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河”與“海”的輝映棋局

天津 71℃ 0
摘要:“河”與“海”的故事,在新時代迎來新的篇章。天津都市結構為之一變,歷史性地走向“綠屏”為芯、“津”“濱”輝映的新發展格局,有力推動全市綠色高品質發展。到2025年,將初步形成“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


“濱城”南灣公園。

圖片由市規劃資源局提供

天津因水而興。運河載來繁榮之城,海港打開無限天地。

“河”與“海”的故事,在新時代迎來新的篇章。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市第十一次黨代會落子,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中間地帶嚴格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市委十一届九次全會進一步明確,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並將其列入天津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天津都市結構為之一變,歷史性地走向“綠屏”為芯、“津”“濱”輝映的新發展格局,有力推動全市綠色高品質發展。

“到2035年,‘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全面形成!”規劃引領發展。海河兩岸,“津城”不斷提升現代服務功能,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渤海之畔,“濱城”抓緊提升都市綜合配套能力,都市面貌日新月异,產業發展如虎添翼。雙城之間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高效協同,共同朝著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

堅持新發展理念,塑造都市空間新格局

從三岔河口到渤海之濱,直線距離50公里。這讓天津與許多沿海城市不同,中心城區並不靠海,市中心與沿海城區相距較遠,都市融合難度大。

濱海新區面積有227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原有規劃建設思路,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相向開發對接成一個大城區,這樣發展下去勢必會產生一系列的大城市病。兩地之間廣闊的中間地帶,既有生態空間和生態功能也將被侵蝕。

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2017年5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強調堅持集約發展,著力增强都市發展的持續性、宜居性,明確提出“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

2018年天津啟動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間劃定了南北向約50公里、東西向約15公里、總面積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區。經過3年多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有效提升了區域生態空間總量,改善了環境質量。

天津市中心人口稠密,沿海產業聚集,由於都市配套功能不完善,職住呈現不平衡。有報導顯示,2016年初,每天幾十公里往返於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潮汐式通勤人數約30萬人次。

濱海新區面積大,僅一個泰達街道,就有54.14平方公里,超過中心城區任何一個區。整個新區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1個街鎮,區域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迫切需要補齊短板弱項,增强發展後勁。

從一片鹽鹼荒灘,到高樓林立的天津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高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傳奇已經寫入都市驕傲。濱海新區成立後,渤海灣畔這片更為廣闊的土地,坐擁京津冀及“三北”地區海上門戶天津港,經濟占到全市半壁江山,是天津加快開發開放的主力軍,承擔著更大的職責和使命。

“新區興則天津興,新區發展則天津發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濱海新區發展高度重視,全力推動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全面實行開發區法定機構改革,下放600多項市級權力事項實現“濱海事濱海辦”,支持新區提升社會治理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准……新區都市發展蒸蒸日上。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11月,市委十一届九次全會召開,謀劃天津“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提出: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推進“津城”“濱城”相映成輝、競相發展。會議強調,打造雙城格局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重大舉措,是用新發展理念優化完善都市佈局的必然選擇。

一城變兩城,內涵大不同。秉持“緊湊都市”“精明增長”理念,天津都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空間佈局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式”轉變,避免都市發展“攤大餅”的弊病。

按照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市將構建“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城鎮功能空間格局,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强化武清、靜海、寶坻、寧河、薊州各區的資源集聚能力,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區域節點,與“津城”“濱城”融合發展,共同繁榮。

“津城”“濱城”建設的重點得到明確。做强“津城”方面,將打造中央活力區,形成若干現代服務業標誌區,建設具有競爭力的覈心承載區。“濱城”建設方面,按照都市標準規劃建設濱海新區,優化資源佈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增强要素承載能力,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到2025年,將初步形成“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

優化產業佈局,打造緊湊活力“津城”

