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印發《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四川 101℃ 0
摘要:《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的批複》(川府函〔2022〕67號)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川發改城鎮〔2022〕134號

成都市、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人民政府,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的批複》(川府函〔2022〕67號)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年3月22日

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

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合試驗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的重點任務,有利於創新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率先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有效路徑,更好引領成都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綜合試驗區範圍包括:成都東部新區(含託管天府新區簡陽片區)和德陽凱州新城、金堂淮州新城、簡陽城區、資陽臨空經濟區、眉山眉東新城(以下簡稱“1+5”區域),面積2997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148萬人、地區生產總值824億元。為高起點規劃、高水准建設綜合試驗區,特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為引領,堅持改革創新、系統集成、綠色發展、共建共用,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現代產業合作共興、對外開放協同共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創新突破行政區劃限制,集中落實、高效集成重大改革舉措,加快打造都市圈同城化發展試驗田、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制度創新平臺、新型城鎮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地。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綜合試驗區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0%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以上。

到2025年,同城化發展水准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强,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持續縮小,一批基礎設施、創新產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重大專案建成運行,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功能佈局進一步優化,重大改革系統集成釋放紅利,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成果,示範引領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作用初步發揮。

到2035年,全面完成重點領域各項任務,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取得標誌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同城化發展制度體系,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建設成為示範引領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標杆。

(三)功能佈局。

統籌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打造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空間格局,構建“一核、一軸、多片”功能佈局。

“一核”即成都東部新區。堅持公園都市發展理念,加快塑造美麗宜居城市形態,突出國際門戶樞紐、國際交往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前沿產業基地功能,打造成都聯動德陽、眉山、資陽發展的重要平臺,形成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新支撐。

“一軸”即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沿龍泉山東側沱江兩岸,突出生態、景觀、文化、水源等功能,集聚發展航空產業、節能環保、智慧製造、檢驗檢測、新材料和現代農業,打造龍泉山東側現代化產業帶。

“多片”即德陽凱州新城、金堂淮州新城、簡陽城區、資陽臨空經濟區、眉山眉東新城。德陽凱州新城積極融入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建設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先進資料生產基地。金堂淮州新城聚焦節能環保、安全應急、通用航空和職業教育產業,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職教高地。簡陽城區重點發展智慧裝備製造、航太裝備、航空物流等產業,建設智慧製造高地。資陽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智慧裝備製造、醫藥健康及臨空綜合服務等產業,打造臨空經濟高地。眉山眉東新城重點發展智慧製造、現代物流、數字經濟、科教文旅等產業,建設臨空智造城和臨湖科創城。


綜合試驗區功能佈局圖

二、推動同城化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建設成都外環鐵路簡州至空港段、資陽西至眉山北段和市域(郊)鐵路龍泉至天府機場線等,加快建設成渝中線高鐵、成都至資陽市域(郊)鐵路,打造簡州站等樞紐。適時啟動建設德陽繞城南高速,加快建設金簡黃快速路、仁簡快速路、成資臨空大道、天府大道眉山段,推進金簡仁快速路北延線和東西都市軸線成都東段等項目前期。加快建設梓州大道南延線成都段、三岔湖旅遊環線、龍泉山都市森林公園旅遊環線、萬羅路,全面消除“斷頭路”。强化交通網絡“毛細血管”連接,加强城鎮組團間公交線路跨界串聯。佈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都市候機室。共建共用資訊基礎設施,加快5G和光纖超寬帶“雙千兆”網路建設,推進互聯網協定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統籌佈局建設行業資料中心和高性能、邊緣資料中心。統籌區域骨幹電網建設,加快佈局一批跨市域供電的變電站,高標準建設新能源充電站(樁)、加氫站等設施,鼓勵建設分佈式能源、儲能、瓦斯調峰等設施。推進都市電力、通信、供水、燃氣、污水收集等市政管網升級改造和向鄉村延伸。加快引大濟岷、長征渠引水、毗河供水二期、久隆水庫、眉東新城東風渠引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開展沱江團結、通江水庫等項目研究論證,加快建設張老引水管道工程。加强老鷹水庫等重點水源地保護。强化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探索建立防洪抗旱、蓄水保供、飲水、灌溉、水生態等聯合調度的“大水調”協調機制。

(五)推動現代產業合作共興。聚焦主導產業定位,共同編制重點產業鏈全景圖,明確各區域主導產業細分領域,差异化互補性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共建招商聯盟,聚焦行業龍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聯合實施產業集群配套型和關聯企業集聚型招商,推動產業轉型陞級、集羣成鏈,打造承接成都非中心城市功能產業疏解轉移示範基地。加强產業鏈和創新鏈跨區域協同,拓展區域產業聯盟,加快培育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航空航太、電子資訊、現代物流、文旅體育等百億級產業集群。依託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促進行業供需對接,提升產業鏈當地語系化配套率,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支持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創建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爭取建設項目落地成都未來醫學城。高標準籌建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協同爭取高能級創新平臺佈局。支持建設跨區域合作的產業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共建集成創新平臺、專業研發機構,組織項目路演,促進重大專案落地。推動佈局一批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協同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推進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建設區域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深化都市知識產權試點示範,組建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加強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

