劑、黏合劑,深入實施文化“珍珠鏈”工程,把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作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起來,彙聚成民族團結的正能量。扶持民族文學、藝術歌舞、影視和媒體的創作傳播,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每年開展哈尼族“太陽節”、彝族“火把節”、拉祜族“葫蘆節”等群眾性民俗節慶活動,推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民族文化發展觀落實到各民族羣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生活中。“十三五”以來,普洱市共實施94個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文化精品工程項目,民族題材史詩電視劇《茶頌》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人文紀錄片《天賜普洱》登入央視並在22個國家播出;原生態歌舞《佤部落》走進國家大劇院;民族團結脫貧攻堅劇碼《賓弄賽嗨》、音樂劇《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進京彙報演出;拉祜族舞蹈《擺出一個春天》走上2022年央視春晚舞臺受到全國關注。普洱民族文化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畫卷,記錄著普洱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普洱市各族人民多年來用心血孕育的民族團結進步之樹,已經結出累累碩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