驅車駛下海津大橋,進入快速路黑牛城道,兩側林立的新高樓,展現著這片中心城區的活力生機。

網信塔樓是眾多樓宇中的一棟。2019年下半年以來,樓裏已經入駐了包括京東科技、航太長峰、淩霄工業互聯網、樂問醫學在內的192家數字經濟企業。

“我們在天津的特色業務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二是扶持培育京東生態企業,共同創新發展。”京東科技天津公司工作人員劉曉燕介紹。

記者在京東科技公共辦公區看到,這裡不同區域懸掛著不同企業的銘牌:微甄科技、岸杉智能、正德弘遠……背靠京東資源優勢和孵化服務,眾多產業鏈相關創業公司入駐,聚集發展。

根據雙城規劃,“津城”要加快彙聚高端服務要素,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業態高端、功能集成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標誌區。這為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黑牛城道兩側的網信塔樓、雙迎塔樓、網科塔樓等為依託,河西區正在打造新八大裏數字經濟產業主題園區。短短三年間園區入駐企業已經超過400家,2021年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

北京東方金信是一家專注於大數據產品開發的高科技企業,2019年落戶新八大裏園區。天津分公司總經理付威介紹,北京公司的研發職能已經整體遷移過來,在津形成近百人的團隊規模,不少員工就近安家。吸引東方金信的,除了河西區完善的都市配套服務,還有天津信創產業的發展勢頭。位於濱海新區的麒麟、曙光等企業,都是他們的合作客戶。

設計產業是天津優勢產業,歷史底蘊深厚,企業近1.7萬家。聯動發展是該行業的內在需求。2016年年底,河西區成立了“北方設計聯盟”,著力推動設計及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現時成員單位已達248家。僅在河西區注册的聯盟成員,2021年營業收入就有304.57億元。

發揮產業優勢,鍛造“津城”現代服務業長板,天津提出建設“設計之都”。為了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推動企業集聚發展,提升品牌效應,天津决心拿出海河上游“最後5公里”的黃金地塊——海河柳林地區,打造“設計之都”覈心區。這片跨海河兩岸,地處河西、河東、東麗、津南四區交界處的區域,已經完成都市設計,綜合開發PPP項目也已落地,未來將打造成“津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

去年年底,天津海河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實現對市屬7家勘察設計行業企業的綜合,打響“海河設計”品牌,也為“設計之都”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

“我們公司綜合進海河設計集團,好處有三:形成全產業鏈、全週期的設計能力,競爭優勢大增;融入集團全國佈局,實現資源共亯,市場開拓能力加强;隨著混改和優質資本注入,產業佈局也將迎來跨越發展。”天津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宇介紹,集團內僅他們公司就在雄安新區、海南、廣東、江西、甘肅等地設有分支機搆,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市規劃資源局負責人日前介紹,“十四五”時期天津將聚焦重點片區,促進雙城協同高效。包括提升“津城”重點地區發展能級,規劃加快推動外環都市公園及周邊地區、海河柳林地區、北辰活力區、水西公園周邊等重點地區規劃建設;依託西青新城和華苑地區建設智慧科技城;依託東麗華明和空港經濟區建設國際航空城;依託北辰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和北辰京津醫藥穀建設醫藥活力城;依託津南海河教育園區和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建設科創會展城。同時,優化“濱城”資源佈局集聚發展。規劃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載地,加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歐先進製造產業園、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五大重點載體平臺創新發展。全面支撐“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實現,加快建設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冷鏈物流基地。

體現以人為本,建設創新宜居“濱城”

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新草初萌,視野開闊。遠望是曲水廊橋,鷗鳥翩翩。大型兒童遊樂區裏,孩子們歡快地嬉戲。中新天津生態城去年建成開放的這片帶狀公園,成為親海“網紅打卡地”。

“用我家後的話說,生態城哪裡都是拍照背景牆。”天津深之藍公司員工李雲昊介紹,他曾經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剛到濱海新區就被生態城這座花園都市吸引,選擇在這裡安家。“不光我,我們部門有3個人住在生態城。”