(六)聚力對外開放協同共進。推動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與資陽臨空經濟區協同發展,爭取以“一區兩片”模式共建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强化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兩場一體”運營。推動成都空港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加强綜合試驗區與成都國際鐵路港、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眉山國際鐵路港和資陽一站式多式聯運港聯動,積極融入以成都為主樞紐的國際班列網絡,構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積極申報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東部新區片區,申建成都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系統集成服務貿易創新試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等改革舉措。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開放合作,為共建成渝數位雙城經濟圈探索有效路徑。加快建設天府奧體公園覈心區、環湖馬拉松賽道等國際賽事場館和國際會都島等高端會議場館,積極承接申辦國際性賽事、音樂演出、展會論壇等,打造國際化交往平臺。共建統一的市場規則、互聯互通的市場基礎設施,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加快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場主體資訊共用與互認機制。探索建立“市場准入异地同標”機制,推進綜合試驗區內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七)加强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動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環境監管執法“三統一”。嚴格執行林長制,編制龍泉山都市森林公園保護發展規劃,推動龍泉山都市森林公園向德陽、眉山拓展,聯合開展森林防滅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保護,提升“都市綠心”功能,共築龍泉山脈生態屏障。强化河湖長制,持續改善區域內河湖面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計畫,鞏固提升沱江水質,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跨流域協同管理、環保執法,促進沱江沿線區域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轉型,聯動打造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優化城鎮空間佈局、風貌形態、生態系統和環境品質,統籌佈局都市公園、社區公園,建設慢行綠道、親水藍網,營造藍綠交織生態空間。合作共建兼具苗景功能的特色花卉、苗木(竹)現代產業園區,探索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

(八)强化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加强區域合作聯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確保覆蓋全體常住人口。大力開展合作辦學,統籌義務教育學位供給,積極推動各學段學校結對共建,實現中考考試科目、時間、內容、形式“四同步”。組建職業教育聯盟和跨市職業教育培訓集團,聯合培養高素質科技技能人才,發展“互聯網+教育”。完善各片區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功能,率先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推動區域內病歷互通共亯、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以成都未來醫學城為覈心,聯動資陽牙穀特色小鎮,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國際醫療中心。促進區域養老服務共建共用,建設一批嵌入式、分佈式、連鎖化、專業化的社區養老和托育設施,建成一批示範性養老托育服務機構,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加快公共法律服務同城化建設,實現服務體系和服務標準統一。

三、推動同城化綜合改革先行先試

(九)探索規劃統一管理機制。共同編制、聯合報批、協同實施綜合試驗區各領域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多規合一”。加强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國土空間規劃》和成德眉資4市“十四五”規劃等銜接,確保同向一致。建立統一的規劃管理資訊平臺,實現各類規劃成果統籌銜接、管理資訊互通共亯,共同製定行動計畫和專項推進方案,把綜合試驗區相關規劃明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十)探索項目協同管理機制。統一項目准入標準,按照《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四川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製定統一的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目錄,對目錄以外的企業投資項目實行告知性備案。探索跨區域項目統一管理,對綜合試驗區內非跨區域企業投資項目,除明確要求保留在市級不得下放的核准事項外,全部下沉至綜合試驗區各片區所在地項目核准機關。對政府投資項目,按照“誰出資、誰負責”的原則加強管理。支持國、省重大專案優先向綜合試驗區佈局,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全域性、基礎性、戰略性、功能性的重大專案。建立統一項目庫,製定重點專案建設三年實施計畫,清單化推進實施,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項目推進機制。

(十一)探索平臺合作共營機制。共建“飛地園區”等功能平臺,成德探索共建成都東部新區(凱州)飛地園區,打造凱(州)淮(州)融合發展示範區。厚植“臨空+臨港”優勢,建設區域性物流分撥中心,發展“通道+物流+產業”,推動通道經濟加快向樞紐經濟轉型。成眉加强眉山臨湖科創城與成都天府奧體公園、成都未來醫學城、成都未來科技城的科創協同,共建環三岔湖科技創新高地。成資强化成都空港新城與資陽臨空經濟區協同發展,錯位佈局航空臨空製造、綜合服務、會展商務、文體旅遊等,不斷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共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保障基地。探索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成都、德陽、眉山產業園“三園聯動”,承接沿海地區台資企業轉移。共建政務服務平臺,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推行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發佈“零跑腿”事項清單,加快實現區域內“一網通辦”。

