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被譽為製造業的“底盤”,身處各個產業鏈的最上游環節,是支撐現代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省突出抓工業提質增效,提升全產業鏈水准,全力在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新格局上取得新突破。
碳纖維,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黑黃金”,它以極高的複材强度和耐高溫内容成為了“21世紀的新材料之王”,用它加工出來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新能源發電、軌道交通、汽車製造等領域。
近年來,我省積極搶抓機遇,全面啟動和建設了一批碳纖維原絲、碳絲及複合材料項目。2021年9月,我省出臺了《關於推動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幹舉措》,從優化空間佈局、突出創新引領、强化建鏈補鏈、保障要素供給、强化政策支撐5個方面製定了19條具體政策舉措。
現時,我省擁有碳纖維原絲年產能6萬噸,碳絲年產能2.5萬噸,均居全國首位,產品規格涵蓋大小絲束多個品種。以吉林化纖為龍頭的吉林市,現有碳纖維研發及生產企業19戶,其中規上企業12戶,碳纖維下游製品4個系列10餘種終端產品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吉林市經開區碳纖維產業基地,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在吉林化纖的生產車間內,一縷縷雪白的碳纖維原絲如溪水般在絲道上涓涓流淌。在經歷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碳化後,它們將蛻變為黝黑的碳纖維。吉林化纖濕法兩步法原絲生產科技與工藝,工藝流程短,產品品質穩定,產量高,成本低,在國內尚屬首創,打破了國際碳纖維巨頭在原絲生產科技上的壟斷。從雪白柔韌的原絲到黝黑堅硬的碳纖維,這便是新材料的魅力所在。
產業鏈條完整、集羣效應顯著,這是我省發展以碳纖維為首的新材料產業的獨到優勢。我省擁有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纖、吉林寶旌、長光宇航、吉林華陽、遼源市億達碳業等多家重點企業,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碳纖維-碳纖維複合材料及下游製品”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未來,我省將按照“終端應用引領、原絲碳絲支撐、複合材料協同”的路徑,加快項目建設,加强複材和製品研發,推動規模躍升、科技反覆運算;强化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建立應用示範機制,持續完善全產業鏈佈局,全力打造“中國碳纖維產業高地”。
發展以風能、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離不開新材料作為儲能支撐。在中溢(吉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大規格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現場,工程部經理李慶軍說,“截至目前,石墨化四車間基礎基本完成,準備鋼結構工程磨粉造粒車間包括設備基礎正在打樁,設備已經進場,資料進場,剩餘的成品處理及其他車間也在有序推進。”
該項目總投資20.36億元,占地面積298畝,一期工程壓型和焙燒兩道工序已投入試生產;二期工程大直流石墨化三個車間、變電所、熟焦廠房、坩堝車間已完成砌築工程,鋼結構安裝正在施工中。項目運營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柳河縣年產30萬噸新能源電池負極資料項目和年產30萬噸大規格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及石墨製品項目,眼下正在加緊建設中,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占地面積1850畝,全部達產達效後,可實現年產值300億元。項目主導產品為鋰離子電池人造石墨負極資料、石墨炭磚、石墨質坩堝,主要用於動力車電池,風、光伏發電儲能電池、鋼鐵行業、消費電子產品中,可使再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碳排放量大幅降低。
矽藻土,一種建築領域的新型環保資料,我國遠景儲量達20多億噸,其中吉林省占比54.8%,而優質矽藻土資源則多集中於我省長白山地區,白山市更是素有“中國矽藻土之都”的美譽。
近年來,我省圍繞矽藻土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建設省級及以上科技平臺和機构4家,承擔省級及以上科技專案40餘項,其中國家重大科技支撐項目1項、吉林省重大科技攻關專案1項,累計取得專利、著作權100餘項,成果轉化45項。
在臨江市一家矽藻土企業內,標準化廠房整齊劃一,生產車間忙碌不停,園區一片熱火朝天。據瞭解,該企業擁有兩條國內先進的數位化封閉式回轉窯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是目前國內產能最大、生產工藝水准最先進、數位自動化控制程度最高的矽藻土加工企業。該企業的矽藻土生活新型資料等產品,受到市場青睞,產值和營業稅逐年攀升。
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內的平安電能新材料智慧製造國際合作產業園施工進展順利。該產業園總投資70億元,占地面積92萬平方米,涵蓋高端航空鈦資料、高端陶瓷纖維及複合材料、中大型工業級旋翼無人機等新材料、智慧製造和高端裝備項目。其中,第一個開工的航空鈦材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位於世界前列的高端鈦材生產基地。
圍繞風光發電、汽車和軌道交通、航空航太等大國重器領域,我省還將在生物基可降解資料、二氧化碳基資料、聚醚醚酮等新材料領域持續發力,用新材料的科技發展持續助推新能源、新裝備產業騰飛,源源不斷地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新興動能。(何澤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