居民樓下是社區綠植,社區有中心公園,區域內各類都市公園多達38座,建成區綠地率達到50%以上。生態城管委會建設局李曉源科長介紹,目前正在推進18公里綠色廊道建設,將生態城綠色景觀串聯起來,開啟居民“從綠地到綠地”的生活新體驗。

生態為底,合理佈局人居生活。生態城規劃打造了“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模式。在生態城第三社區中心,濱海“小外”、社區商業、社區服務中心、停車場等環繞著社區公園。一路之隔還有生態城醫院。居民日常的民政事務辦理、教育醫療、文體休閒、購物餐飲等配套一應俱全。

“看,咱對面就是周大福金融中心,也叫‘津沽棒’。”走在“濱城”主城區,這棟中國北方第一高樓總是被市民遊客津津樂道。

近年來濱海新區城市建設提速。繞城高速全線通車,軌道交通B1、Z4線加快建設,Z2線全線開工。新建濱海新區腫瘤醫院、天津醫大總醫院濱海醫院、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等,“濱城”三級醫院增至9家。落成周大福金融中心、茱莉亞音樂學院、濱海文化中心等“網紅”地標,K11 Select、金隅嘉品Mall、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開門納客,都市覈心區極化效應顯現,人氣活力持續增强。

為强化主責主業,天津經開區於2017年剝離社會管理職能,移交給新成立的泰達街道,一併移交的還有對70多家醫療機構、7所中小學和20多所幼儿園的管理。

“經開區高品質的發展、高端化的產業,會吸引高水准的人才,他們必然要求有高品質的社會管理和都市服務配套。”泰達街道工委書記吳鵬介紹,為進一步提升社會事業管理效能,2021年年底,街道進行機构調整,綜合設立衛生健康、文化教育兩個集團和社區治理中心,以更大的力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現時,泰達心血管病醫院已經啟動擴建,泰達醫院二期項目正在推進,未來兩家醫院將形成區域醫療中心。新引進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津)中旭學校、岳陽道小學教育資源,啟動泰達一中二期工程,完成泰達一小二部工程,不斷提升轄區基礎教育水准。

“濱海‘小外’是生態城與天津外國語大學合辦的公立校,在南部片區共開設了5個學部。”生態城管委會教體局趙永利科長介紹,生態城還與北京師範大學、南開中學合作,分別在臨海新城片區、中部片區佈局了中小學校,充分滿足居民需求。

人民都市為人民。提升都市內涵,完善都市治理,必須下“繡花”功夫。泰達街推出“一四四七”社會治理新模式。在黨建引領下,通過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會資源“四社聯動”,發揮都市大腦等四個智慧平臺作用,共同締造平安、美麗、便捷、健康、和諧、文明、活力“七個泰達”,提升居民幸福體驗。

生態城實施“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都市創新版”雙輪驅動發展戰略。銀髮AI智慧應用平臺,讓老年人關愛服務從求助響應陞級到主動關懷;供熱智能化讓社區既低碳又溫暖……“以人為本、應用至上”的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營造宜居生活。

去年年底,濱海新區啟動了美麗“濱城”十大工程,涉及交通、市政、社會事業、都市更新、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共安排重點專案221個,總投資5731億元,全面提升“濱城”都市現代化水准,增强要素承載力。“近悅遠來”,“濱城”產業和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

一市雙城,比翼齊飛。

“津城”依漕運興盛,有600多年歷史底蘊,“古今交融、中西合璧”;“濱城”因臨海崛起,有“藍色海灣”的獨特魅力,港通萬裏、開放包容。海河穿越綠色生態屏障,挽起津、濱兩座希望之城。軌道交通不斷加密,未來20分鐘直達,雙城緊緊相連。

一盤好棋,漸入佳境。

“津城”“濱城”相映成輝、競相發展,優化了發展空間,打通了都市脈絡,正在形成吸納高品質要素自由流動的區域磁場,加速推動光芒璀璨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崛起,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畧、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填格賦能、綻放光彩。

标签: 天津歷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