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長沙格林香山公車站,一個長得像“集裝箱”的充電設施在給電動公交車充電,其儲存的電量可供40輛公交車使用,充滿電只需一個多小時,可保長沙公車集團約170臺電動公交車用電無虞。
這是由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公司與長沙交通投資集團合作建設的梯次光儲充一體化商業項目,把退役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模組進行科技“再加工”,讓舊電池重新“上崗”:白天利用光伏給公交車充電,晚上吸收低價“穀電”儲存電量,既節約資源,又創造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進入退役高峰期,多家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電池資料回收市場空間將超千億元。湖南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份,如何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規模做到全國第一?
高科技“變魔法”,舊電池變廢為寶
在2021湖南(長沙)電池產業博覽會上,長沙礦冶院帶來的退役電池簡易快速分選艙引人關注。
分選艙形似快遞櫃,退役動力電池在這裡接受“全面體檢”,經過掃描,電池的剩餘容量、功率、內阻、電壓等資訊一目了然。同時,分選艙對電池容量重構優化,將舊電池的價值“吃幹榨淨”。
“退役不等於報廢,而是回收利用的開始。”長沙礦冶院新能源迴圈利用事業部部長熊偉介紹,退役動力蓄電池一般還有80%的電池容量,經過檢測、維護、重組等環節,就能重新運用到儲能、分佈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領域。
二次利用後的動力蓄電池還有價值嗎?
答案是肯定的。動力蓄電池中蘊含稀有金屬原料,若不妥善處理,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將浪費寶貴的金屬資源。
“廢舊動力電池中,鋰的選取成本高、回收率低,難盈利。”經過多年技術攻關,位於株洲的凱地眾能開發出低成本高效回收工藝,廢舊鋰電池的鋰回收率達到90%,處於行業領先水準。
針對磷酸鐵鋰低值廢舊動力電池,湖南順華鋰業與長沙礦冶院合作開發“選擇性提鋰”科技,處理低值廢舊磷酸鐵鋰毛利率高於15%,在行業內率先做到持續盈利,並建成國內該領域唯一示範工程。
湖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張治平介紹,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一批企業合力攻關再生利用關鍵核心技術,為解决再生利用環節難點痛點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現時,湖南參與試點的組織共申請專利311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3項;參與製定國家標準9項、行業標準4項。
“互聯網+回收”,退役電池“再上崗”
退役報廢的動力蓄電池高度分散、流動,發揮餘熱“再上崗”,先要實現高效、安全、規範的回收。
在省工信廳的指導支持下,長沙礦冶院、中車時代電動、湖南鐵塔等實力企業攜手合作,在全國率先佈局並建設了國內首個“互聯網+回收”模式、全產業鏈共建共用的協力廠商回收服務平臺——“鋰匯通”。
在“鋰匯通”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服務中心,檢測區域各類設備對不同規格的電池進行檢測、分揀,倉儲區內擺放著琳琅滿目的電池包、電池模組等產品。“我們在14個省份設定了回收網點,形成回收網點-回收中心-交易平臺-下游企業的流通鏈。”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打開“鋰匯通”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式,買賣雙方都能發佈求購、收購資訊,注册、挑選、下單,操作方便快捷。自2020年3月上線以來,“鋰匯通”回收退役動力電池達1萬多噸,其中湖南9195噸,占全省回收量的46%以上;服務客戶2972家,交易額約1.5億元。
現時,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湖南積極佈局和建設回收服務網點590餘個,推動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產業鏈回收網絡。湖南邦普、金源新材、金凱迴圈等6家企業獲批工信部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企業。
產業規模全國第一,加快推動產業化利用
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兩旺,報廢動力電池數量逐年增長。業內人士認為,動力電池回收是下一個“藍海”市場。
新能源與節能產業是湖南優勢產業之一。2019年,工信部在全國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湖南積極爭取,搶先佈局。
針對電池回收難、再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難等問題,省工信廳研究出臺《湖南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系統集成攻關實施方案》,徵集解決方案項目,每個項目支持1000萬元,聚集產業、科技、人才等各方資源,推動破解各環節瓶頸。
張治平介紹,現時湖南擁有規模以上再生利用企業11家、開展梯次利用業務企業8家,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產業鏈條加速形成,新型商業模式不斷湧現。2021年,全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產業鏈產值超15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湖南邦普廢舊電池迴圈利用項目年處理12萬噸廢舊電池,幫助企業實現百億產值規模;湖南金源10萬噸/年廢舊電池再生項目加快建設,解决產業鏈上硫酸鈉難處置的共性難題;中車時代電動新建梯次利用電池系統,湖南鐵塔的梯次利用電池在通訊基站得到應用……
進軍產業“藍海”,一批高品質產業化項目,助力湖南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鏈進一步做大做强。
(文/謝卓芳曹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