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揮財政保障職能我省繪就生態補償三條路線圖搞好生態不吃虧合理收下“保護費”

江苏 150℃ 0
摘要: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開展生態保護補償、落實生態保護責任的主導作用,加快推進我省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到2025年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到2035年政府有力主導、社會有序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生態保護補償格局全面形成。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繪就了我省生態補償財政保障機制的三條路線圖。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開展生態保護補償、落實生態保護責任的主導作用,加快推進我省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到2025年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到2035年政府有力主導、社會有序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生態保護補償格局全面形成。

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繪就了我省生態補償財政保障機制的三條路線圖。總體來看,進一步加大了省財政投入力度,將重要生態環境要素、重點生態功能區域全面納入省級對下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相關項目範圍,力求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地區、機构、企業得到合理補償,讓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

分類補償“見實效”,為綠色江蘇築牢屏障

去年,省財政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資金超100億元,精准下達滴灌出“濃濃綠意”:

森林方面,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畝30元提高到35元,總共下達1.95億元,保護了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降低了森林火灾,减少了林業有害生物危害;水流方面,省財政完善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政策,補償斷面從“十三五”的112個新增為“十四五”的245個,實現了全省國、省控跨市界、入江入湖入海斷面全覆蓋;漁業方面,全面落實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安排省級以上財政資金0.7億元,支持收回漁民捕撈權和專用生產設備報廢等,另安排2.05億元,支持實施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政策;耕地方面,按照每畝150元的補貼標準,安排3億元,支持在我省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開展糧油輪作200萬畝。

過去一年,江蘇以生態環境要素為實施對象的分類補償制度日益完善。全省PM2.5平均濃度首次以省為組織達到二級標準,改善幅度為長三角地區第一,全省生態環境取得“全面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省財政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資金將超過120億元,在繼續做好長江“十年禁漁”等現有分類補償工作的基礎上,還將探索建立符合我省特色的海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助力塑造濱海美麗風光。

縱向補償“走在前”,優先支持生態功能區域

2013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並全部納入省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範圍。“在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江蘇財政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以生態紅線區域作為分配依據,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支持力度。”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解讀表示,這是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生態空間功能差异性特徵,統籌考慮財政能力實施差异化補償的重要體現。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世界遺產,自2013年起就納入省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範圍。”鹽城市財政局副局長陳科文介紹,近年來保護區生態保護補償力度不斷加大,開展引水補濕、退漁還濕、蘆葦控制、互花米草控制等修復工程,為勺嘴鷸、小青腳鷸、丹頂鶴以及麋鹿等稀有動物提供了優良棲息地。2019年鹽城黃海濕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去年鹽城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

近10年來,省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從3300萬元增長到去年的15億元,累計給予縱向補償130億元。今年,省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新增到18億元,並將修訂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加大對南水北調水源地等生態功能重要性突出地區的補助力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功能區域未來可期。”

橫向補償“跨地域”,共建共用一江清水

“水是流動的,長江沒有哪一段更重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有‘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堅持以‘一盤棋’的思想,統籌協調長江生態治理工作。”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韓召迎介紹,近年來,江蘇、安徽共謀長江“補償方案”,共建蘇皖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滁河陳淺斷面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是蘇皖兩省在滁河流域唯一的跨省斷面,雙方以滁河陳淺斷面作為考核斷面。按照方案,年度水質達到Ⅲ類或以上時,江蘇省補償安徽省2000萬元,補償資金全部撥付至滁州市;年度水質為Ⅳ類時,安徽省補償江蘇省2000萬元,補償資金全部撥付至南京市。

“蘇皖兩省協議約定,補償資金專項用於滁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建設、生態補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陞級等。”韓召迎介紹,與一般模式不同,“蘇皖模式”更充分體現了上下游自主協商、“受益者付費”和共保聯治的效能。蘇皖協定實施以來,滁河陳淺斷面水質不斷改善,根據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和考核結果,滁河陳淺斷面年度水質達到Ⅲ類。下一步,結合“十四五”國考斷面水質目標新要求,我省將按照財政部等四部門《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要求,正在與上游安徽省開展協商,推進將長江幹流和長江支流一併納入補償範圍,助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省際交界區域的溧陽,創新生態環境治理,以天目湖流域生態產品交易為基礎,在蘇皖合作示範區及“一嶺六縣”逐步建立可量化可計算的跨區域生態容量交易標準,使跨界橫向生態補償有價可詢、有據可依。2020年,溧陽市與安徽省廣德市、郎溪縣簽署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框架協議,明確以生態容量評價體系為基礎的市場化區域生態補償模式,推動省際交界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管道向系統治理和制度化治理轉變。溧陽市財政局副局長田春華也向周邊地區發出倡議,以建設生態資源交易市場為契機,逐步將生態資源交易試點經驗推廣到“一嶺六縣”,走出一條以生態制度創新驅動長三角綠色發展的協同路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