(十二)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合作共建園區的股權分享機制,製定跨區域項目和共建園區的產值統計政策,合理劃分飛地園區等跨區域合作平臺的財稅利益,實現“統計分算,財稅分成”。對新設企業形成的稅收增量屬地方收入的部分在項目主動流轉地和項目受讓地之間進行分享。對企業遷建、總部遷移等屬於存量項目遷建類型的實行基數返還、增量分成的財稅利益共用模式,對園區共建、飛地經濟、項目合作、招商引資异地流轉等新建的跨區域合作項目通過一事一議確定財稅利益分享比例。推進電子稅務局同城化建設,實現辦稅服務平臺數據互動,探索异地辦稅、區域通辦。

四、推動同城化支持政策集成創新

(十三)土地政策。以成德眉資4市政府為主體,建立綜合試驗區建設用地名額協同管理機制,統籌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名額跨市域有償流轉,推動區域內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節餘名額在市域內流轉。鼓勵綜合試驗區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深化土地用途轉用模式探索,鼓勵運用市場化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因地制宜製定土地盤活處置方案,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探索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支持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全面實現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模式和標準同城化,拓展綜合試驗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十四)人才政策。以成德眉資4市政府為主體,搭建綜合試驗區人才創新發展平臺,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支持優秀人才在綜合試驗區創業,推動製定統一的人才招引政策,鼓勵院士和納入國家、省重點人才計劃的高層次人才帶科技、帶項目、帶團隊到綜合試驗區發展。打造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聯盟,支持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專業性、行業性、區域性市場,共建共用公共實訓基地等優質人力資源服務資源,聯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完善綜合試驗區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機制。探索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跨區域互認、人力資源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互認等互認互准制度。推動綜合試驗區內實現居住證互通互認,完善居民戶籍遷移便利化政策措施。打破戶籍、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探索綜合試驗區外來就業人員在區域內購買首套住房不受戶籍限制,其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可跨區域入學,促進人才合理流動。鼓勵綜合試驗區統籌使用編制資源,實行編制分類管理、人員統籌使用,支持聘任制公務員等多元化人才引進機制。

(十五)財政政策。以成德眉資4市政府為主體,建立財政協同投入機制,探索發展投資基金,支撐綜合試驗區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綜合試驗區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持符合條件的同城化項目建設。成德眉資4市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向綜合試驗區傾斜。省級首長部門在分配相關專項資金時,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支持。

(十六)金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跨區域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區域內佈局,創新開發適應同城化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加大對區域內重大專案和重點、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健全區域金融組織體系,探索建立統一的銀政擔風險分擔機制,省級、成德眉資4市共同出資做強國有融資擔保、再擔保公司。推動農村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促進區域內“農貸通”平臺、“銀政通”平臺和基於區塊鏈科技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等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打造基礎金融服務標準化產品。加强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成德眉資一體化的信用激勵和約束機制,優化金融營商環境。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金融機構等投資主體,發起設立綜合試驗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基金。建立金融風險防控和打擊金融犯罪聯防聯控機制。

(十七)擴權賦能。推動成德眉資4市人大協同立法,為總體方案的實施提供法治保障。因綜合試驗區制度創新、重大改革集成等舉措,需要暫時調整或暫停實施本市地方性法規部分規定的,相關片區可向本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建議,由本市人大常委會依法决定。複製推廣成德眉資改革創新試點經驗,集成落實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制度創新成果。

五、保障措施

(十八)强化組織領導。在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制度框架下,充分發揮省同城化辦公室作用,協調解決方案實施中的突出問題,適時開展方案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成德眉資4市建立健全綜合試驗區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加强綜合試驗區與周邊區域協同聯動,引領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專案按程式報批,重大問題及時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報告。

(十九)鼓勵各方參與。省直有關部門(組織)要加强對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工作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在項目佈局、資金安排、資源配置、試點示範、改革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推動省屬國有企業與4市共同組建同城化項目或合資公司,開展跨區域重大專案建設。本著平等、自願、互利、共贏的原則,由成都都市圈龍頭企業和全國乃至全球企業等市場主體、高校科研院所、國家省市智庫、社會專業機构等自願發起共同成立綜合試驗區開發者聯盟,彙聚有意願、有能力參與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强大合力,形成市場與政府對話新平臺。完善綜合試驗區建設公眾參與機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綜合試驗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十)加强激勵考核。完善工作推進機制,省同城化辦公室將綜合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納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年度任務,以“責任制+清單制”管道項目化推動落實。完善督查考核機制,成德眉資4市將綜合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納入本市目標績效考核。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支持綜合試驗區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試點先行,建立保護改革者、支持擔當者的鮮明導向,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誤的良好氛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